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分互认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学分互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对常州高职园区内同类学校同层次教育学分互认的意义和实践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当地各级各类学校及企业的合作,共同搭建学分互认平台。通过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加强高职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的衔接,加强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有效整合高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促进高职学生的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推行国内外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跨国修读学分互认是基于学分制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开放式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高校跨国修读学分互认起步晚,发展不均衡;跨国学分互认尚缺乏相关法律及配套政策支持;学分设置及质量考核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文章借鉴国外跨国修读学分互认的典型模式及其特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对中国高校跨国修读学分互认机制及实施路径进行制度设计,并从政府和高校等层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制定统一的学分设置标准,构建校际学分互认平台;推行融合互联网的"学分银行"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务管理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学分互认是地方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纵向沟通、衔接的重要方式。处于不同教育层次的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可通过跨校选课获得对应学分和通过学分银行进行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等途径来实现学分互认,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在宁波高教园区内各校初步实施:建立课程互选平台、确定并精选互选课程、学生选择学习获得学分等情况。分析在各层次高等教育集中的高教园区进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高教园区内学生素质;有利于促进各校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节约资金;有利于拓宽办学视野,建立适合社会需要的新型学校。同时指出高教园区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探索和建立学分互认的机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逐步完善过程,实施学分制管理,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建立和完善学分制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和开发教育资源;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加强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之时,以学分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在各高校展开。实施高校间学分互认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然而由于我国关于学分互认的经验不足、实施条件不完善,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学习较为成熟而完善的欧、美、澳等国外学分互认机制的模式,对于指导我国高校的学分互认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信息化2.0计划的实施,社会信息化、学习资源颗粒化趋势明显,然而不同层次、类型教育的学习成果却不能互认。文章在探讨目前学分互认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学分互认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学习成果互认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创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育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简述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及互认的难题,重点提出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沟通衔接及互认的对策:1.制定两类教育制度性衔接政策;2.建立相对统一的量化标准;3.建设课程学习资源库;4.筹建课程学习和学分互认平台;5.设立扶学教育基金。明确开展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及互认,需要政府、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共谋共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学分互认机制是基于学分制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开放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国外跨国修读学分互认的成功经验,对国内高校学分互认机制的实施路径进行制度设计,并据此提出具体的管理对策和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1.
学分互认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方面,学分互认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实现、扩大高等教育的覆盖面、推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减少学生辍学率并促进学生在高等教育机构间的自由流动.基于欧洲学分互认体系、加拿大B.C.省的学分互认体系、韩国学分银行系统中的学分互认、日本高等教育的学分互认等的比较与分析,建议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中的学分互认应该采取机构驱动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同时应该基于我国现有的学分互认实践,着力研究制定适应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终身教育资格框架,以便发展国际间的学分互认,同时应该认可学生通过先前学习评价所获得的学分.  相似文献   

12.
学分银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应在对学分银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学分互认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确定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方法,确定实现系统的技术方案和开发环境。通过搭建学分互认的网络平台,可以实现高职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最终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相互衔接和沟通。  相似文献   

13.
曹英 《教育教学论坛》2014,(15):265-266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弹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并从构建常规与动态融合的实践教学框架、制定学分互认制度、制定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办法与科学的评价方法三方面阐述了弹性实践教学实施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出“标准+任务”院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学分制管理思想,遵循利益均衡原则、课程弹性原则、先主后次原则,建立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管理系统、教学制系统和网络系统,充分整合重庆职教城内部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分转换。  相似文献   

15.
以加拿大魁北克等3省8所典型学院为例,通过报告、提问、视察、访谈、研讨、查阅、体验学习等考察方式,分析加拿大职业教育以学生需要为本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围绕学生培养构建的学院开放性自治机制、提升学生竞争力的职业教育发展举措。相比较而言,中国有必要通过加强政府宏观统筹、健全行业参与决策的校董会、建立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分互认机制等措施,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人人可学、人人要学、人人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特以贵州省为例,总结已开展的助学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学习型社会中高职高专社会助学的重要意义和新的助学作法。在学习型社会中,推动高职院校社会助学的新发展,需要我们创新助学方法,把培养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作为高职高专助学的最终目标,实施学分银行、学分互认等高职高专助学的新形式,开展网络助学、短期社会培训等助学新方式,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助学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实现助学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慕课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学分互认作为慕课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应用范围还比较有限。本文从高校的角度分析了学分互认存在的问题,以高校、学生、慕课平台为对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以国家政策为依托,以慕课学习过程为主线,从不同类型的转换机制出发,从操作规程、课程质量、文件支持、数据支撑、考核机制等方面为辅助,以成绩和学分银行为终点,为建立全民学习型社会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8.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研究可为推进我国学分银行建设提供研究基础。文章阐述和分析了我国学分银行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剖析了国际视野中学分互认与转移的研究特点,并就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的研究内容进行聚焦、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的研究推进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先进的高等教育模式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是世界范围内发展最早、试验较为成功的学分互认体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可为我国成人教育领域学分互认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欧洲学分转换体系(ECTS)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成教院校的学分互认互换体系建设的发展,核心与难点、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峡两岸合作办学的政策环境尚未形成的情况下,福建率先与台湾开展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工作,积极探索学分学历互认的可行性。分析研究项目运作的前期实践,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必须把握好合作模式、专业共建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促进闽台高职教育的深入合作和具体对接,为两岸全面合作办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