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政府数据开放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作为一项复杂任务给政府信息管理实践带来了挑战,诸多风险因素限制了数据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从执行数据开放的公职人员主观视角识别感知责任风险,揭示感知责任风险的形成以及对数据开放决策的影响机制,提出风险规制策略,对于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提升政府数据管理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访谈22位相关人员获取研究数据;通过编码确定主要类别,进一步揭示感知责任风险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数据开放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公职人员感知责任风险因素主要有三类:数据泄露带来的责任风险、数据利用带来的责任风险、权力被问责风险;公职人员对责任风险存在认知偏差,放大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公职人员同时具有促进公共利益和规避责任的动机,反映出对公共利益负责和对组织利益负责不一致的现象。建议:对公职人员感知责任风险的规制不仅要提高数据开放的可操作性,还需要建立合理的权责制度,采取沟通手段减少主观风险感知的影响。图情领域应从专业视角积极参与政府数据开放的政策和机制研究,助力推动全社会的信息开放和共享。图1。表2。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通过对网络信息生态链风险的表现及原因、风险防范的原则及相应措施进行研究,形成网络信息生态链风险防范方略体系,以指导网络信息生态链风险防范工作。[方法/过程] 基于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运用信息生态理论、风险管理理论,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在分析网络信息生态链风险的表现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网络信息生态链风险防范的原则及措施。[结果/结论] 网络信息生态链风险主要表现为网络信息生态链断裂、瘫痪、信息流转效率过低、社会形象极差等;网络信息生态链的风险防范应遵循预防为主、损失最小、统筹全链和措施多样等原则;网络信息生态链风险防范应采取营造风险防范文化、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预防措施、优化风险处置策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已经基本形成包括政府部门、通信运营商和社会化媒体等多元主体的服务体系。基于对中央和地方有关政策文件的文本分析以及对天津郊区农村的实地调研,从信息服务主体、信息渠道、依托平台、服务方式等方面对政策和实地情况进行对比梳理。研究发现:农村创业人员主体地位在相关政策中得到确认,相关信息服务亦得到强调;部分政策尚未在农村地区有效实施,农村现有信息服务体系与农村创业信息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建议从服务主体职能界定、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规范化、创业主体信息能力赋权等方面完善面向农村创业的信息服务体系,相关决策部门整合信息化、创业创新、扶贫脱贫等政策中涉及农村创业信息服务的资源,进一步优化面向农村创业者的信息服务机制,强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主的专业化主体信息服务能力,形成精准化的农村创业信息服务体系完善策略。图1。表4。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引导下,返乡创业在我国逐渐成为新的创业态势。面向返乡创业的信息服务作为返乡创业配套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创业者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在4个省份多地进行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前返乡创业信息资源在分配过程中存在"精英俘获"现象。针对此现象,文章提出返乡创业信息资源出现"精英俘获"现象的表征和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这两个研究问题。借助质性分析软件,对田野调查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了该现象的表征;通过对宏观环境和创业者主体两个层面的分析,总结了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最终获得了返乡创业信息资源"精英俘获"现象的产生机制。研究发现:"精英俘获"现象体现在返乡创业精英往往比普通创业者拥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当地的返乡创业信息服务和资源,以及能参与更多的社会事务,并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其产生是我国当前基层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的表现,并不完全依赖精英的个人主观意愿,有时也能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长期看,这种现象会影响到政策的锚定,使真正有需求的大量普通创业者无法获得所需信息,最终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下中国已经处于风险社会。在一些环境风险议题中,出现了民众的感知风险高于技术风险的现象。本研究以西方"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为理论出发点,以山东民众反对建设荣成石岛湾核电站和乳山红石顶核电站事件为案例,探讨在中国语境下环境风险放大过程中的公众认知与舆论特征。通过深度访谈和内容分析,发现环境风险主要经由信息过程、制度结构和个体反应等三重机制的影响而得到放大。具体而言,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专家和意见领袖的意见争夺决定了风险的信息过程。利益相关方的暗箱操作、信息控制和社会团体缺失等制度结构因素,导致民众对信息缺乏信任而进行"对抗性解读"。另外,民众接收信息时的愤怒情绪及对风险项目的 "污名化"过程,也促进了风险放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信息对创业者识别退出机会、形成退出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大程度地发挥信息的服务功能,实现退出价值,构建并验证创业退出路径选择信息过程模型。[方法/过程]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信息服务机构承担信息获取、认知、再生等职能,构建模型并遵循扎根理论的思想进行案例验证。[结果/结论]该模型采取部分委托的方式,保证创业者真实意愿的体现和自主决策权利的同时,提高信息运动效率,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对于双创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中,社交媒体作为公众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传播风险信息和影响公众对风险事件感知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国高速转型期社会风险聚集的关键空间,尤其是社交机器人等技术广泛应用到新闻信息生产和扩散环节后,社交网络舆论空间越发复杂。通过以“风险竞技场”为理论框架,结合社交媒体“人机共存”的生态特征,探讨风险传播过程中普通大众、官方媒体、自媒体、相关机构、政府部门在风险话语争夺和风险情景建构中如何进行社会资源动员影响决策结果。基于“人机”多元传播主体、“块茎式”叙事形态、“洞穴式”情绪共振、封闭反馈机制四个环节提出社交媒体风险沟通的负面机理。政府部门应该从争取公众信任、构建多维沟通渠道、多元协同共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等维度出发完善社交媒体中的风险沟通机制,降低社会运行的交易成本,共创融洽稳定的风险沟通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探索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要素及内在机理,为社交媒体的健康信息服务和用户的健康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过程] 基于刺激-反应-机体(S-O-R)理论和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RISP),对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感知过程及影响要素进行分析,从关注诱发、态势感知、情绪发酵、统觉控制4个阶段,构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机理模型。