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众文化的普及促使我国社会文化日益向一种"全新的文化共生状态"迈进,而与此同时,迅猛发展的传播技术也改变了传统受众的行为模式,继而推动我国传统社会加速向媒介化社会嬗变。在媒介化社会语境中",媒介"犹如一道通关密语,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新媒介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粉丝群体。作为坐拥"青少年"和"粉丝"两种身份的社会个体,青少年粉丝是粉丝群体的"中坚力量",他们富有主动创造的激情,却又打上了叛逆浮躁的标识;他们既是媒介化社会中积极主动的弄潮儿,却又经常在媒介技  相似文献   

2.
据《北京青年报》2021年6月16日A02版报道:中央网信办决定,6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将重点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等重点环节,全面清理"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恶意营销等各类有害信息,重点打击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鼓动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以及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刷量控评等行为.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9,(6):32-36
粉丝基于对偶像的热爱产生消费意愿,由此带来的系列购买行为不断得到扩散和延伸,并形成一种新兴经济趋势——粉丝经济。在新媒体时代,粉丝经济不再是文娱产业衍生的小规模经济,而是互联网经济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国内偶像市场中的粉丝经济在创造出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发展模式也正在逐渐发生转变。粉丝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应对消极方面进行引导和管控,以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4.
粉丝文化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粉丝行为和偶像崇拜的影响与个人的自我德育过程有关。本文通过粉丝现象、网络时代对德育的影响、网络时代粉丝文化的新特征等方面对网络时代粉丝文化与德育的相关部分进行分析,总结网络环境特点对于个人"自我德育"过程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粉丝"现象已经不再是单纯追星的产物,而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文化特色和影响力的社会交往现象."粉丝"与普通受众的区别在于"粉丝"是具有相同或相近心理基础的群体,而从这层意义上看,普通受众是非群体.在"活生生"的舞台表演中,"粉丝"与"粉丝"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粉丝"与偶像的关系则是暗示与模仿的关系,并且从暗示到模仿是一个渐进的心理行为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播中的明星崇拜和粉丝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明星崇拜对人们的情感和行为产生了广泛影响。通常,明星崇拜表现为社会认同和行为模仿两个方面,而明星既是粉丝情感投射的对象,也是其获得情感慰藉与补偿的有效途径。从粉丝的角度而言,粉丝的参与性、过度性和区隔性最终都将呈现为各种消费行为,并以符号消费与情感消费为主要特征。再具体到大众媒介、明星与粉丝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功能论主张明星崇拜有助于维持粉丝群体内部的团结以及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冲突论则认为粉丝与粉丝以及粉丝与明星之间的冲突无可避免,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明星与粉丝更是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谐的幻象并不能掩盖其差异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众文化的狂热崇拜者,粉丝群体对大众文化的追捧和痴迷催生了一系列持久而广泛的消费行为和文本重构过程,现代个体的自我陶醉和自我狂欢行为无形中也被放大。本文从伯明翰学派的研究方法出发,对时下流行的美剧背后的网络字幕组进行粉丝文化解读,阐述分析了粉丝行为的主动性、生产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游离在正规金融之外的民间资本显示出了极大的活力。但是,由于相关法律规定欠缺,对该类行为如何规范并不清晰。加之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让非法集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以金融监管法为视角,结合安阳爆发的群体性非法集资,分析了其中的各种现象,并提出了一些遏制非法集资、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青少年“粉丝”作为泛娱乐化时代下新崛起的一个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面对大众质疑和批判的眼光,他们事实上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极端狂热,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正日趋理性;另一方面,青少年“粉丝”在娱乐化浪潮和消费主义的双重驱动下表现出的过度沉迷及盲目消费的倾向,也亟需相关的社会力量予以矫正。为此,学校、家庭及媒体都应积极采取措施,对青少年“粉丝”的心理和行为加以引导,从而保证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互联网非法集资行为严重危害了市场经济秩序和投资者的财产性利益,非法集资行为成为公安经侦部门集中力量打击的对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非法集资的侦查出现瓶颈,受传统的回溯型侦查模式的局限,缺少强有力的预警防范措施,导致追赃挽损工作难以为继。针对这种情况,将主动型的侦查思维和侦查模式融入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控,制定"大数据预警、物建网络特情、实地控制"的策略,以实现网络非法集资行为的侦查预警。互联网背景下非法集资的侦查预警研究对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丁慧民  任敬  马文静 《文教资料》2011,(11):228-229,186
作者通过对随机抽取的安徽三所"211"院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于大学生"粉丝"群体的消费心理、文化社区互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和极端粉丝行为的相关特点进行了总体的描述和分析,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粉丝文化对大学生成长影响模式下具体系统的导引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民间借贷作为民间剩余资本的一种投资运行方式,对市场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并未有统一明确的法律体系对民间借贷进行规制。同时,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犯罪行为之间也存在着模糊地带。因此,我们必须用理性、发展的眼光看待民间借贷,理清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行为之间的界限,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引导民间借贷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多渠道集资办学同样适用于城市我国广大农村除国家办学外,依靠群众办学素有传统。这几年来,多渠道集资办学在广大农村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日益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取得了很大成绩。198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  相似文献   

