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分析了《庄子·人间世》的结构。《人间世》第一部分从现实生活层面说明处世之难,颜回、叶公子高、颜阖三个故事在论述上是层层递进的;第二部分从形而上的思辨层面论述如何处世,三个层次及所举的例子也是逐步深入的。两部分之间是前后相承的关系。《人间世》最后一段不仅回归到乱世如何处世的主旨,而且接舆与前文颜回、子高等人形成对比,使文章脉络更加连贯。  相似文献   

3.
《庄子》内七篇中的《逍遥游》和《人间世》两篇在风格和气象上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异。文章试图通过对《人间世》文本的分析,探究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庄子在他的哲思中回避了现实和政治的维度,而将其仅作为技术性思考的对象。这使得庄子在面对沉重现实的时候,表现出了某种两极化的态度,一方面“任性逍遥”,另一方面又“戒之慎之”。文章通过彰显这种两极状态,来进一步认识庄子哲学的某些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期道家思想集大成者庄子,其思想两千多年来对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愈加为今人所重视。他在《人间世》里提出的"无用之用"同样在文艺创作的层面上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在当今这个读图时代,创作者应秉持"无用"的审美心态进行有价值和意义的文学创作,使人类在快餐文化时代依然能够"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5.
庄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生活的"时空"决定了他的处世态度。本文以庄子的《人间世》为出发点,分析庄子采取"无用"处世态度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在《人间世》中,庄子道出了世事的三种典型艰难,即止恶之难、行事之难与守中之难,虽然充满无奈和痛苦,但他以内心合"道"力量将之化解,其应对之策具体表现为"心斋"之策、"游心"之策与"就和"之策。庄子对人内在力量的肯定和探求,为身处困境之人提出了新的视角,无为而无不为的深刻意蕴是人存在的有效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词学方面拥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词学思想渗透在他的词学创作《人间词》及词学理论创作《人间词话》中。《人间词话》可以说是《人间词》实践创作经验的总结,它们共同见证了王国维在清末词学领域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庄子·人间世》的空间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理论认为空间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庄子·人间世》以文本叙述的方式参与了社会空间的生产,它把空间体验为充满灾难的地理场所和持续地塑造差异空间的过程。社会空间确定了个体的地理位置,也造成了生存困境:个体应该重新规划地理想象,在内心建构幸福空间。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历来多以"境界说"为其论述内容。我们对"人间"一词,从"忧生"、"忧世"意识、情感的真切和形象的鲜明作出新阐释,认为王国维选择以美育育人的人生之路,关注人生苦痛、抒发人性之真和语言应该"俗化"的审美标准,共同构成了《人间词话》中的"人间"意识,体现出他悲天悯人的"人间"情怀。  相似文献   

10.
《型世言》作者意欲通过树立忠孝节义等伦理范型,为当时道德失范的社会提供一种全面的道德价值标准,而作者的这一苦心孤诣,正是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的晚明时代中,对社会深沉关切意向的充分展示,也与社会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11则关于秦观词的评论.本文以这11则词话为基本材料,并将其大致归纳为三个部分,力求全面系统地探求《人间词话》对秦观词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简介王国维1877-1927,中国近现代学贯中西的大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幼年时接受私塾教育,青年时受到康有为思想影响,曾在梁启超的《时务报》中工作。后来到日本留学,回国后从事美学、文学理论和戏曲艺术史的研究工作。著有《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考》等。辛亥革命后东渡日本,埋头著述。1923年成为溥仪的文学侍从。1925年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从事史学和古文字研究。内容梗概《人间词话》分上下两卷,主要是王国维对词及词人的评价。第一部分是对词的评价。首先,王国维提出著名的“境界”说,他认为,境界是判断词高下优…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生于社会动荡新旧交错的清末民初,青年时期由于受到叔本华的悲观哲学影响,加之自己的忧郁天性,缔结而成的悲情意识便自然地在他的诗词中有所流露.在《人间词》中表现了他对“人间”与“梦”的纠结,并表达出一种浓郁的悲情意识.王国维是悲观诗人,他执着于现实,欲有所解脱却终不能解脱,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错综复杂的悲情意识便集中体现在他的《人间词》中.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是一种具有原创性和真实性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辅助应用纪录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以陈晓卿导演的《风味人间(第二季)》美食探索类纪录片为例,通过该纪录片讲述的世界各地美食,探究包含的生物学知识与适用章节,结合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将其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导入、重难点知识讲解以及课后拓展环节。实践证明,纪录片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渗透人文教育、扩大学生想象力和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间词话》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赞誉,鲜有批评的声音。文章主要从微观角度,列举了《词话》在具体观点、具体例证和对历代词人品评等方面的一些缺失和错误,以期抛砖引玉,引起研究者对《词话》缺陷更加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七则主要区分了主观诗人和客观诗人在创作技巧方面,以及对于"阅世程度""观察侧重点"的不同之处。以诗人都必须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的观点来解读《人间词话》第十七则,是过分苛求了语句的字面意思,断章取义。本文以马蒂斯"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的观点,"以意逆志"地推求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七则的本意和他的基本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荧屏激烈竞争的今天,情感真人秀栏目作为独特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充斥着观众的视野。该文试从电视叙事学的角度,将中国最初的情感类栏目《真情》和当今情感秀首屈一指的《人间》栏目进行对比,通过两者的异同来探析该类节目的叙事策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罗钢教授的"《人间词话》学案研究"对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中国古代意境说"提出质疑,认为王国维"境界"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横向移植,与中国古代美学无涉。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同时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逻辑缺陷。"《人间词话》学案研究"带给我们的困惑根源在于中国学者面临"失语"的文化困局,仍旧遵循着中国传统学术话语模式下以经验型的方式阐述特定概念的思维,遮蔽了《人间词话》作为新旧交汇之际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1.对郑振铎、孙楷第、马廉、王重民和刘修业等在“前《型世言》研究”中的书名、内容、篇数、章回之异同,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书贾出版《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别本时,用源自《型世言》的篇章,有的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2.《型世言》是1987年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陈庆浩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的。出版后在中国的大陆、台湾以及韩国展开了《型世言》研究的新纪元。3.中、韩、日各国研究者在学术会上或出版物中的论见,超出陈庆浩在《型世言》台湾刊影印本的《导言》和本人的文论者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