[结果/结论] 阐释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生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揭示要素与各阶段机理的内在关系,提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假新闻、虚假信息和谣言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与虚假信息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健康话题。考虑到食品安全虚假信息在中文社交媒体上的普遍性和其对个人以及社会的负面影响,本研究聚焦食品安全虚假信息接受及其传播机制。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框架,本研究假设食品安全虚假信息的接触会正向预测个人对其接受程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感知威胁会起到正向的中介作用,而健康信息素养会起到调节作用。通过对腾讯新闻用户发放APP内置在线调查问卷,本研究共获取22706位用户的回答,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影响之后,食品安全虚假信息接触正向预测虚假信息接受,感知威胁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显著;和健康信息素养高的用户相比,虚假信息接触与感知威胁之间的关系对于健康信息素养低的人来说更强。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虚假信息的传播方式,以及致使其形成的社会心理动因,并为相应的干预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张杰  聂茜 《新闻界》2023,(1):57-65
身处贝克所言的风险社会,个体对风险的感知除了亲身经历外,更多地是源于媒介提示的风险图景。大众传播时代,媒介是风险的中介化,是风险的社会放大站。但伴随着深度媒介化,风险的社会放大这种线性传递观具有明显的解释局限性。随着行动者主体的增多以及行动者网络异质性的提高,媒介在呈现风险的同时,自身也在生成风险。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新媒体时代媒介化治理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层面如何传递风险信息,而在于如何减少因为媒介化传播产生的“次生风险”。行动者网络视角进一步明确了当下社会风险的本质,即作为网络的风险是多元行动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兼具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的非线性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探讨健康风险认知与信息交互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精准把握健康风险认知情境下的信息需求及信息提供方式,进而提升公众风险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已有风险信息寻求及信息交互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从理论上探索健康风险认知情境下信息交互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健康风险认知与信息交互行为关联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变量。[结果/结论]用户健康风险信息交互行为受用户个体特征、健康风险认知、情感、信息充分性、知觉信息收集能力以及信息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由这些相关因素建构的健康风险认知与信息交互行为关联模型,从表层、认知层和情境层揭示出用户和信息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和迭代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开放获取背景下,针对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中图书馆风险防范主体意识的缺失,运用风险社会理论,提出了大学图书馆风险防范体系:培育风险意识和提高风险的判别能力;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建立风险转移及各种信息资源的备份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制定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危机为例,运用量化研究的方法,研究公众的风险感知、风险传播行为的特点,以及疫情严重程度对上述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风险信息、疫情严重程度主要通过风险感知对公众的风险传播行为起作用,风险感知是该模型中多个因素对传播行为发挥作用的重要中介变量;(2)疫情严重程度对公众的风险感知和传播行为的调节作用部分被证实:疫情严重程度不同地域的公众对风险感知和参与风险传播的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且主要存在于疫情较严重和疫情最严重地域的公众之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探讨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问题。选用等级全息建模法(HHM),并利用该法的原理和方法构建HHM框架及其子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HHM子框架剖析现实资源和虚拟资源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风险社会中,科技的发展不仅是衡量现代性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催生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社交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改变了风险传播的景观,使得风险认知和媒介信息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临近核电站建设区域社交媒体用户进行调查,旨在探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对受众风险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考察社交媒体环境中信息的质量对受众反应的作用过程。结果显示信息质量可以通过影响用户的风险认知、风险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三个变量影响其风险信息搜索行为,从而证明社交媒体所构建的信息环境会显著作用于人们对于风险的认知和行为反应。本研究的发现期待可以为风险传播中的有效公众沟通策略以及线上风险信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本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为背景,针对疫情期间老年人的信息感知与保护性行动决策过程展开研究,综合梳理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老年人身为利益相关者时做出保护行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面向老年人群体的应急信息管理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微信公众号平台中反映疫情期间相关预警信息的文章数据,结合关键词提取技术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疫情预警信息,并挖掘疫情不同时期的典型老年人保护行为;同时,在保护性行动决策模型分析框架内,通过问卷调研获取老年人群体疫情期间的信息感知与保护行动决策过程的情况,进而应用老年人健康信息与健康行为理论,总结归纳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生命周期中老年人信息感知与保护性行动决策的阶段性特征:[结果/结论]在信息感知过程中,预警信息的内容是影响老年人风险感知与保护行动决策的关键因素;疫情的不同生命周期内,老年人对风险程度的评估易产生较大波动;进行保护性行动决策时,老年人更容易因利益相关问题风险感知产生偏离,进而做出情绪化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7.
社会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与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经典扎根理论,以“扎根精神”来研究社会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与共享活动的社会过程,分析影响社会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与共享活动的因素,对现实存在但不易注意到的行为模式进行概念化,形成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及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