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许夕娟 《贵州教育》2009,(16):44-45
素质教育旨在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健全。为此,教师必须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其个性。期间,作业任务的“质”与“量”是关键之一。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2.
发展是对人的全面自由的追求,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自由表现在可行能力的提高和充盈上。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向度包括三个方面: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中心是学生的发展、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整体发展。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三个基本条件: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从“成才”转向“成人”。课程价值取向从“封闭”转向“开放”,质量价值取向从“单一”转向“多元”。  相似文献   

3.
张志敏 《上海教育》2006,(9B):57-57
学生发展的关键词是发展,为学生发展的关键有三个要素:持续发展。主体是学生,“本”是指导思想。我认素质的发展,即内涵发展;个性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4.
分数是小学阶段“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而分数“量”含义又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基础。为促进学生对分数“量”含义的理解,教师可以依次遵循以下两条学习路径开展教学:一是利用“个”情境模型初步认识分数“量”含义,二是利用“米“”时”情境模型夯实巩固分数“量”含义。其中,第一条学习路径为: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单位分数—夯实巩固单位分数—初步认识非单位分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契机,带领学生感受分数的本质是表示量的多与少或数的大与小,渗透“大小比较”,并将“大小比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一、生本课堂应该是民主的 众所周知,民主的课堂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是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需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需要,生本课堂也不例外。何谓“民主的课堂”?襄城实验小学的张德兰校长给了一个很好的阐释。她说:“一个民主的课堂应该具备三个特征,即充分的相信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充分的发展学生。”而她的这一阐释完全和生本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张校长的阐释中有三个关键词:相信、尊重、发展。相信学生,我认为应该就是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学习者,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本能。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者站在地铁旁边,一个小孩子问他:“爷爷,到伦敦的火车几点钟开?”老者说:“四点四十四分。”孩子又问:“几点钟开?”“四点四十四分。”老者又答到。孩子再问:“几点钟开?”老者说:“你不是已经问过好几遍了么?”孩子说:“我喜欢看你说‘四点四十四分’时胡子一翘一翘的样子。”这个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它让我们看到:这,就是儿童!他们不像我们成人一样,有很多的考虑,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能依靠自己的学习天性来思考问题,这难道不能说明儿童本来就是一个学习者么?作为一名教育者,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充分的相信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创新,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潜能,才会认真聆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就是尊重学生,因为相信是最大的尊重。发展学生,应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切为了学生”,这应该是生本课堂的落脚点。究其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在听、说、读、写等训练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名教育者,只有心中装着学生,只有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价值的原则,我们的课堂才高效,我们的教育才有价值。也只有在民主的生本课堂里,学生才有被发现、被承认、被赏识的感动,才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对象是全体学生。如何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使全体学生得到均衡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又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根据学生个体性差异区别对待,支持学生个性发展,这是我们所有教师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说“因材施教”,这里所说的“材”就是具有一定个性的“材”。蔡元培先生也说过这样一句话:“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这两位教育家都强调从学生个性出发。准确地预见到了学生发展中个性的重要。但遗憾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广大一线教师忙于预设目标的完成,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不足,一味把教参观点灌输给学生,容不得学生有半点异议。这种“一言堂”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这一基本理念背道而驰。随着社会的发展,“关爱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师中更加深入人心,已引起语文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7.
一次六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我在讲完根据题目中商或积一定的两个量成正比或反比来解应用题时,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站起来问我:“老师,有没有根据和或差一定的两个量成正比或反比来解的应用题?”由于这是一个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我当面批评了他:“和或差一定的两个量,根本就不成比例.怎么可以用正、反比例来解题呢?”但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引起了我的思考:两个量和差一定,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探索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贴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创新出了一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包括“两层含义”,“三个方面”,“四个环节”,并且在五个子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两层含义”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三个方面”即:多元智能;人生整合;自我发展。“四个环节”即:①塑造新型师生关系,改变角色转换.②创设真实情景,培养直觉思维能力.③注重知识迁移,根植终生学习策略。④挖掘潜能,提倡无束缚创新。  相似文献   

