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桥词典》自发表以来因其特殊的文体形式和作者对"语言与存在"的哲学思考而成为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的青睐对象。文章试图从当代文学1990年代后的文学大背景出发,运用"再解读"的方法论,探讨了《马桥词典》特别形式背后的深层结构模式以及作者的叙事视角、姿态,分析了小说中人物的现实存在及其导致悲剧命运的诸类因素并指出了本义、盐午、马鸣等三个重要人物的隐喻深义,追寻了韩少功精神寻根的内在理想:关注现实,关注下层民众。  相似文献   

2.
《马桥词典》是以韩少功下放的一个名为"马桥弓"的小山村为背景,结合他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所陈列的一百一十五个新的词条,用词典的形式与文化人类学、思想随笔和经典小说等形式相结合写成的一部小说,记录了许多生动地"马桥故事"。《马桥词典》的出现,其独特的体裁和所表达的文化思想内容以及方言的考证都是语言学界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3.
隋倩 《海外英语》2014,(19):252-253,261
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借用"词典"的形式,把马桥的人事物理、轶闻趣事、风俗民情做了新的安排、装配,称为词典体小说的代表。词典体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整一性的故事结构和主线因果导控的模式。寻找到了一种新的编纂方式即敞开的、不被"主导性"独霸的多重因果线索交叉的,读者能够参与的方式。该文试从文学形式、编纂者、读者角度来阐述文学作品运用词典形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一奇峰突起的“文化寻根小说”似乎早已沉寂平落,偃旗息鼓了。没想到时隔十年之后,其首倡者韩少功又抛出了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马桥词典内》(以下简称《词典》)。其文本体式之新,思想内涵之深刻丰富,令人咂舌。《词典》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文本“格式的特别”,脱弃陈骸,自标异采,不但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的外壳,而且大胆地把辞书体例引进了小说领域,捕捉了楚文化样光普照之地罗江的一些地方语汇来写马桥普普通通的芸芸众生。从语言人手来研究民族文化,可谓深中肯綮。然而,在感受这些富有生命力的语言的文化内涵时,把对它们…  相似文献   

5.
我读韩少功的小说,深以为有一种意蕴和气韵弥漫其间,这便是他小说的精神性存在,触及人类生命的问题,命运的问题。这在他的小说中皆一以贯之。早期的成名之作《月兰》、《西望茅草地》已露端倪,至《爸爸爸》、《女女女》渐入佳境,《马桥词典》是更上层楼了。在《马桥词典》中,少功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学功底,深途的眼光,开拓的精神,将小说当作词典来写,即以词条及其解释的结构,讲述了在马桥这块土地上古往今来一个又一个美好传奇的故事,读来兴味盎然,发人深思。在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所写的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也是一部人心史…  相似文献   

6.
《马桥词典》是韩少功的最受争议的作品,作品的叙事视角灵活多变,全知叙事和限制叙事飘忽不定,叙述时间更是纵横交错,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7.
1997年,韩少功《马桥词典》的发表,在文坛上引起了巨大轰动。一时间,评论界评论不一,褒贬参半,更有甚者,还有学者因对这部小说的评论而被韩少功告上法庭。文章在对《马桥词典》充满魔力的语言世界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对文学的寻根,始终贯穿在韩少功小说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8.
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文坛,《马桥词典》的问世,无疑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这部作品在艺术探索方面,明显带有前卫性和先锋性。它以无数民间词汇所衍生出来的故事情节的自然联结,且贯穿着作家本人那充满文化反思性质的哲学思考,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小说追求情节的完整性、故事的复杂性、人物的鲜明性和完善统一的叙事模式,成为现代探索小说的楷模。《马桥词典》虽然揭示的是特定语境中的“言语”文化现象,却丝毫不会令人感到陌生与隔膜。走进马桥“言语”文化,仿佛走进了我们生存的真实状态。尽管琐碎的情节和众多的人物很快便会随着阅读…  相似文献   

9.
韩少功《马桥词典》用词语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是一部充满语言文化学色彩的小说.本文借鉴罗常培先生《语言与文化》的写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解读《马桥词典》,归结出韩少功的语言宿命、语言伦理、语言辩证法以及韩少功对词义的诗意散发、韩少功对马桥的文化重构、韩少功将语言(词语)引入意义阐释的无尽之途等六点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解读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从语言与存在的角度看,《马桥词典》透过独特的马桥语言破译了马桥人丰富的生活世界并展示了独特的马桥文化。从语言与权力的角度看,《马桥词典》表现了语言对人的强大制约力。从语言与历史的角度看,《马桥词典》揭示了历史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11.
《马桥词典》的争论是由小说艺术形式引发的,以词典形式写小说,是小说的外在形式的问题,这不是小说艺术价值的最高的乃至唯一的标准,而只是一种解构故事的现代小说技巧而已。  相似文献   

