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 1、日本企业形象塑造的基本特征日本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日本又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国家,受中国的儒教文化影响很深,因此,基于“家族主义”之上的“忠”“和”文化是日本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所塑造的日本企业的形象,总的说来,突出地表现在它的“人文性”和“人情化”的特征上。日本企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由于受各自地理条件和各自特定的历史文化的不同,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自成体系,独成风格。  相似文献   

3.
金彦宏 《中国科技信息》2011,(12):192+191-192,191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来源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当人们把各异的审美方式应用到实际的造园活动中时,也就必然产生出各种形式、风格大相径庭的园林。这里所讨论的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属东方园林体系,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使中日虽然同种同文,却有着趣意相异的文化。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过程中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但是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中日园林的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影响深远的、复杂的各种力量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差异合力。对这种缘由的探讨不仅对历史有很深的意义,就是对我们现在的园林设计和发展也会有积极的历史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4.
戴素素 《科教文汇》2008,(3):185-186
中国和日本虽然都属于东方民族,但中国的设计艺术和日本的设计艺术毕竟生存在不同的国度,两国的设计艺术中体现出的文化精神也必然不同.同样在对待西方设计上,中国表现了泱泱大国容纳百川的博大胸怀,而日本却表现出了一个好学生的“追赶性”。我们在学习和借鉴任何外来文化时,只有认真分析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借鉴人家优秀的东西,将其融入到本民族的艺术创造之中。  相似文献   

5.
300万年以前,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把原本为一片苍茫的大海变成了拔地而起的高原,这就是被古人视为天外世界的云南。自古,云南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一块充满神奇色彩的“秘境”。这不仅是因为它地处“云岭之南”,远离中原腹地,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峰谷纵横、川流回旋的奇异地貌,以及由此复杂地貌而铸成的不同民族文化的隔离。历史上,即使是最强大的族群,  相似文献   

6.
樊丽  刘晓鞠 《科教文汇》2009,(20):267-267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和设计精髓,对于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而网师园是苏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可以说网师园映射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思想和手法。  相似文献   

7.
王树国 《科教文汇》2008,(16):186-186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它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因而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所谓置石,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汀步是置石的一种,常以零散的叠石点缀于窄而浅的水面上,使人易于蹑步而行,或叫“掇步”、“踏步”,它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因此,研究  相似文献   

9.
赵新 《今日科苑》2008,(12):202
由于中西方文化自然哲学观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同,正是由于对自然界的两种不同认识,从而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园林艺术形式。中国园林崇尚自然,通过直接模拟自然山水来体现自然,西方园林则单独强调艺术的规则和标准,而把自然排除于艺术之外。  相似文献   

10.
赵新 《金秋科苑》2008,(12):202-202
由于中西方文化自然哲学观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同,正是由于对自然界的两种不同认识,从而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园林艺术形式。中国园林崇尚自然,通过直接模拟自然山水来体现自然,西方园林则单独强调艺术的规则和标准,而把自然排除于艺术之外。  相似文献   

11.
浦丽 《科教文汇》2009,(15):248-248
日语与汉语之间,不是“亲属”关系而是“假借”关系。但是,自汉字传入日本之后,却在日本语言文字发展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有利于日本吸取中国文化,更为民族文化发展增加了新鲜血液。日本知名作家柳田邦男曾说:“汉字的节奏感与优雅的文体永远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庭院景观作为文化的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从历史上看,中国园林的成长史是悠久漫长的,其风格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大部分时间是缓慢前行的,而在某些转折时期迅速成长,其中魏晋时代就是不能忽略的一段,甚至是决定风格的关键时期。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相似文献   

13.
中日茶文化     
自上古以来,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的种类繁多,受到人们喜爱,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茶文化传播到了日本,结合日本的民族文化,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不同的茶文化风格,但不管今天的日本茶文化如何发展,永远脱离不了中国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国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发展到现阶段的生态园林城市,这一变化是必然的。山、水是构成园林的要素,一个城市扩大化了的园林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目标,而自然山水则是这个大园林的背景。秦皇岛市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道路上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自然山水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形成儒学时,日本仍处于野蛮社会早期的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直至公元前3至前2世纪,由于受中国先进文化的影响,日本才出现了弥生文化,发展农耕,形成父系氏族公社,进入野蛮社会中期。此后,随着日本与中国汉代及三国时期魏、吴的文化交流的增强,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公元7世纪后,在日本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演变过程中,日本统治者欣然接受了儒学中的许多政治理念,化为治国之策。儒家文化对于日本民族乃至国民性格的形成,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封建统治者放弃了原有的氏族神信仰,也不意味着他们排斥其他异质的信仰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发展到现阶段的生态园林城市,这一变化是必然的。山、水是构成园林的要素,一个城市扩大化了的园林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目标,而自然山水则是这个大园林的背景。秦皇岛市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道路上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自然山水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7.
沈鹏 《中国科技纵横》2011,(12):157-157
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有着它独特的人居文化思想。村落是自然与人工综合创作的艺术品,其人居环境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聚落中的古村落,贴近自然、融于山水,有着以“山为骨架,水为血脉”的环境构想;受“世外桃源”居住模式的影响,使追求恬淡、抒情风格的村居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的向往;注重血缘,聚族而居,因此礼制秩序和睦族之风表现明显。本文从中国古村落成因、人文景观、理念基础、景观美学等角度,谈谈中国古村落空间的所具有的基本特点、以及古村落对于今人值得利用和借鉴的地方,展示古村落与我国传统建筑在人居环境文化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膳食结构一方面受长期的、传统的风俗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又随生产水平、文化教养、宗教信仰,社会习尚和国际交往影响而不断改变。谚语有“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以来就视饮食为活命之本,兴邦之道。我国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之邦,民族众多,地域广阔,食物品种和资源十分丰盛。加之烹调讲究,技艺普及,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做出美味佳肴,形成了东方膳食结构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韩晗 《百科知识》2023,(16):61-64
<正>在许多人看来,造纸术是中国人的发明,它与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其实,在人类文明早期,一些文化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也曾出现过类似于中国造纸术的技术,不过,我国的造纸术最为成熟,影响也最深远。纸,是人类文明在孕育之初因为记录事件的需要而产生的“刚需”。用于书写的纸,曾出现在古埃及、古巴比伦乃至后来的古印度,并传播到了周边地区。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受到中国的影响而掌握了造纸技术,如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造纸术既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沿革的历程,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互动与交融。  相似文献   

20.
儒教发源于中国,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古事记》记载,中国儒学传入日本始于公元5世纪初日本应神天皇16年,百济大王仁将《论语》携入日本。然而,日本儒学不是中国儒学的翻版,而是经日本文化改造带有了本民族的某些特质。本文即试图通过比较中国儒学与日本儒学的异同,阐释日本儒学的特色,借以说明日本文化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