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缩小意识”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从古至今一直蕴藏于日本社会之中。从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俳句、微型小说、民间故事以及名家名作等几个侧面探究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以求更加全面地了解日本人与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化作为东方文化重要一支,经常被称为"体察文化""耻感文化"等,20多年前,韩国著名学者李御宁以他敏锐的视角首次提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并把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分为"套匣形""扇子形""女孩人偶形""盒饭形""能面形""徽章形",他的独特见解在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3.
日本民族是一个极端矛盾的民族,他们的缩小意识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同时又常以“经济大国”“大和民族”自居,具有在“小”中求“大”的扩大意识。基于此,从语言角度,从日语授受动词、敬语体系及接头词“大”入手,分析日本民族的扩大意识,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日本民族和日本社会,客观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4.
这次去日本感触最深的就是日本国民对资源的重视及充分利用的意识。从最常用的一次性筷子说起,日本人大多用竹筷而很少用木筷。因为  相似文献   

5.
集团意识是日本国民性中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它对日本社会特别是日本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说,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来源于日本人传统的家观念。本文试从几方面论述家制度与日本人集团意识的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本给国人的印象除了富士山、樱花、和服以外,最为人称道的则是日本人坚决服从自己所属集团的这种意识,即集团意识。而日本传统社会中所保留的村八分制度正是集团意识的一种极端体现和缩影。文章通过分析村八分制度在集团意识中的体现,从自然环境、稻作文化以及儒学这三个路径入手,探究日本人集团意识形成的根源以及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于海英 《文教资料》2010,(23):90-92
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近邻。中日之间虽然一直试图认识和了解对方,却远没有达到此目的。本文试图从日本文化特性入手,探讨日本人的"以小为美"的民族文化意识,并试图寻求这种文化意识的根源和具体体现。另外通过对中、日传统文化意识的对比,可以更加理解日本人的这种民族文化意识,为读者客观地认识日本人和研究日本社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人重视"和",有明显的"和"意识。日本的"和"是求存于全体之中,由相应的行动妥善地保持一体的"大和"的一种意识。千百年来,人们赖以生存的农耕狩猎式的生产方式,要求其成员对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乡亲及同舟共济的谋生伙伴都必须友善相待,以和为贵。久而久之,在日本由这样的"和"意识又产生了"ウチ"、"ソト"意识、集团意识和恩惠意识等,这些意识深植于日本社会及其传统文化之中,使得日本人  相似文献   

9.
日本人的集体意识实质上是协作协调的集体意识。文章分析了日本集体意识的变迁和动因,并从中得出启示:必须加强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深化学校教育,加强国民间的互相协作意识。  相似文献   

10.
集团意识是日本国民性中最具代表性的方面,也是日本民族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简单介绍了集团意识的成因、集团意识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体现和集团意识的两面性,进而将目光投射到日语中最为发达的敬语,特别是日本人在集团意识的影响下使用商务敬语的各种情况及意义。最终指出:文化会影响语言的表达和发展,语言承载着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现代日本人为什么非常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呢?这主要和日本人的等级意识密切相关。在现代日本社会中,已经不存在像古代那样严格的等级制度了,但是在日本人日常的言行中仍然带有浓厚的等级意识。语言方面主要从发达的日语敬语和男女语言的差别两方面来探讨。行为表现方面除了探讨交换名片和坐席顺序两方面之外,还涉及了企业中典型的年功序列制。但是日本人的等级意识非但与现代日本社会毫不矛盾,反而非常和谐地适应了现代日本社会,有效地规范着当今日本人的各项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2.
罗齐慧 《海外英语》2013,(16):282-283
现代日本人为什么非常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呢?这主要和日本人的等级意识密切相关。在现代日本社会中,已经不存在像古代那样严格的等级制度了,但是在日本人日常的言行中仍然带有浓厚的等级意识。语言方面主要从发达的日语敬语和男女语言的差别两方面来探讨。行为表现方面除了探讨交换名片和坐席顺序两方面之外,还涉及了企业中典型的年功序列制。但是日本人的等级意识非但与现代日本社会毫不矛盾,反而非常和谐地适应了现代日本社会,有效地规范着当今日本人的各项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的授受动词不仅是教学难点,也是日常交流中使用出错频率较高的词。接触过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内外意识"是日本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笔者在多年日语授受动词这一语法点的使用分析中,将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及"内外意识"这一文化特点与其有机结合,使学生最大程度理解授受动词使用的基本原则,既减少误用,也对日本的内外意识文化加强了认识。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特别强。它是构成日本人国民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使日本人具有凝聚力的因素,这种凝聚力正是日本民族活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外部结构,更重要的是深层文化内涵。日本学者森山卓郎将日语中的拒绝表达分为四种类型,即直接了当型、谎言型、拖延型、搪塞型。本文借用森山卓郎的分类法,对拒绝表达进行分析,找出隐藏的日本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6.
正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每一所学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上海市松江区第六中学以一切为了满足师生和谐发展的需求为办学理念,以实施绿色教育、打造生态课堂为突破口,以培育灵魂,促进生命健康成长为课程目标,采取统整方式开发实施绿色校本课程,关注学生在禀赋能及的方面的进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统整基础型课程资源,开发实施学科拓展型课程我校把敬畏意识、尊重传统意识、明理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东洋史研究者、美国驻日大使赖肖尔对众多日本人的心理素质评价认为,比起个人主义,他们更加重视集体主义。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比其他国家的人尤为明显,因此,让人感觉日本人与其他国家的人有所不同。而这种集团意识是根据生活的基础场所、社会环境、个人价值观而后天形成的。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一个具有双重矛盾性格特点的民族,这种矛盾性格的形成与日本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日本人的主要社会价值取向表现为集团主义。这种价值取向一方面使日本人产生强烈的集团归属意识和对所属集团的忠诚心,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日本人对权威的盲目顺从。等级序列意识是集团主义带来的一个副产品。等级意识使日本人常常敏感于自己在集团中所处的位置,在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对上服从与对下傲慢的特性。在生活态度上,日本人倾向于对事物本身直觉式的认可和评价,只重视现在而不太拘泥于过去,表现出十足的现世主义色彩。上述这些特征相互交叉、共同构成了影响和制约日本民族特性的深层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9.
日本动漫是日本在国际上引以为豪的文化产业;日本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接受动漫的熏陶。动漫故事中令人感动、令人悲伤、令人捧腹大笑或令人内心感到温暖的真情实感,都是通过作品本身传达给人们。动漫中也蕴含了日本人传统的"集团意识"、"强者崇拜"的因子,其中锲而不舍、努力奋进的精神也给予日本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集团意识是日本国民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日本人总是把自己作为集团的一分子,把自己作为整体利益甚至是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这种特性的形成与日本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及教育、文化等因素密切关联.集团意识在日本国民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集团意识是一把双刃剑,在助推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利己、排他、束缚个人发展等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