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在文坛兼具作家和评论家的双重身份,不仅以诗文鸣世,在评论上也颇有成就。他的文章抛开了学院派批评的学究气,采取了“以文为论”的独特写法,把散文的澎湃文情和活泼笔法用之于论文,形成了纯粹是自家面目的批评文体。文章拟从其形成原因、文本体现及利弊权衡三方面来分析余氏评论中独特的“以文为论”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教授《听听那冷雨》一文时,本人注重引导学生从余氏散文具有较强可读性人手,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此文语言文字的美感和韵味。同时,给学生提示,本文通篇借雨写愁,审美的对象主要落在雨上,作者始终用雨来濯洗自己的愁绪。用雨来勃发读者的情趣,阅读时,让自己完全融入余光中雨雾凄迷般的情绪之中, 相似文献
5.
艺术多妻主义者余光中先生,学贯中西,文通古今。集诗文为一身,合“批评”“翻译”为一体。其作品数量之丰腴,质量之上乘,放眼当今海内外的华文界,尚难见与其匹敌 相似文献
6.
7.
陈舜胜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4,(1):45-45
家人团圆,招待亲友,中国人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一条鱼,而市场上鱼的种类又是多种多样,用哪种烹调方法更合适呢?烧烤。脂肪较多的鱼适合烤着吃,比如鳗鱼、秋刀鱼等,这样可以产生特有的香气及风味。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散文的语言和文体意识表现出鲜明的选择性,主要针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坛散文创作的"软性"弊病及固有模式;对抗的焦点是散文语言及文体的不同表现方式;对抗的策略是在语言及表现技巧上的中西合璧及感性和知性相济的诗性创作,而这种对抗的归属则是将散文创作引向讲究弹性、密度、质料的现代散文创作。这种对抗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指导意义,但同时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10.
11.
刘辰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4(4):87-90
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的台湾著名现代诗人洛夫回归时期写作了不少乡愁诗。他的乡愁诗既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同时又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学影响,将现代的诗歌表达方式与传统的诗情融汇在一起,达到了传统和现代臻为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礼貌语言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使用的,能够表达礼仪的词或句子,它包括"赏脸" "你好吗"这类礼貌意义已经固化的词或固定格式,也包括人们为了表示礼貌而选用一定句子的言语行为.本文将以老舍作品中的礼貌语言为研究对象,找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探讨汉语礼貌语言在句子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14.
王尔德戏剧在中国的译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名剧在中国广为流传。本文以余译本王尔德名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余光中译为《不可儿戏》)为例,并辅之与钱译本的比较(钱之德译为《名叫埃纳斯特的重要性》),认为余光中采用意译、归化的翻译策略有助于迎合译入语文化观众的接受心理,实现戏剧翻译的舞台表演性,对戏剧翻译实践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蒋玉斌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1999,(4)
余光中是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诗人。本文主要从诗歌创作技巧这一层面上分析余光中诗歌所受到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物化”的情绪,“消融”的文法,“和谐”的音韵。 相似文献
18.
苏柳青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9):37-39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他的乡愁诗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饱含着对乡土中国的怀念、对文化中国的依恋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余光中乡愁诗“中西融合”的诗风在台湾现代诗坛独具特色,扩大了乡愁诗在中国诗坛的影响,在台湾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余光中先生几十年来关注更多的是中文西化的问题,成了捍御中文的卫士。本文将余光中谈翻译侵蚀汉语的思想进行了归类,大致有四个方面:中文式微的原因、恶性欧化种种、欧化的过程和恶性欧化的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