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鹰 《教育文汇》2007,(6):37-37
有人说,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活”的教师可以把“死”教材教“活”,而“死”的教师则可以把“活”的教材教“死”。当了多年物理教师,虽然课讲得不那么死板,但年复一年面对变化的学生,教的课基本上没什么新花样,更谈不上有活力,有个性,有吸引力。我们常常责怪学生不喜欢物理课,为什么不找一找自己教学上的毛病,试一试把“死”教材讲“活”呢?  相似文献   

2.
一、宜“活”不宜“死”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个“活”字点出了课堂教学的要害。那么怎样才能“活”化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任何历史的存在都恰似曾经的生命,一旦“死”去,将不会再来。历史的不可逆转和目渐遥远,使后人无法直接接触历史和感知历史,这在客观上也导致了历史学习者对历史存在的模糊以及对抽象历史的难以理解。于是,让“死”去的历史“活”过来。成了历史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孜孜以求的一大教学目标。“死”去的历史如何鲜活地呈现?在此,笔者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重知识、轻能力教学导致学生出现“听得懂,想不到”现象。重视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会思考”的方法和程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化解“想不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重知识、轻能力教学导致学生出现“听得懂,想不到”现象。重视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会思考”的方法和程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化解“想不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余梅芳 《中学文科》2006,(12):44-44
“空白”也叫“留白”,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教学中教师掌握一定的空白技巧,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教学更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操作性的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缺乏创新意识,效率低下。本文阐述历史“生命”课堂构建的途径,渗透新课程理念,使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成为一种“有生命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两课”教学 ,充实教学内容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突出以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加强实践为核心环节 ,积极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是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邓水胜 《广西教育》2006,(3A):38-39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学重心从“教”向“学”转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导为教,寓导于教。  相似文献   

10.
面对近年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一“实”就死,一“活”就乱的状况,我们认识到,只有进行深入、扎实的校本课程研究,才能切实把教学的新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才能把教学质量落到实处。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提升学科价值的层位,完善学科教学的建设,深化学科教学的研究,初步形成了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1998年校订重版本 ,下同 )第 30页文选“齐晋之战” ,其结尾处为“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我戮之不祥。赦之 ,以劝事君者。”其中的第一句注为 :“不把‘以死免其君’看成难事。”即注者把句中的“难”一词理解为意动用法。照此看法 ,原句的意思就成了人们把“以死免其君”看成容易之事 ,这显然不合文义。其实 ,逢丑父冒着生命的危险设法使齐侯逃脱 ,此举诚非易事。文中的“难”当为“责难、责备”义。《左传》中“难”已有此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齐人难之”。而“难”的“责难”义的产生 ,则源于…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对“修辞”方法不能给予高度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对学生扣以积极的引导.使之认识“修辞”的作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同行间民主、自由地认真探讨、研究,力争掌握“映衬”、“对比”两种“修辞”方法的本质及其尽可能多的表现形式,这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教师如何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历程,可被视为一个从掌握教学设计“技术”走向成就课堂生成“艺术”的历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周耀威和徐斌艳在《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8期上撰文,论述了从掌握“技术”到成就“艺术”的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观,概括为“一个认识”、“两个吃透”、“三个联系”、“四个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声乐教学中“声”与“情”如何把握,在教学中如何理智地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既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又能有情感的歌唱,从而正确地表现音乐的内涵,这是声乐教学中必须认真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的使命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懂道理,“懂道理”的学习才会深刻理解知识和牢固掌握知识。任何知识和事物都有存在的道理,“讲道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找到知识生成的根本和事物存在的根据,从而更加信服知识和心服教师。  相似文献   

16.
学生掌握《建筑力学》基础理论和普通的计算 ,能为学习其他专业技术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要搞好《建筑力学》的教学 ,必须立足“双基”,注重“两法”(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 )  相似文献   

17.
闫良 《考试周刊》2011,(60):28-28
“死”在古汉语中的运用是很常见的,不同地位的人的“死”在古汉语中的说法也是不同的;从“死”的方式来说,也有不同的说法;“死”在色彩方面也是存在很多差异的。这些就为研究古汉语中的“死”的不同说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打算运用“非指示性”教学方法中的“比较切入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是将所学课文与某名篇(段)就某些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中拓展知识,并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本文教学时准备将“葛朗台之死”与《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之死”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了解吝啬鬼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9.
“每”与“各”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基础词汇,其用法应该是汉语学习者在初级最晚在中级阶段应该掌握的。但是在当下使用比较广泛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对“每”与“各”的解释不尽相同,提倡的教学法也有差异。同时,这两个词在一些比较权威的词典中的解释也存在矛盾。本文基于“每”与“各”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每”与“各”的教学现状;“每”与“各”的词性、语义及功能分布;“每”与“各”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若p、q表示命题,把“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分别简称为“或”命题、“且”命题、“非”命题。要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含义,只有掌握这三种复合命题的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