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爱是心灵的故乡,只有爱才能拯救爱,只有故乡才能拯救故乡。漂泊的路上。我一直执着地寻找我的故乡。  相似文献   

2.
故乡的声音     
在众多记述故乡的文学作品中,故乡总是被描绘得如诗如画。比如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那画卷般清丽的湘西水乡,艾芜笔下那飘荡着诱人油菜花香的川西故土;诗人何其芳笔下那铺满玛瑙红和翡翠绿石子的故乡的红沙碛……我想,既然故乡是文人墨客借以抒怀高歌、表达真挚眷恋之情的文学载体,那么,故乡不仅具有如诗如画的容貌,而且还应该有它自己的声音。然而,如何聆听故乡的声音呢?和煦的春风就是故乡的声音。它温柔地抚过人们的面颊,掠过已绽出新绿的树枝,吹皱村边的口口池塘。它轻轻地告诉人们,闲置了一冬的农具需要修复孕育着无尽希望的田野需要耕耘…  相似文献   

3.
故乡     
小孩的故乡 藏在水连天的暮云里了。 云里的故乡呵, 温柔而且甜美!  相似文献   

4.
故乡是幅画     
故乡是一曲思念的歌,唱出我对故乡的回忆;故乡是一首深情的诗,写出我对故乡的眷恋;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画出故乡的美丽……离开故乡三年了,我终于体会到什么才是“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人是故乡亲”。  相似文献   

5.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6.
故乡的回忆     
夜静静的,不知故乡的亲人们现在如何?重阳节快到了,我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不能和故乡的人们在一起过节了。在我的记忆中,故乡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那样的淳朴,故乡的伙伴们更是那样的天真、活泼、可爱。  相似文献   

7.
刘再复散文创作与理论书写具有某种同构性.在其三十多年的散文创作中,故乡是其书写的重要意象.由1970年代故乡意象的缺席到1980年代故乡诗意化、理想化书写到1990年代以来故乡内涵的丰富,其故乡内涵的变奏见证了作家文学观念、自我心路历程的曲折变化.  相似文献   

8.
故乡的云     
吴鼎闻 《新读写》2010,(12):29-29
故乡的云,是寄托着纯洁与梦想的载体;故乡的云,是纯朴与踏实的代言;故乡的云,是我回忆的记录册。  相似文献   

9.
忧伤的故乡     
我想回故乡,是因为我在异乡的土地上漂泊。我想念故乡,是因为我许久不曾回到故乡的土地上。乡愁涌起,如烟如雾,慢慢地,变成了挥之不去的淡淡忧伤。  相似文献   

10.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最美是故乡     
故乡,是每一个游子挥之不去、萦绕心怀的情结,特别是那些童年时经常游玩的地方,更是给游子留下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印迹。故乡就像一壶陈年的酒一样置身于你枯燥、单调、寂寞的生活中,将你的感情世界尽情地酝酿。而你在品尝到了人生中最为美丽的亲情、乡情之后,你也便开始渐渐读懂了故乡,理解了故乡。  相似文献   

12.
梦回故乡     
好久没走过故乡的堤岸,潺潺的河水却在记忆中流淌;好久没登上故乡的山冈,遍野的庄稼却在梦境中飘香。  相似文献   

1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风华正茂的我们,渴望着离开母亲的怀抱,自由地飞翔。我们想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我们想经历丰富的人生。可是,当岁月沧桑了我们的心灵,坎坷疲累了我们的双腿,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叶落归根,多少文人墨客面向着故乡,大声地吟哦——  相似文献   

14.
我的故乡在东北的黑龙江。第一次回故乡的时候,我才三岁,印象当中只有一个字——“冷”。今年我八岁了。年末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又踏上了回故乡的火车。下午四点,火车把我们载到了美丽的冰城——哈尔滨。  相似文献   

15.
梦回故乡     
王立成 《师道》2004,(7):57-57
梦回故乡,故乡在何方?山一程,水一程,星影摇摇伴孤灯。幽梦己碎,乡思不成,含着热泪,游子哽咽呼唤着故乡。声声嘶哑,凄婉悲涩,乘着冷风,冲向半空,吹回故乡。故乡在何方?无语应答,答不尽夕阳路上断肠人在天涯。幽幽千山梦几回,月是故乡明。故乡如月光,融入心里,化作望乡的踪迹。天涯路上,干冷的西风吹落满地的黄花。飞雁匆匆,那游子身上御寒的冬衣在故乡的母亲可曾缝好?却是归鸿不语,留下愁绪满怀,一怀愁绪天涯难寄,只能夜入幽梦还故乡了。春风己吹过,秋雨也飘落,思乡的情愫,切肤可感。远去的心承载着满是故乡浓浓的离情与思念,还有母亲凝望着…  相似文献   

16.
故乡     
朱声灏 《老年教育》2010,(12):47-47
每每诵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心底便会升起对故乡无限的思念。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故乡》历来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其编写意图是让学生了解 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现实;领会鲁迅先生对被压迫被剥削农民的深切同情和造成其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小说突出一个“变”字。从故乡人物的变化,故乡环境的变化,“我”的心情的变化等诸方面组织材料,展开情节,揭示主题。   关于故乡之“变”,历来分析甚多,但大多从两个方面着手,即记忆中的故乡和现…  相似文献   

18.
故乡     
陶潜云:"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桑。"此文表达了两代人失去故乡的痛楚、伤悼与迷惘。在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离开童年的故乡似乎越来越远。对于那些还有故乡的人们,那里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我也不知道我的故乡是哪里,所以我说我没有故乡。""但是我爸爸有故乡。可是他说他也没有故乡了,他的故乡在水下,不在山上。"故乡从生命中抽离时,你会不会也像  相似文献   

19.
何谓故乡     
有时我想.人类的智慧简直无与伦比.可钻天.可入地.可凭按一个电钮.操纵一场海陆空现代战争。可有时.又觉得人类的肤浅令人沮丧。比如.何谓故乡.或者说.故乡是什么?对这个与生俱来、稔熟于心的概念.竟给以作出贴切.丰满.全面的表述.我有意翻阅了《辞海》《辞源》《辞通》.也是茫然.枉然。那  相似文献   

20.
"生的故乡"和"存在的故乡"是安部公房的两种故乡意识。《野兽们向往故乡》中主人公九木久三因日本战败而失去了"生的故乡",为了追寻"存在的故乡",他历尽劫难却始终无法到达。作者借助久木阐明了自己是没有故乡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