12.
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借用“词典”的形式,把马桥的人事物理、轶闻趣事、风俗民情做了新的安排、装配,称为词典体小说的代表。词典体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整一性的故事结构和主线因果导控的模式。寻找到了一种新的编纂方式即敞开的、不被“主导性”独霸的多重因果线索交叉的,读者能够参与的方式。该文试从文学形式、编纂者、读者角度来阐述文学作品运用词典形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集体记忆是由单个个体构成的聚合体,其特点是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通过对自身记忆进行整合再造而形成新的记忆。在文学层面。这与词典体小说的回忆录式书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章试以《马桥词典》《现代派文学辞典》《村庄疾病史》三部代表不同群体的词典体小说为蓝本,分析集体记忆在该类小说中呈现的不同角度,从而进一步探讨集体记忆的现实意义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桥词典》自发表以来,评论界一直对它褒贬不一。试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以客观的态度,指出《马桥词典》一反传统小说的写作模式,独创一种新的写作模式。并以此为契机,在宏观审视韩少功的创作道路上,发掘出韩少功在文学上一以贯之的执着追求——对文学的寻根。  相似文献   

15.
以词典形式展开小说叙事,虽非自(马桥词典)始,例如国外已有(哈扎尔辞典),但(马桥词典)却有其独到之处,绝非模仿之作。(马桥词典)成功地运用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段,即在语言层面上来剖析现实世界。文学作品总是通过对人的命运的展示,来揭示生存的意义,但表现手段却有所不同。小说可以在社会层面上剖析现实,即从社会制度、社会关系方面揭示人的命运的根源,传统小说大都属于这一类。小说也可以在文化层面上剖析现实,即从文化传统这一更稳固钩方面揭示人的命运的根源,“寻根文学”(包括少功的(爸爸爸)等)属于这一类。小说也…  相似文献   

16.
《马桥词典》作为一部在文体上极富创新性的实验小说,其文体新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域外文学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它与昆德拉小说的关系:词典作为观照方式;词典作为结构方式;“复调”文体。文末并简要分析韩少功接受昆德拉影响的可能性,如精神气质的相近、韩对昆氏小说的推崇与翻译等。  相似文献   

17.
(马桥词典)是不是模仿的问题,我相信只要读过(马桥词典)和(哈扎尔辞典),读者自会得出自己的结论。我认为重要的是研究(马桥词典)有没有创新,在什么地方创新。在我看来,(马桥词典)的创造性并不因为它运用了“辞典”这一形式,而是它改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它不象传统小说那样有主导性人物、主导性情节、主导性情绪,而是通过一个个画面,一个个生动质朴的人物,甚至是通过一个个生活的片断,或者一棵树,一块石头,一片云和一颗星星,真实地,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农村的风貌,写出了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的复杂。这是(马桥词典)在…  相似文献   

18.
持续了近一个世纪文化批判与建构努力的中国乡土小说在日益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面临着日益式微、迷失的困境,穿行在茫茫乡野大地上的乡土作家们以自己的雄厚实力推动新乡土小说这支劲旅以“本土化”的独特性奋起抗击全球化(即西方化)的文化冲击,这不仅在文化哲学方面表现出富有个性化、本土化的民族文化的艰辛探索而且在文学形式方面表现出创造新颖独特的文本样式的不懈尝试。本文试图以《马桥词典》、《上塘书》和《水乳大地》三部长篇小说的叙事形式探索为依据,力图寻求近年来新乡土小说的外在形式方面的个性化趋势,即在打破传统叙事所进行的“词典”、“地方志”、“时间空间化”的开拓性尝试。  相似文献   

19.
研究汉语史、汉语方言的,既重视我们悠久文明所留传下来的浩瀚文献,也重视我们现在日常所用的方言俗语;既需要研究古人著作中的语言,也需要研究个人作品中的用语,特别是那些少见于甚至不见于典籍、词书的方俗口语。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就给我们提供了研究马桥方言以及整个湘语极为宝贵的丰富资料。笔者以为,作个《马桥词典》的词典,其功当不在《水许词典》。《金瓶梅词典》、《儿女英雄传词典》之下。限于篇幅,只能拾掇其中一些,以为《<马桥词典>方俗口语词例释人参考用书是鲍厚星等《长沙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  相似文献   

20.
启蒙母题叙事的双声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的一部经典性作品,《马桥词典》在叙事上具有一种双声对话的复义结构,具体表现在:(一)在言说启蒙话语的同时,用马桥话语解构启蒙话语,(二)将祛魅与含魅这两种逆反的叙事意向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启蒙母题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