9.
翟爱勇 《教师》2013,(32):71-71
“曹冲称象”是一个传颂千古的故事,在讲完这一故事的时候。老师说:“曹冲真聪明,你们应向他学习。”话音还没落,一个小男生就喊了:“如果附近没有石头怎么办?”老师惊喜地问:“那你想怎么称?”小家伙摸摸头说:“可以往船上装土。”也许是受了他的启发,其他学生纷纷发言,有说往船上装沙子的,有说往船上赶羊牛的,还有个孩子说:“围观的人那么多,人往船上站就行了。”学生“称象”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在当今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脱节问题已经凸显,从关心学生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作为小学数学教育阵地上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从学生长远出发,多角度、多层面促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思维方式的衔接,培养学生全面的数学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考作文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凡是优秀作文都在“发展等级”中大显身手,而材料出新则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怎样使学生的作文材料出新呢?笔者认为,应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源于度量,对学生量感的培养应指向度量经验的积累。教师以“克与千克”课例为载体,围绕“对接数感经验,丰富表象感知‘量’”“对比构建标准,具身体验学习‘量’”“推理应用联结,反思辨析内化‘量’”三大策略,借助“十进制”,帮助学生积累克与千克的度量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  相似文献   

12.
贵刊去年第11期和今年第4期刊文谈单位“1”的量的确定问题,笔者想就这一问题作点补充。所谓单位“1”的量是作为两种量的比较标准,以利找出要求问题相当于这一标准量的几分之几。教学时应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而不应给定模式,让学生机械记忆与程式化地列式。解决的办法有两个:其一,确定已知量为单位“1”。教学中要用发展的观点去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策略。分数应用题教学中不应人为地划分类型,区分乘除法题,但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确定已知量为单位“1”,简化解题过程。如:“五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全班学生…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增强了人文性,加大了阅读量,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令人目不暇接。这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下述理念:“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育又怎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呢?我理解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前一阶段数量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题曲.“量”占据着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现阶段“提高质量”则已成为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质”也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作为宏观调控和质量保证手段的教育评估(评价)工作也势在必行,但是必须要认识到.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量”是“质”的前提:笔者非常不赞成所谓“数量的扩张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诸如此类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一、回顾历史,阅读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阅读教学走过了四个阶段。即:解放前为“读背”——识字背文为主,“口述三贯经”;建国后为“讲读”——师道尊严,学生唯命自从,教师是先生,学生是听众,教师在台上夸夸其谈,学生在台下洗耳恭听,“照葫芦画瓢”不能“越雷池半步”,课上的主人是老师,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改革开放后为“导读”——师生在课堂上“双边”活动,做到三个为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训练主线。于是出现了教师提问题,学生自己读书找答案,最后形成“共识”这样的所谓“教学模式”,教师们仍然是主讲,仍然在包办代替;2000年初颁发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应成为学生的乐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  相似文献   

16.
杨新裕 《广西教育》2009,(32):13-13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两个水平:第一个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第二个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研究,以达到把握“教学最佳期”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途径进行有效指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徐宁 《中学教学参考》2011,(32):112-11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每个学生实际上都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教学过程就是要激发和挖掘学生的这种潜能,使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79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九第4-7题。教学目的: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以及这两个量的和或差”的一般分数应用题;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教具准备:1.投影片:复习题(2)。2.小黑板:复习题()和补充的复习题。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用投影仪出示复习题(2):“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免各有多少只?”要求学生自行列式并计算,师生共同订正。教师小结:这道复习题含有两个未…  相似文献   

19.
习作动机的多重迷失,影响学生写作素养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应该选择有价值的生活内容进行教学,力争让儿童与习作知识产生“第三类接触”。习作教学中“第三类接触”,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感受有意思的生活,为“情趣”而写;二是感悟有意义的生活,为“情思”而写;三是追寻有境界的生活,为“情怀”而写。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学生积极习作动机激发的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20.
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逻辑思考蕴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从教学过程的逻辑发展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逻辑发展是说根据散文的文体体式帮助学生读懂“这一篇”散文的认知顺序。其二是从学生学习“这一篇”散文的逻辑起点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