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网络传媒时代,司法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意压力。正当的民意压力有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而不正当的民意压力,则常常干扰司法机关对案件事实的独立判断与法律适用,对司法公正产生扭曲力。司法机关办案既要尊重民意,又不能屈从民意,司法机关应当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办案原则,在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限内尊重民意,实现民意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评断者的多元化导致了司法公正在客观上具有相对性。评断者对司法公正与否的主观评断各具特点,也各有局限。基于司法公正相对性原理下,司法对策一是要坚持裁判者为主导,二是要注意倾听民意,三是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  相似文献   

3.
媒体评价对于司法审判有着深远的社会价值,然而司法公正需要法官在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下作出裁判,现实中媒体评价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因素分布在媒体、司法和民意三方面,我国需要尽快建立媒体评价与司法公正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民意自古以来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法律的运行,被认为是评定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双重标尺。在罪刑法定的刑法基调下,民意在司法运行中陷入了困境,这一切主要是源于我国所构建的封闭的刑法理论体系。鉴于司法机关传统的"独白式"刑法解释论,民意的理性引导和适当的介入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正是司法主观性和司法客观性相一致的状态。司法民意作为实现司法公正的客观性维度被提出来,成为司法制度确保自身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司法民意在司法过程中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正当性和可行性,其影响司法亦有限度。协商民主理论在司法系统中的具体运用和司法协商机制的构建为获取真实而理性的司法民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程序安排。在司法系统中设计一个由司法公开制度、司法协商制度和民意保障制度等具体制度构成的司法民意形成机制,以实现对司法民意的合理收集和有效整合,最终达成共识性民意,指引法官做出公正裁决。  相似文献   

6.
民愤对刑事司法审判领域的影响愈演愈烈,有时会严重影响到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实现,成为困扰法官审判的难题之一.实际上,一方面民愤对司法公正产生积极作用,监督司法;另一方面民愤还可能对司法公正产生消极作用,绑架司法.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合理对待民愤,尊重民愤,但不应完全顺应民愤,不为民愤所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司法公正,达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从法理上讲,法官往往被认为是民意的代表,应倾听民意;实践中,我们的法院也把“人民满意”作为评价司法工作效果的标准。可见,在司法过程中,民意是影响法官裁判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保证司法独立的前提下倾听民意以体现民意,并最终促进司法公正,是当前困扰法官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现司法效果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正义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形式路径,司法技术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实质路径,但程序正义和司法技术对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因此,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要将程序正义和司法技术结合起来,共同互助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邓玉娇案引出了我国当前评价司法公正的焦点问题——是社会标准还是法律标准?相当于评价司法公正的社会标准,法律标准具有确定性、技术性和客观性。区别于生活中的一般观念——“客观真实”、“实体正义”与“保护弱者”,坚持评价司法公正的法律标准,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法律真实”、“程序正义”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背景下,缘于媒体专业能力和法学素养等基本素质欠缺,物质、政治和社会利益的束缚和驱动,以及媒体和司法专业之差异,媒体在公案报道时往往失之公正,流于偏颇,从而带来扭曲公案事实,掩盖公案真相,干扰司法审判,破坏司法公正,误导社会舆论,激化社会矛盾等不良社会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媒体要夯实基础,加强行业自律,投身实践,不断提升自身基本素质;要恪守传媒职业规范,冷静、独立、公正地进行公案报道,坚持无罪推定,不做媒体审判;要正确看待和区分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注意原被告之间、各类民意之间、民意和司法之间、媒体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平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职教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民意,但又不能完全依民意而定,因为民意的表达存在种种问题与限制。专家、学者等社会精英具备专业知识及相应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精英意见是政府制定职教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红卫 《职教论坛》2006,(16):49-52
职教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民意,但又不能完全依民意而定,因为民意的表达存在种种问题与限制.专家、学者等社会精英具备专业知识及相应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精英意见是政府制定职教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司法运作过程中,有效吸收网络主流民意已成为实现司法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的理性选择。有效吸收网络主流民意是现代司法有效运作的内在要求、司法理性生成的保障和司法机关抗拒其他权力机关不当干预的制度屏障。然而,司法运作如何吸收网络主流民意却存在法律价值和社会事实间的冲突与矛盾。采取陪审制这种传统的公众司法参与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如何有效吸收主流民意这一难题,因此,司法运作进程中的网络主流民意吸收机制需要采取科学化的制度逻辑构造,通过构建司法参与主体间良性互动的运作机制、法意与网络主流民意的理性博弈机制及网络主流民意有序进入司法运作中的机制,才能在司法运作过程中有效认知和判断网络主流民意,最终实现司法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和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大量通过媒体报道经由网络媒介传播走进公众视野的案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吴英案是网络民意影响司法裁判的一个鲜活范本。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但这并不等于说司法裁判不需要民众监督。如何理性引导网络民意?要走出困境就需要通过制度框架构建民意导入机制,使其在法律适用中发挥恰当作用,确保公正司法裁判。  相似文献   

15.
徐双军 《考试周刊》2007,(11):84-85
司法公正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而舆论作为一种主要监督力量,在遏制司法腐败、维护社会正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若缺乏制约或运用不当,又可能对司法公正产生负面影响。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限制其对司法公正的消极作用,从而建立起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平衡,对推动司法公正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司法改革的推进,公众对社会刑事案件的看法更多的得以表达,这种民意的表达是刑事司法大众化的体现与契机,但是司法界又存在着将刑事司法职业化的呼声。本文以药家鑫案中民意对刑事判决的左右为契机,探讨了刑事司法的职业化与大众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判决与裁定的执行对坚持司法公正有重要意义,如果审判案件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就会损害法律的公正与尊严,也会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本文就我国法院判决与裁定执行工作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措施以确保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民意多元化"是不同社会群体对同一社会问题出现不同声音与主张的现象。司法改革进程中,社会与法治间冲突与融合的现实问题层出不穷。司法本身某些特有属性及其带来的各种社会反应与在原本"轨道"中运行发展的社会秩序存在着一种既相容又相斥的关系。其中"民意多元化"与司法改革的冲突与融合便是这种关系中比较典型的案例。从"传统司法改革缺陷"、"司法实践缺位"、"民意本身属性"三个方面分析其表象与原因,提出了若干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司法公正日益成为各级司法机关追求的永恒目标。但从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司法不公的现象,这些司法不公的现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对公共权力机构的信任,而且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不良因素。因此,要把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贯穿于法治的全过程,就必须维护司法公正,建立实现司法公正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民意包括现实社会民意和虚拟社会民意。虚拟社会民意是指虚拟化的主体在网络上所表达出的意志、愿望和要求。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是虚拟社会民意的主体、客体和手段。虚拟社会民意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要深刻把握其代表民众意愿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并辩证认识其真实性与进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