14.
新歌叫《有一种力量叫傻瓜》,首先说说你对这里面傻瓜的定义吧!于湉.我觉得傻瓜对于我来讲是执着,不管别人怎么看。可能在别人眼里是一种很傻的行为,但是在我自己眼里就是一种很坚持的信念。“傻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面的词,所以我有时候叫我的粉丝也叫“傻瓜”(笑)。  相似文献   

15.
青年群体在对偶像崇拜中形成固有圈层并衍生出的一种青年亚文化,是当今流行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重要组成.青年群体的追星行为从零散化往组织化发展,经历了"追星族""粉丝文化""饭圈"形成、"粉丝经济"四个阶段,是时代与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对偶像崇拜方式和媒介的变化.粉丝经济的形成,是以商业资本运作为主导,通过网络技术赋能,实现粉丝与偶像的良性互动,吸引青年群体自发参与.随着偶像、明星的影响力扩大,也凸显其存在的瑕疵与不足,并衍生如拜金主义、过度消费、盲目崇拜等不良价值观念,对青年群体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引导,需要从价值观、消费观、是非观三方面加强,在保持多元文化的同时,引导青年亚文化往积极健康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群众集资办学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据统计,自一九八三年以来,在国家投资的基础上,宾川县人民群众共集资五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我国私募经济在实践中也随之发展,但是不少打着私募基金的幌子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的出现也破坏了我国的金融秩序,本文拟通过分析私募基金与非法集资的区别,提出将我国的私募基金纳入法制监管的范畴,为私募基金的法制化建言纳策。  相似文献   

18.
粉丝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亚文化,也是大众文化中最个性鲜明、活力十足的,在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正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文章立足现实,在探讨粉丝文化盛行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粉丝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与当代大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P2P平台非法集资行为主要包括自我融资、资金池、庞氏骗局、伪平台等四种模式,呈现出公开性与社会性兼具、非法性与利诱性交织、网络性与脱媒性并存的特点,有必要予以刑事治理。对P2P平台非法集资行为予以刑事规制的罪名主要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实践中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主体,司法治理的核心标准是认定非法性和非法占有的目的。P2P平台非法集资行为的刑事治理存在发现难、定性难、追赃难和预防难等难点,要做到有效治理,必须确立维护金融安全与促进金融创新保持合理平衡、着力解决刑事治理中的难点问题、积极借鉴域外有益法治经验的总体思路,将当前单一的宽缓政策调整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P2P平台非法集资行为的刑法规范及解释体系,健全行刑衔接机制,探索专业化案件办理机制,推行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20.
图书粉丝营销是利用社会化媒体、依靠粉丝的过度行为开展的营销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图书销量,还能够激活集体智慧.在剖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对图书粉丝营销的内涵、逻辑流程进行探究,可以发现:内容"干货"是营销的核心,活跃度是粉丝变现的基础,社群价值是盈利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