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在悄然发生着变迁,这些变迁又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藏族家庭结构的变迁有其自身的特点,并对藏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对藏族与汉族家庭结构变迁进行的比较来揭示藏族家庭结构的特点,并说明它对藏族地区经济社会及其文化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甘南藏族家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调查、统计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对20世纪以来藏族家庭变迁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转型时期藏族家庭结构呈现以下情况:(1)家庭规模扩大;(2)扩大家庭成为家庭结构的主要类型;(3)家庭的经济、养老功能强化,宗教、教育功能弱化;(4)生育意愿更趋理性,性别比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3.
藏族先民为繁荣本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创作了灿烂辉煌的民俗文化,藏族婚俗文化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远古时代,藏族先民们就按一定的婚姻规则组建家庭,聚族而居,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婚礼习俗。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百科》2011,(2):56-60
佛堂里的尘缘 在这个开满春花的佛堂里,一只欲寻春情的画眉鸟望见了一截小尼姑的睫毛。  相似文献   

5.
妇女的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 解放前,康区藏族妇女由于长期受封建传统礼教的束缚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的禁锢,使得康区藏族妇女主要从事家庭以内的事务,她们的社会地位一直处于较为低下的位置。解放后,随着我国各类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广大康区藏族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使得她们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谚语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土壤中及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迪庆藏族道德观,可在其谚语中体现出来。蕴含迪庆藏族道德观的谚语,以其通俗而又形象的表达,反映了迪庆藏族人民在家庭道德、个人品德修养及社会公德等方面良好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100名藏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藏族大学生精神信仰存在如下特点:藏族大学生社会信仰占优势,其次为超自然信仰,最后是实用信仰。藏族大学生二级信仰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生命崇拜、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家庭主义、家族崇拜、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这说明藏族大学生更重视生命崇拜,金钱崇拜则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雪域女儿情——格央散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青年女作家格央,十多年来执着于对藏族女性历史与现实的多方面书写。她的散文作品中,体现着宗教信仰者的智慧、同情与慈悲。她根植于深厚的宗教文化,同时更脚踏实地描写真实的人间,神性与人性的主题贯穿始终,表达着大美与大慈悲。她为生活在雪域高原藏族女性而歌,她不仅关注藏族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状况,更提出了女性人格的独立和自我生命意识的问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世界观以及藏族女性身上所散发出的平和、慈悲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藏族地区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期望有着深刻影响。采用问卷法和统计法等对藏族地区小学生的家庭结构、父母学历、父母职业、户籍所在地、语言文化、教育投入等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父母学历及职业、语言文化及家庭结构等各因素对小学生教育期望影响显著,基于此分析,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首要场所,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文化资本。本文以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从家庭文化因素出发,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藏族学生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1.
解放前,生活在康区的藏族妇女由于受封建礼教和传统习俗的限制,在家庭中处于无任何经济收入、无家庭财务支配权、悉心照顾家人、精心抚养子女,一切顺从于男性。女性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极大限制。解放后,由于国家加大了对民族地区的各种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也由于康区藏族妇女自我价值观念的改变,使她们勇敢地走出了家庭,步入社会,参加了生产、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经济收入,在各行各业中建功立业,受到人们的尊敬,从而使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2.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3,(5):F0003-F0003
白瑞,(藏名洛加泽仁)教授,藏族雕塑家。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雕塑学会理事、四川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成为有突出贡献专家。白瑞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具有高等学历的藏族雕塑家。出生于康定一户普通藏族家庭,他在13岁时  相似文献   

13.
以一般儿童为对象的研究表明,家庭资源是通过影响儿童的动机而最终影响其学业的。教育需求是人们对未来接受教育的层次、规格、水平及质量的向往和预设。以问卷方式,了解西藏自治区错那县藏族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需求、期望水平,以挖掘藏族学生学习动机的家庭影响因素,为民族地区的学校及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影响藏族双语儿童学习的社会文化心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化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资源稀释假设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多次赴甘南藏族地区实地调查研究,编写出《化背景调查问卷》,对影响藏族双语儿童学业成绩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学校、社区、家庭因素与双语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背景良好,家庭投入越多,父母教育期望越高,父母学习辅导行为越好,越有利于提升儿童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石家庄市的藏族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学校和家庭开展针对性教育提供依据。为构建学生的和谐人格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王翔 《文教资料》2010,(9):62-64
佛堂古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都是江南古镇文化的代表。鉴于此。本文对合理继承并发展佛堂古镇文化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古镇的文化传统.提升古镇的整体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截止2008年,甘南地区在园幼儿总数为4043人,其中有藏族幼儿1315人,约占全州在园幼儿人数的33%。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是今后学习书面语、接受小学教育的基础,影响到个体的语言交际能力。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获得语言的第一环境。家长自身的素质、对子女教育的态度,家庭生活环境、所处的社会区域等都影响到家庭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影响到藏族幼儿对语种的选择及藏汉双语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迪庆藏族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禁忌等各个方面,且存在明显差异;迪庆藏族儿童在风俗习惯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迪庆藏族风俗习惯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还表现出年龄差异并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学校、家庭是否开展相关的民族习俗教育对迪庆藏族儿童的社会化影响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藏族大学生跟其他大学生一样,面向未来、渴望知识、追求理想、热心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藏族大学生都是来自农牧地区,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由于环境的变化,信息和视野的扩大,使藏族大学生心理发生了变化。大学第一年是一个特殊的阶段,他们大多数是从家庭到大学,草原到城市。都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家乡、走出家门,来到大学求学。虽然是民族院校,但是藏族学生入学后,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文化娱乐方面条件都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使他们感到现实生活的困难。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心理上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20.
调查显示,藏族农区与牧区学生家长对于现行学校教育的价值评判存在一定的相同点和更多的不同点.导致这种状况的因素有家庭经济水平、生产生活方式及教育状况等.教育价值观的差异又反过来从多方面作用于藏族农区与牧区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