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也是对我校承办内高班工作的有力督促。一、思想引领。创建和谐校园学校开展以“五观”(即马列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四个认同”(即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2.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导论》适应时代需要,其出版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历来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加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教育。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原则,努力贯彻落实"两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方针,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多民族中职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情况、产生的效果、取得的经验进行了论述,研究证明:学校是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只要学校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校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就能走出一条符合地情、校情的中职校民族团结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着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不断聚焦。基于“层递交往”的相关理论,从空间维度、主体维度、形式维度梳理了党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取得的经验。一是通过布局建校拓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空间向度;二是通过机会均等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体的交流机会;三是通过办民族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形式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促进各民族的深度“三交”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常态化机制,该机制以“分层互动、逐层递进”为价值导向。要实现“层递交往”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就需打开“微观”主体交往新视界:搭建“三交”平台,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网络基础;加强深层互动,形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机制;贴近生活世界,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5.
朝阳区教育局高玉深局长是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他始终将教育科研放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上,提出了抓教育科研的“五结合”原则,即与全区教育规划和重大教育决策相结合,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深化教育改革相结合,与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需求的研究相结合,与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他抓教育科研体系建制,构建并形成了“三个渠道,四个层次”的教育科研基本框架。“三个渠道”是:教科所、各专科学会、教育局行政科室和中小学教研室。“四个层次”是学校内教科研论文评选为第一层…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教育》2001,(2):28-2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在学校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既有现实意a义,又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它既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增强民族感情,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校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以来,精心组织,注重实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科研实验来研究、探索,充分发挥我校的电教优势,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实践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教育搞得…  相似文献   

7.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作为民族研究的特色话语,伴随民族话语的变迁,历经从“阶级话语”到“关系话语”、从“话语依附”到“话语融合”、从“话语本土化”到“话语特色化”三重样态。话语的转型确证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流变性和可超越性。新时代基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概念、常态化机制、方式和效果”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主流话语,意味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重心发生了时代转向,即从基于“民族关系改进”的“策略性建构”研究,转向基于“民族认同自觉”的“主体性生成”研究,为阐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提供了全新范式。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始终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关于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工作方针,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市中小学大力推进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如何在学校教育目标中摆正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及劳动技术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制订学校体育方针的重要理论依据。是确定课程改革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此,如何理解与处理好体育与其他“四育”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着社会、学校对体育工作的具体态度,而且还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改革。怎样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告诉我们,只有在从抽象到思维巾的具体综合过程中,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五育”的关系。尤其是需要指出“五育”不属于同一层次。而分别属于心理发展、身心发展和实践能力发展三个不同的抽象层次。后一层次又包含了前一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从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手段上讲,要注意做好几个结合:一是“高”与“低”相结合。即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二是“虚”与“实”相结合,即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三是“知”与“行”相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四是“外”与“内”相结合,即外部灌输与自我修养相结合;五是“立”与“破”相结合,即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把握三个角度完成五项工作──陶西平在北京市成人教育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为进一步《中国教育政策和发展纲要》提出 的“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方针,我们要进一步向全社会宣传发展成人教育的意义,特别应该从三个角度来把握。第一个角度是从经济发展转轨和经济...  相似文献   

12.
李国兴 《辽宁教育》2002,(4):25-25,26
劳动课“教学大纲”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明确规定了“要在劳动技术课中进行德育”,这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下面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及我多年的实践,谈谈怎样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德育。一、确定教育目标我们确定的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德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劳动、讲科学、善创新”的品质;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及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途径与内容在上好每一节劳动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科园(即农业科技实验园)、花园、景点、卫生分担…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指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然而,我们看了张正江先生撰写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教育发展三阶段》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后.  相似文献   

14.
盛菁  程伟 《教育文汇》2023,(8):33-35+52
随着“五育并举”的深入推进,劳动教育受到了中小学校的普遍重视。落实小学劳动教育,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在“三园”(校园、田园、家园)联动中,系统建构劳动教育实践载体;在“三向”(思政方向、课程导向、“双减”指向)指引下,精准开掘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在“三单”(内务清单、种植清单、烹饪清单)评价中,科学考量劳动教育实施效果,进而建立起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实现劳动育人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教育》2005,(1):22-23
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在各民族青少年中加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天津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始终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灵活的教学形式,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风俗等情况,牢固树立起“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从1994年我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下简称“活动”),使各民族青少年从小树立起“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对发扬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几年来,云南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一年好过一年。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会”上,云南省有三个先进集体、两个先进个人受到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的表彰。总结几年的工作,我们的感受是:要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活…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适应时代要求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赋予现行教育方针以崭新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1)“两为”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质与发展方向;(2)“宗旨”-第一次将教育的基本功能明确地写进教育方针;(3)“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4)“四有”、“四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质量规格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刘玉成 《广西教育》2013,(38):13-14
民族团结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而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载体。当前很多中小学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试图揭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当前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把民族团结教育理解为单纯的地方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在各民族青少年中加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天津市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始终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风俗等情况,牢固树立起“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了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为了积极、深入、扎实地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2003年,天津市在全市中小学开…  相似文献   

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作为我国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和阵地,需要以此方向为着力点,深化民族团结意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不同教育方式渠道指引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契合高校教育方向要求。从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优化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占领网络育人新阵地、加强家校合作“五位一体”路径出发,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在“十大育人”体系中有机地融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