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0年,英法联军在欧洲战场被德国打败,为了维护英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英国不敢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得罪日本,故对日本封闭滇缅公路的要求采取绥靖政策。面对英国的妥协决定,中国政府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最终英国决定重开滇缅公路。  相似文献   

2.
1940年7月,正受到希特勒德国大举进攻威胁的英国,迫于日本的压力,对日屈服,继法国封锁滇越铁路之后.同意封锁滇缅公路三个月,中断了这条对中国抗战至关重要的西南进出口通道。消息传出。中国朝野哗然。对英不满的情绪急剧增长,国民党高层出现了与英断交、转向亲德的呼声.并已开始对德试探性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1937年日本对中国展开的全面入侵,沉重打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日军在沦陷区展开的经济侵略也严重损害了英国在远东的利益。为了国联的声誉以及英国在远东的利益,虽然无力诉诸军事制裁,伦敦仍然准备通过经济制裁削弱日本的战力,进而迫使日本停止对华侵略。但由于美国在协同对日经济制裁问题上的冷淡态度、政府内部反对声音的存在等原因,英政府在对日经济制裁问题上畏首畏尾,始终不敢采取实质性行动。直至1941年,伴随着美国对日经济制裁的展开,英国才将谋划已久的对日经济制裁措施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4.
在太平洋战争前夕,英国为自身的利益,在日本要挟下,以牺牲中国为代价,关闭系中国抗战生命攸关的滇缅公路长达3个月之久,给中国抗战造成严重危机。战后,英国政府一再否认关闭滇缅公路给中国抗战造成重大损失。本文认为,在中国抗战的关键时刻,英国关闭滇缅公路,不仅给中国抗战造成重大危机,而且对东南亚的迅速沦陷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初期河南爆发了严重的灾荒,国民政府在灾荒中虽然也采取了救援行动,但在救灾过程中表现态度消极,这与当时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状况、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与英国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 9年 1 1月 3 0日爆发的苏芬战争实质上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为贯彻“避战自保”政策而采取的重要行动之一。英国政府出于战略上缓和与苏联关系的需要 ,在对苏政策上从一开始就采取谨慎态度 ,极力避免卷入与苏联的军事冲突 ;在国际联盟介入苏芬冲突后 ,英国坚持反对制裁苏联的动议 ,1 2月 1 4日投票支持国联开除苏联并非英国本意。英国在苏芬战争期间始终没有采取直接针对苏联的军事行动 ,其结果不仅避免了英苏关系恶化 ,而且在客观上为日后英苏走向联盟留下了余地。  相似文献   

7.
1928年日本出兵阻挠北伐以致酿成济南惨案,之后又发表要坚决介入“满洲”的声明,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疑虑。但是,通过对英国外交档案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英国此时采取的政策却保守而圆滑,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对济案中的日本抱同情态度,对日本在“满洲”的侵略性举动既谴责又袒护,对日本提出的在华“合作”提议反应积极。英国认为这些政策是它在中日之间保持“中立”的必需。在一定程度上,英国的政策影响、限制了日本在中国的进一步侵略行动,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适应了日本的外交需求,使得日本没有受到真正的制约,进而继续挑战华会体系。  相似文献   

8.
1914年7月,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时的日本,刚刚结束了历时45年的明治时代(1868—1912年),步入大正时期(1912—1926年)。在此期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各个领域的革命性变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得以跻身于列强的行列。战争爆发后,英国以占据中国青岛的德国东洋舰队威胁其商船安全为由,要求日本助其对付德国武装船只。日本看准这是在远东扩张势力的极好机会,便在日英同盟的名义下,于8月正式宣布参战。以此为契机,日本资本主义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最新的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卢沟桥事变后英国的对日政策,从九一八事变后的绥靖政策,转变为一种自私自利的、被迫的援华抗日政策。英国明确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但不愿为了中国而与日本开战;英国官方不愿公开援助中国抗战,但允许通过民间方式援助中国;英国希望“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但英国对日退让的底线是“恢复到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英国的这种对日政策虽然仍然是一种妥协,而且还没有完全摆脱绥靖政策的阴影,但已经有了实质上的改变:英国并没有出卖中国来与日本妥协,实现其维护在远东利益的计划。这也就说明,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并不存在英美等国勾结共同出卖中国的“远东慕尼黑阴谋”。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50年代初,在远东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国际性战争——朝鲜战争。作为在远东有重大利益和美国主要盟友的英国在这场战争中持什么立场,起什么作用,对于深入研究朝鲜战争及战后英美关系的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此问题试作分析与探讨。 一、英国对朝鲜战争由内战变为国际性战争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远东国际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积极支持南朝鲜政府,美国总统杜鲁门于6月27日发布武装入侵朝鲜的“总统声明”,并命令美国海空军全力支持南朝鲜军队,对美国一系列侵朝行动,英国给予非常积极的支持,英国的决策者们十分赞赏杜鲁  相似文献   

