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钱穆先生考证,孟子两次游齐,前后共达二三十年之久,在齐国的游历占据了孟子周游时间的半数以上。那么当时的齐国究竟有什么突出之处,吸引孟子长期滞留呢?历来人们均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于齐国的强盛,然而深入分析却会发现,孟子在齐国的长期滞留,是相似的文化心理、齐国的强盛和敬贤礼士的文化政策,以及稷下学宫的文化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理清孟子长期游齐的这一个案,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孟子的研究,同时有助于分析齐国在战国中后期成为诸国"文化重心"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孟子两次游齐,前后累计达20-30年之久,在齐国的游历占孟子周游时间的一半以上。人们往往将吸引孟子长期滞留齐国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齐国的强盛,深入分析便会发现,孟子在齐国的长期滞留,是相似的文化心理、强盛的国力和敬贤礼士的文化政策以及稷下学宫的文化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厘清孟子长期游齐这一个案,不仅有助于对孟子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对于分析齐国在战国中后期形成"文化重心"的背景,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先后有两个齐桓公,不能把他们混为一人,两人在齐国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有卓越的贡献。齐桓公姜小白在春秋时期强盛了齐国,首霸中原,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田午在战国时期创办了稷下学宫,为齐国招纳了大量人才,为齐威王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并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局面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4.
孟子的傲娇     
正傲娇小王子儒门下的众多贤哲中,孟子有一种异于他人的特点。这种特点,古汉语中甚至找不到一个贴切的词可以形容,但当代的流行语中倒有一个,就是"傲娇"。孟子到齐国去,劝齐王采纳他的主张,却不被重视,只好离开。走到齐国西南一个叫昼的地方,停了下来。有个齐国人,崇敬孟子,来到他的寓所,劝他留下。孟子不理他,靠在几案上眯着眼睛装睡。客人自尊心受了挫伤,说:"我为了见你,昨天晚上就开始斋戒,你却躺着不理我,这  相似文献   

5.
彭春芳 《教师》2011,(22):125-125
高中语文学习到《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教材)时,学生问及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那么他们的"仁"是否有不同呢?当然有不同,孔子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而孟子是"仁政"思想的提出者。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有好多的齐文化名胜古迹。在我们临淄区王青村东侧,就是世界闻名的齐国故城排水道口。又是一个星期天,阴沉的天气,夹杂着缕缕的寒风,王洪吉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齐国古城排水道口"。走进排水口的大门,一座两千多年前的古建筑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7.
反求诸己,是贯穿《孟子》一书的主要哲学观念,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思维指向与思维形式概括与准确的表述之一。理解与把握这种思维指向与思维形式,于当下的文化建设与个人修养,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孟子的反求诸己,直接源自孔子。反求诸己"心",是孟子反求诸己的理论基础。如何对待"横逆",是孟子于反求诸己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劝谏齐宣王接受“仁政”、“行王道”的思想时,认为齐国想通过武力战争掠夺的方式称霸天下是不可能的,即齐国想“以一服八”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觉得擅长论辩的孟子在这里的说理并不能让人信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所谓"经典",是指各民族古老的、具有深刻思想意蕴,并在各民族历史上长期发挥精神指导作用的文化典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堪称"文化经典"的原典首推《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此外还有《论语》、《孟子》(儒家经典),《老子》、《庄子》(道家经典),《墨子》(墨家经典)等。这些典籍因其思想的原创性、内容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10.
师范毕业已二十多年了,回想起来,许多上课的内容至今已不留什么印象了,只有一句话仍记得那么清晰.那就是老师为了动员人人讲普通话在黑板上写的:“引而置之庄岳之间”.经老师解释,我们得知那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同戴不胜谈话时,打了这样的比方:有个楚国大夫,想让儿子学齐国话,那么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认为“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来打扰他,虽然天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庄岳”:“庄”是街名,“岳”是里名,都在齐国国都临淄城内.)意思是在把小孩放到齐国都城中去数年,即使时常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了.孟子在这里通过比喻,说明环境可以影响人、改造人的深刻道理.这是唯物主义的,是十分可取的.它不但是学习语言的原则,也是全面育人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1.
课文《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文中,孟子描绘了一个"王道"的理想世界。这一生动的描绘,在教学中一般被关注到它所代表的孟子的政治思想和追求,其实,课文从政治、经济、社会道德和教育等层面深刻启示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中“敬老奉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庄暴见孟子》中,孟子两次强调“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为什么说既然国王喜欢音乐,那么国家政治就近于清明了呢?这里必然要涉及到儒家的诗乐理论,看看儒家眼中的音乐与政治有着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劝谏齐宣王接受"仁政"、"行王道"的思想时,认为齐国想通过武力战争掠夺的方式称霸天下是不可能的,即齐国想"以一服八"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觉得擅长论辩的  相似文献   

14.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首次提出了系统的人性理论,他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以其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性善",建构了一个仁政的学说。"道性善"是孟子哲学的中心思想,"称尧舜"则是孟子"仁政"学说的证明,两者构成了孟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两大重要部分。"性善论"与"仁政"学说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不动心"即是衔接二者的枢纽。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天命思想中包涵着许多不为人知和难以为人所解释之处,孟子认为天命是一种冥冥中的规定事物发展进程及结局的决定性力量;孟子讲"天赋予人以四端","天赋"也是其天命思想内涵所指之一,天赋即天命。孟子的天是一位人格神,有意志,有善恶,有思想,有智慧,有力量。"天命靡常",但天命的显现又是有规律的。孟子在谈天命的基础上谈"人事","尽人事"首先要"知天命",从个人角度要"尽心知性",但"人事"才是孟子强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在封建政权统治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唐王朝可算得上是封建社会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强盛,文化繁荣,而且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在一个长期被"男尊女卑"观念统治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是十分罕见的。这种社会历史现状不仅给妇女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促使她们在文学领域里开拓了一片属于她们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孟子试图通过人在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第一念头"具有道德性,来证明孟子性善论中"性善",从逻辑上看是有问题的。孟子反对认知理性"以故言性"的言说方式,认为只着眼于可知可感的经验事实,忽略了人的内在性。关注人的良心天性的效果推理是孟子阐述理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孟子试图通过人在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第一念头"具有道德性,来证明孟子性善论中"性善",从逻辑上看是有问题的。孟子反对认知理性"以故言性"的言说方式,认为只着眼于可知可感的经验事实,忽略了人的内在性。关注人的良心天性的效果推理是孟子阐述理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孟子义利观新解张奇伟"义利之辨"是中国儒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作为"亚圣"的孟子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其中许多观点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孟子"义利之辨"的新意略作讨论。孟子在"义利之辨"问题上的新意首先和突出地表现在,他把义利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孟子先祖孟孙氏家族与孔子渊源深厚,而孟子本人又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故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尊之为"圣人",一再表明"乃所愿,则学孔子也"的心迹。由于孟子的行迹、际遇、学行志趣多与孔子相近,因此,自汉儒开始,便以孔、孟并称,视孟子为孔子衣钵的传人,孟子的"亚圣"地位也逐渐获得了官方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