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出声思维、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5个真实信息需求语境下群体用户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活动的案例的相关数据,通过扎根理论归纳出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行为的17个主要概念范畴并聚焦为5个核心范畴,对5个案例从主体、情境与行为三个层面展开对比研究并描述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过程。基于对合作相关性判断概念范畴的解析,指出影响群体用户合作相关性判断的5个主要因素,并建构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相关性判断模型。研究表明: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相关性判据与个体查寻与检索的相关性判据大致相似,群体交流是两者间的最大差异,语境对形成群体共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详细综述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在IS&R与CSCW领域的研究现状,集成查寻与检索理念设计Web语境中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概念框架模型,分析其主要过程机制及建立相应机制必须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最后指出,Web语境下建立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机制有利于提高社会智能的复用,有利于形成网络社区组织,促进网络资源的有序化与自组织化。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查寻与检索的全景图谱中探讨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研究语境,讨论其中英文互译问题,从行为产生、行为实现与行为结果三方面分析其内涵,基于信息检索内在发展需求及外部环境(用户需求与信息技术)分析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动力。最后指出研究中应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在用户信息获取谱系中的位置问题、语境功能问题、与传统研究的集成整合问题、机理机制问题、技术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4.
概述近20年来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发现: 该领域核心研究力量主要分布于北美与欧洲的图书情报领域和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领域;研究样本主要选取学术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等富信息人员;以质性研究为主,采用多种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内涵与类型、用户行为表现与特征、框架模型及影响因素等。通过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在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行为研究中需要深入探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瀚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9):86-92
[目的/意义] 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本质上是知识共享过程,刻画其动态演化过程是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方法/过程] 以知识存量、知识结构和知识质量为变量构建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中知识共享的位势判别函数Epk,并以Epk=50作为高低位势的划分阈值把合作群体划分为两个子群,从合作参与者自身因素、参与者间的相互影响及环境作用3个方面探讨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应用博弈论原理构建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应用2014版Matlab编写仿真程序,基于给定的初始参数值对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多次迭代仿真。[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群体参与策略经过多次博弈后趋于稳定;参与者的共享/学习能力与参与者关系对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成本因素对知识共享有负向影响;演化博弈模型收敛于(1,1),即高位势参与者选择知识共享策略、低位势参与者选择知识学习策略;通过合作过程中不断的知识共享与学习,参与各方的知识结构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知识提供方的改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知识共享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CIS&R)是一种社会群体性的认知行为,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理解和利用信息的需求,提高和完善用户的知识结构。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框架模型的两种构建方式:基于传统模型的扩展改善与基于特定领域的概括归纳。讨论该领域的知识共享研究现状,提出CIS&R的本质是知识共享过程。从情境及任务的视角出发,在社会认知观的指导下构建CIS&R知识共享模型,讨论该模型的4个主要构成要素:共享主体、共享客体、共享行为及共享情境。指出所构模型的局限性,展望基于该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内容。图2。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通过模型设计和实证分析刻画研究生学术信息查寻行为特征、潜在规律,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和查询任务设计提供建议。[方法/过程]基于活动理论及其方法论构建研究生学术查寻行为的六步研究模型,以北京大学研究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相关数据。[结果/结论]构建研究生学术信息查寻行为的活动模型,分析个体查寻行为和合作查寻行为的主体、客体、工具、结果、子系统和结构特征,揭示研究生在查寻工具选择、障碍克服、合作查寻等方面的潜在规律,总结图书馆资源推介、定题咨询、信息素养教育和研究生查询任务设计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童迎  李鹏  夏慧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9):30-36
基于案例研究结果及早期研究成果设计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相关性的判据量表,通过问卷调查获取高校及科研院所学生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相关性判据使用数据,利用临界值比较、内部一致性分析、均值比较、探索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合作相关性判据量表的项目共34项,分属于8个类别,分别为信息来源特征、信息内容有用性、信息索引特征、信息表现形式、信息质量、可获取性、信息结构特征与信息传播特征;8个类别可解释的方差变异约为60%,表明相关性判据不是相关判断的唯一标准或依据,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用户的相关判断过程。  相似文献   

9.
情境驱动的交互式信息检索集成研究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比信息检索的实验室研究框架和两个信息查寻与检索(ISR)情境嵌套模型,讨论了信息查寻与检索(ISR)的集成研究框架:其中,Kekalainen和Jarvelin的信息检索实验室研究框架是基于任务行为的,而Ingwersen的嵌套模型则更关注信息对象的情境。此外,本文还谈到了Cosijn于2004年提出的相关性模型,该模型具有嵌套的特性并引领该领域研究向九个方向发展,同时也潜在地影响着信息查寻与检索(ISR)的过程及评价。  相似文献   

10.
王瀚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9):37-42
以二人合作为对象,讨论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中知识共享的博弈学习机制,在简化的假设条件下,分别就检索过程共享及检索结果共享构建知识共享的博弈学习模型并求最优解。研究表明:学习是参与者的优选策略,共享在一定激励条件下才能发生;在一定的激励机制或约束条件下,参与者有逐渐走向合作博弈学习的趋势并到达“共享”与“学习”均衡。  相似文献   

11.
C.C.Kuhlthau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信息搜索六步骤(被称作Kuhlthau模式信息搜索行为模型)。文章基于Kuhlthau搜索行为模型,设计出了以用户搜索行为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并付诸教学实践;根据设计实施的检索课教学实践中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以用户搜索行为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荐系统*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构建一个综合信息检索、信息过滤、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的信息推荐系统,是数字图书馆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效手段。阐述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荐系统的目标、功能与资源定位,对推荐系统的结构框架和主要功能作了解剖,并分析了推荐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3.
信息查寻活动中的合作行为与合作式信息查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指出了传统信息查寻和情报检索研究只针对个体用户的行为,忽视查寻的社会情景以及用户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对信息查寻和情报检索中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合作系统的发展状况,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用户在Web2.0交互式环境中,以非线性、非单一、非大众的方式搜索信息。基于LISA文献和C.C.Kuhlthau的信息检索行为模型,本文设计了一项对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在Web2.0环境中的学术信息检索的问卷调查。这项使用信息检索行为模型的实证研究产生了16项优化与4个应用途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