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凯特·肖邦是美国女性文学的先驱,她的著名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经常被评论界以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解读。笔者借助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探讨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一种非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一小时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霍桑是象征主义小说家的代表,在他的小说如《红字》、《教长的黑面纱》中,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表达作者隐含的思想。基于此,通过分析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的三个主要象征符号——人名、粉红缎带和魔鬼的手杖,来展现作者所要揭示的人类原罪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3.
蒋碧茹 《海外英语》2012,(20):244-246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人际功能是韩礼德提出的三大元功能之一。关于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已有大量研究,例如从女性主义视角,反讽的运用,等等,这些研究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入手,对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语气、情态、人称进行分析,体会主人公的自我意识的寻找及其抗争,从而更加客观准确的去体会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7,(1):102-105
史密斯运用短篇小说独特的凝聚力,采用故事中的故事(story in story)、关于故事的故事(story of story)以及打破框架(framebreak)等元小说叙事策略、运用第二人称叙事、怪诞的标题、独特大胆出格的类比、戏仿、双关等叙事技巧,通过独特的多重视角来诠释生活的复杂性和连续性,创造了完全不同的叙事,进而彰显了短篇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一个真实的故事》以“我”的“逐字重述”讲述了一个饱受奴隶制磨难却看似乐观、坚强的黑人妇女形象。作者马克·吐温非常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各种不同阶层的人物,从而深刻揭露社会的真实。运用伊瑟尔的阅读行为理论来分析该短篇小说的不同视角,发现作者对待种族问题只停留在叙述层面和白人单方面立场上,其文本意义并没有深刻揭露该问题的严重性及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人际功能是韩礼德提出的三大元功能之一.关于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已有大量研究,例如从女性主义视角,反讽的运用,等等,这些研究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入手,对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语气、情态、人称进行分析,体会主人公的自我意识的寻找及其抗争,从而更加客观准确的去体会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麦琪的礼物》是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历来受到评论家的关注,人们从不同的文学视角对其进行解读。运用非语言交际中的相关理论,从语言、文学交叉的视角重新解读《麦琪的礼物》,发现环境语和客体语对小说背景和故事发展具有深化作用,体态语更能生动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分别从叙事视角的转换、叙事结构的空间割裂与虚幻平衡、叙事符号的所指与意蕴三个层面对张悦然短篇小说《毁》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小说《毁》的情爱主题。  相似文献   

9.
黄卉 《考试周刊》2012,(30):21-22
毛姆的短篇小说《狮皮》讲了一个简单但却较为精彩的故事,故事结构复杂,各个层次环环相扣.体现出不同的关系。小说的叙事视角灵活采用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视角.但总体来说主要使用了传统的第三人称视角.对于第一人称视角的使用看似一笔带过,实则颇有深意。《狮皮》的叙事语言精巧,突出了语言在事物描述方面的有限性和模糊性。  相似文献   

10.
《已故上校的女儿》作为一篇典型的曼斯菲尔德式的短篇小说,不仅延续了作者前期的写作题材和语言风格,更以典型的无情节写作手法,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锋。曼斯菲尔德的《已故上校的女儿》在叙述时间方面运用了时间交替倒叙的手法,有意识地跳出了传统叙事时间;而在叙述视角方面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所不同的是,她更多地灵活采用第三人称外视角和人物有限视角,即有时由处于故事外的叙述者用自己的旁观视角客观冷静地叙事,有时又通过故事中人物的眼光观察和讲述。  相似文献   

11.
艾萨克.辛格因其小说以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来展现犹太文化以及人类的普遍处境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以辛格的短篇叙事故事《巴士》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空间的设置及其他叙事技巧几个层面上来分析辛格的短篇小说,重点探讨辛格是如何通过有限、间断、淡化的时间序列来构建无限、立体和凸显的空间意象,从而达到时间序列叙事作品的图景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青 《文教资料》2006,(33):69-70
本文试图运用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评析海明威的著名短篇小说《一个非常短的故事》,从而揭示海明威塑造的男性英雄形象主要是建立在对其身边女性形象的歧视与歪曲之上。海明威并不是一个客观如实的叙述者,所谓的全面视角只是一张面具而已,他是从男主人公角度来叙述整个故事的,他的材料的选择与安排也是为这一主题服务的,因此男主人公的形象明亮清晰,而女主人公的形象则模糊暗淡。  相似文献   

13.
《所以》运用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来讲述故事。作者零距离的叙事情感,使小说的语言呈现出直白而张扬的特色。《所以》叙事视角与叙事语言的完美契合表现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视角的运用使叙事语言脱离了冷静客观而带上了鲜明的个人情绪,而且口语化的短句较多。  相似文献   

14.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公认的文体家。作为现代派小说的杰出代表。波特敢于打破叙述者对人的内部和外部只能做同步描述的传统全知叙事模式,另辟蹊径,运用独特的叙事策略,尤其是叙事视角的选择和视角越界的运用使她的短篇小说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立体表现效果。短篇小说《失窃》虽然情节简单却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空间。分析《失窃》的叙述视角有助于读者更准确的理解叙事者无言“展示”背后的深层含意。  相似文献   

15.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好人难寻》,通过描述老祖母一家外出游玩,不幸遇到"不合时宜的人"而惨遭杀害的简单故事,再现了基督教中原罪和救赎的深刻主题,而其杰出的叙事视角的转换,有限全知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恰当使用更是把作品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好人难寻》成为后人研究叙事学的良好典范。  相似文献   

16.
欧·亨利式结尾是美国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发明和经常运用的。他写短篇小说,往往先采用委婉曲折的铺垫和渲染的手法,在故事的情节行将结束的时候,笔锋一转,让故事的情节或主人公的命运陡起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变化,从而得出一个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发人深思。这就是欧·亨利式结尾。这种结尾,以他的名著《警察和赞美诗》最为典型。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精品《项链》也是运用欧·亨利式结尾比较典型的一篇。 《项链》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小资产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题,探讨这部小说的表现艺术。福克纳是以时空跳跃的叙事模式、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和丰富多彩的象征隐喻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的。  相似文献   

18.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部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讲的都是自己的童年故事。而这位中国情人与母亲的形象和故事,却在三部作品里出现了改写和异化。在问题学看来,这些改写和异化即体现了一种问题性:文本与作者的双重问题性。问题学是对自身问题性思考的哲学性表达,问题学认为,与其对回答感兴趣,毋宁关注叩问的存在本身,因为叩问是思想最根本的基础,任何回答都反馈到叩问。因此,本文将从问题学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作者给出的文本表象,而更注重探索杜拉斯反复书写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讲述了出生在南方没落贵族的艾米丽小姐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而杀死自己情人的悲惨人生经历。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福克纳笔下的艾米丽,探究造成艾米丽悲剧人生的三大原因:男权社会的压迫和摧残、南方传统的禁锢以及爱情的失意。  相似文献   

20.
正短篇小说的魅力就在于作者运用独特的视角与巧妙构思,在方寸之间让读者领会人生的奥妙和哲理性,并留下一连串难以言说的休止符。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我们能从"欧·亨利式结尾"品味"含泪的微笑",以此获得一拍三叹的效果。在20世纪美国文坛上,欧·亨利式的短篇小说艺术可谓独树一帜,作为与俄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齐名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被看成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汇集了《爱的牺牲》《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