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出现在人们面前,纷繁复杂的信息逐渐将这个多彩的世界包围,这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通过不断涌现出的新事物,人们开始拓宽自己的眼界,开始不断了解曾经闻所未闻的事件,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很容易渐渐迷失自己,年轻一代是传统文化知识掌握最薄弱的一代。新一代的学生们,从出生开始,这个社会就一直在加速发展当中,他们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方式有很多,但内容却有限。高校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传播的主要力量,必须要负起责任,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是高校进行传统文化培养的最重要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汉语言文学课程现状的分析,就如何借助汉语言文学弘扬传统文化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传播文化的主阵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域下,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被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有着显著的人文性,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变革教育形式,明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汉语言文学学科具有特殊的人文性,承担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从教学内容的内涵上修炼内功,培养学生文化内涵和文化自信,从而提升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林小燕 《教师》2023,(8):120-1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高校的众多专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大学生更要承担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文章论述了汉语言文学的文化特征,并简要分析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之处,针对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进行了论述,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其民族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悠久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及传承。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国内外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外来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一定冲击,推动了传统形态的转变。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必须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彰显中华文化的风华和魅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及影响力。本文将围绕着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国家历史传统精神,延续着民族精神血脉。弘扬传统文化不仅要烽火相传,还要与时俱进。自媒体时代为实现民族复兴与文化强国,有效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要以文化弘扬发展现状为背景,依托文化的价值回归,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播面临的困境,从打造文化品牌、占领社交阵地入手,助推文化传播与弘扬。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尤其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在课程教学期间合理地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深层次理解,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中中学美术教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在美术教学当中能够提高自身的修养,积极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世界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新时代实现百年梦想的精神动力.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明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索新媒体时代高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凝心聚力,携手奋进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我国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文化基础。在此背景下,教育领域更加应当关注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的发展,通过课程的建设让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得以提升,让学生的文化感知更加深刻。本文就文化自信背景下汉语言文学课程建设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积极开展文学作品诵读,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高校文学诵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调查以及文学诵读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的阐释,提出了营造氛围、建立机制和形式多样诵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新颖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具有简单明了、幽默风趣的特点,受到了青少年的广泛欢迎,其不仅增强了人们交流的趣味性,还给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下面,本文重点介绍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提出了网络语言环境下汉语言发展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周粲诗表现了浓厚的中华古典诗意美,深沉而细腻的故国情思,对中华传统化的眷恋、思考和把握,总此,共同形成了周粲诗浓厚的中华传统化色彩。而这一化特色的形成,则基于周粲深受中华传统化的熏陶,缘于他的中华情结。  相似文献   

13.
梁必彪 《培训与研究》2013,(11):118-120
中国传统文化热导致中国高校普遍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比一般的专业有更为特殊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应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地位;其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应充分考虑该专业学生较为丰富扎实的文史知识背景;教学上应该采用视频、网络、文化考察、乡土调查报告等方式和手段,以取得更为形象深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聪明 《甘肃教育》2020,(22):32-33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血脉和精神的标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中华民族世代传承和发展,在人类文化史上从来没有中断,既绵长悠久,又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精神风貌,集中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是中华大地上各种民族文明、地域风俗和价值观念的总称,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永恒动力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传统文化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数不胜数。当前弘扬和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我国进步的体现。基于此,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内容,意在呼吁我国公民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迎来了全新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语言文学教学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学教学的作用与优势,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争取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虽然物质生活得到了发展,但是人们更加重视精神方面的追求。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对于孩子的音乐教育要从他们的小学时期就抓起。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通过接受良好的传统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让他们在音乐的欣赏和学习中体会到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从而更好地透过音乐教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黎雪丹 《广西教育》2022,(32):36-38
本文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即明确课程目标,构建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着眼高中课程设计,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认真品读课程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深化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树立良好的文化榜样;了解传统习俗文化,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等,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着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渊源。新的历史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当前对于如何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存在"全盘西化"和"全盘复古化"的错误认识。客观分析错误认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消极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