11.
日俄战争前夕的国际局势对日本有利对俄国不利。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盟,支持日本,牵制法国。1904年1月6日,英国答应一旦对俄战争爆发,就贷款给日本。美国的态度也特别积极。1904年1月,美国派住菲律宾高级专员塔夫托专程访日,唆使日本对俄开战,保证支持日本。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表示,日本胜利会使我们极为满意,日本正玩弄着我们的把戏,  相似文献   

12.
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新疆军阀、地方实力派——盛世才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一、新疆是苏联和其他一些国家援华物资的重要运输线。新疆地处内陆边陲,是日本飞机难以轰炸到的大后方,又紧邻苏联,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保持新疆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国抗战。特别是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重要城镇和港口相继沦陷,海上交通线全部被切断,1940年7月英国又封锁了中国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后,新疆就成了通往国际的唯一交通运输线。因而,保证这条交通线的畅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出兵波兰东部对于战时欧洲力量的对比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作为波兰安全的保护国,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为实施对德战略,防止苏德结盟而对苏联的行动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同时积极改善英苏关系。英国对苏联行动的反应直接关系着战争进程的发展,是战争初期英国战时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为打破日本的军事封锁,坚持抗战,加快了西南对外交通的建设步伐。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修建是其代表。滇缅公路竣工后,滇缅铁路的选线方案仍然存在较大分歧。为此,西南联大组织了以张印堂为首的滇西考察团,于1939年—1940年进行了滇缅交通线沿边的地理考察。考察成果《滇西经济地理》内容丰富,论证严谨,深得学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5.
从阿思本舰队开始,中英关系的确进入了一个持续30年的蜜月期,直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英国难以继续在中日之问享齐人之福,再三权衡后,选择了支持日本,中国遂一头扎进俄国北极熊的怀抱,引发了世界格局的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中国沿海各省地区相继沦陷,天津、上海,汕头等重要港口悉为侵略军所占,为了运输国际援助的物资,中国政府除利用原有的滇越铁路外,又积极开辟了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及驼峰空运线,在开辟和保卫这些国际运输线中,中国人民曾经付出血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 本月8日日本法西斯政府已经对英美两国宣战,轰炸夏威夷、菲律宾、香港和新加坡,陆军在马来亚北部登陆,在日本宣战后,美国及英国亦已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了,……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应该继续过去5年的光荣战争,坚决站在反法西斯国家方面,动员自己一切力量,为最后打倒日本法西斯而斗争,为了这个唯一的目的,必须实施如下各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半岛威海市海港码头附近的三角花园内,屹立着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纪念塔。塔身上刻着“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八个魏体大字,下方镌刻着“收回威海卫纪念塔记”,记叙了英帝国主义强租威海卫和中国收回威海卫的经过。纪念塔建于1931年。塔高32英尺,象征着英国强租威海32年的悲壮历程。 一、英国强租威海卫经过 威海卫是明朝洪武年间为防御日本海盗(史称“倭寇”)侵扰而设卫筑城的。1888年(光绪十四年),清朝北洋舰队成军,其提督署就设在威海湾的刘公岛上。1894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爆发中日甲午战争。次年,日军攻占刘公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朝向日本割地赔款。日本要挟清朝政府,不全部拿到赔款,就不撤兵,这样日军侵占威海达三年之久。 1898年,当日本政府收到清朝全部赔款后,日军于5月23日撤离威海卫,而就在次日,5月24日英国殖民主义的海军就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法西斯开始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同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明朗化了.”中国和苏联、美国、英国等二十六国结成反法西斯阵线.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严重地阻碍和推迟了日本的南进和北进计划,使日本无法直接同德、意携手参与欧洲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东江纵队,是战斗在华南敌后的一支抗日游击队,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等帝国主义对德、意、日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1937午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政策。英、法帝国主义在这年9月,为了保护自己、唆使德国法西斯东侵苏联,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出卖了捷克。接着。他们怀着同样的目的,为保持他们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