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均衡性”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是指个性的和谐发展;“综合性”从学科的角度来说,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选择性”则是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提出来的.本文就《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1对课堂活动场的分析 一种认识是传统的观念: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的传递.课堂则是学校组织教育活动和学生系统单习文化的基本场所,课堂被认定是一个教育活动场,故课堂教学很少从社会学的角度思考其应承担的功能.另外一种认识则视课堂本身为“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子系统”,一方面这一系统的运行受“外部社会系统”的影响,总是与“外部社会”问存在着“能量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3.
成人学员从一种"社会环境"移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成人学员的"社会位移"。由于成人自身及其所在"社会环境"的不同,从一种"社会环境"到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移入及适应程度必将有所差异,据此可将成人学员的"社会位移"分为和谐的多重世界——顺畅的位移、失谐的多重世界——部分实现的位移、边界互闭——无望实现的位移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成人学员自身努力及外界的支持与保障两方面探讨实现成人学员和谐社会位移的可能条件。  相似文献   

4.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体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均衡性;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多元文化追求“差异性”的价值.因此,“差异教学”应运而生.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英语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也是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生群体的分类研究中.“弱势群体”是研究最多的,其实在大学生群体中除了传统的“弱势群体”需要重点关注外,因“学业阶段”和“成长环境”不同而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也需要重点关注。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生中的重点人群指因为自身、家庭、社会、学校等原因引发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异化而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学校及其教育者给予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6.
一、对素质教育和科技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作为概念,并未经过严格界定.一种解释是,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使自然人教化为社会人,消除了个人的认识和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差距,以达到人的完善与发展的教育.另一种说法是素质教育是指以人为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素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以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创造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  相似文献   

7.
文所提出的“板块三串式”课堂教学设计结构,是对当前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一种有益探索,这种设计结构从数学学习的角度较完整地反映了教学设计的本质.文是从设计结构角度来阐述的,为了让教师在具体实践中更加明确,现对其结构从操作层面再做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的角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特殊具体的文化层面,即精神文化系统的和谐问题,就是要解决好文化思想内容与价值取向上的“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即“文化和谐”问题;二是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来讲,就是要打造一套全新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并用它来促进和保障完整全面的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例如:英语中的…  相似文献   

10.
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是一种颠覆性的课堂教学改革,前往杜郎口中学学习者络绎不绝。大多数学习者是从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层面去学习,在实际运用中有所效果。本文试从教育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角度探索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敬连 《文教资料》2010,(1):160-162
非正式组织是群体组织的一种特定形式.广泛地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大学生的高校活动是大学群体活动的一部分,其中广泛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与特点,并从高校管理者层面研究如何有效地对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进行引导与管理.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健康、优质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大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从狭叉来说,“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主体的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来讲,“校园文化”则是指校园文化主体(学生、教师、员工)在校园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基本形态。其中物质文化包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青”两代群体间传统代际心理契约出现了撕裂,彼此存在“以老欺少”与“以少欺老”、“有心无力”与“有力无心”、“老吾老”与“啃吾老”、“承上重”与“启下胜”等心理层面的冲突与对峙,新型和谐代际心理契约的构建迫在眉睫。积极心理学为此提供了全新路径:一是从社会共同体层面构建良性的“养老”社会环境;二是“老—青”群体彼此养成积极的人格特质;三是“老—青”群体彼此在互动中有愉悦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4.
一、高校新闻文化的涵义 高校新闻文化亦称高校媒介文化,是指在高等学校校园内存在的通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文化。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二说。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我们所说的高校新闻文化,即从文化的狭义含义上来理解。于光远同志说过:“在近代社会中,由于信息事业和传播工具的发展,可传播的内容连同传播工具也都成为文化的另一个规定性。”马克思也认为报纸是“促进人民文化和智育发展的强大杠杆”。可见,高校新闻文化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 ,固然有其深刻的、复杂的社会和家庭因素 ,但就学校教育而言 ,明显地反映了德育过程存在着严重问题。本文从德育过程 ,剖析学生“双重人格”的成因 ,并提出消除学生“双重人格”的教育策略。一、德育过程的偏差 :忽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1.思想道德教育停留于且止于知识层面。长期以来 ,人们总说“德育比较空 ,流于形式”。这一方面是指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大道理”灌输得多 ,面对现实的教育少 ;另方面指教育止于知识层面 ,知识灌输一结束 ,教育也完结 ,其“内化”的…  相似文献   

16.
王永  王宇 《四川教育》2023,(1):20-22
<正>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获得什么样的素养,是由学校课程决定的。从学校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素养结构的角度来说,课程是学校核心竞争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关于“课程”的解释很多,归结起来,有两种基本的解释:一种是静态观,认为“课程”是“跑道”,是学生获得的经验、知识;另一种是动态观,认为“课程”是“在跑道上奔跑”,是一种行动过程,一种社会实践。我们不应从二元对立的角度选其一,“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从三个关键维度探究校长课程领导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支持的主体是社会网络,由个体、群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组成,其内容可以分为个人支持、群体支持和国家支持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社会支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对弱势群体进行扶持。宏观层面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通过立法、政策和营造社会氛围来进行;中观层面主要是从社区平台出发来进行;微观层面主要关注弱势群体的个人素质,通过实现教育机会公平等措施来进行。因此如何从这三个层面来扶持城市弱势群体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各年级选编了大量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优质的作业在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方面发挥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关于传统文化内容的作业设计思路有三:一是从“纵”的层面,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探文化之源;二是从“横”的层面,引导学生思辨比较,寻文化之脉;三是从“越”的层面,引导学生亲历实践,承文化之魂。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人们对课程这个概念有两种看法。一种是狭义的,比较易于理解,即通常我们听说的大、中、小学课程。另一种是广义的,有的认为是“指一个学校教育体系为她的学生们所提供的经验。”也有另一种说法即“课程是从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中选取来的。”还应当指出的是,也有人还把课程和课外活动之间的传统区分视为还存在。我们大量的还是研究一般认为是学生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的所谓课程。绝不能把它看得太狭窄,也就是说应有一个较广泛和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院校要求学生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模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近几年也被我国的一些企业借鉴或采用,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升到理论制度的层面即为“双元制”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