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特纳的边疆学说和地域理论影响颇大,重政治史和精英史的狭隘,扩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围;究的现实功用,将史学研究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并重。但他对史坛的贡献更在于他的新史观。他打破了传统史学只提倡跨学科研究,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路径;开始重视史学研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是中国历史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现代新史学的诞生分为两大流派;一为实证史学,一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以王国维,陈寅恪,胡适,傅斯年等为代表的留学生对于中国现代实证史学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以李大钊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为代表的留学生则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从史学观、史学方法论、史料观三个角度对20世纪上半叶“新史学”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它们对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主要影响,旨在揭示在“新史学”视域下中国教育史呈现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在1901年的《中国史叙论》和1902年的《新史学》中,提出了"新史学"的思想,领导了中国"史学的革命"。在他晚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启超再次谈到了"新史学"的问题。文章比较了他的"新史学"与所谓的旧史学有哪些不同,以及他早期的"新史学"思想和晚期是否相同。另外文章探讨了他的这些新思想,在哪些方面受到前人的影响,又对于当时史学界、对于后来史学学科的建立产生了什么作用,尝试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晚清民初的“新史学”的实质是文明史学。与传统史学不同,文明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进步现象,其范围是民史、国史;文明史学研究的任务是探索历史的因果关系,其目的是激励人们创造历史、培育爱国热情;文明史学的性质是国民史学、民族史学。与西方文明史学相比,中国文明史学更多地承继了传统史学的鉴戒性质而忽视了文明史学的科学性。因此,文明史学没有能够完成由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的任务,“新史学”只能徘徊于传统史学与现代史学之间。  相似文献   

6.
新史学不仅带来了史学研究范式的改变,丰富了历史研究的内涵,同时也造成了历史研究的碎片化,历史相对主义盛行,史学研究逐渐脱离大众,社会影响力和威信度下降。对此,应树立一种科学的、单一稳定的历史观以克服相对主义影响,恢复史学家的主观价值,并在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层面上进行一番更新,以一种更加人性的、更加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学术取向,建立起一套更加贴近人的历史书写系统。  相似文献   

7.
进化论作为文明史学的历史观取代了传统史学的倒退观、循环观和停滞观,注重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强调人民的作用,把竞争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西方文明史学则以欧洲为中心认为欧洲国家是不断进步的,而非欧洲国家是停滞的;欧洲国家又以知识为推进历史进步的工具,非欧洲国家则沉迷于文学、艺术和宗教中而不能自拔;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刺激一反应”,是环境对于人类的作用的结果。因此,中西文明史学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但在当时文明史学的理论构建过程中,中国的文明史学家更多的是看到了西方文明史学的积极面而忽略了消极面,从而构成了中国文明史学理论之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史学》是美国历史学家鲁滨孙的代表作,虽为历年论文和演说的汇编,却集中反映了新史学观的逻辑思路,其中不乏闪光之处:第一,敏于感受时代变化的挑战,持发展的史学观;第二,善于从其他学科中接受启迪,促进史学地新,第三,重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发挥史学的社会功用。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第一,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陷入庸俗进化论的泥潭,第二,否认史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1902年,20世纪曙光初露之际,梁启超发表了著名论文《新史学》,犹如中国史学近代化正式发动的一声春雷,由此激起波澜壮阔的新史不思潮,其影响远达整个二十世纪。前一个世纪之交,是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演变的重要时期,而梁启超正是这一演进过程中的最关键人物。他在批判传统史学的同时,所提出的一系列的相关主张,已经贯穿着符合现代科学精神的史学思想。一百年后的今天,重新解读他的《新史学》,对于新世纪中国史不宾发展必定会有所启示和裨益。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古老的中国传统史学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兴起“新史学”思潮。此时,通过日本间接传入的西方实验证主义史学对这一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证主义史学倡导的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扩大历史研究的范围,引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新的研究方法等内容,暗合了中国史学发展的需求。新史学和二三十年代的实验主义史学各有侧重地发展了实证主义史学的两个宗旨。  相似文献   

11.
关于西史东渐的起点问题,目前学界有两种观点,笔者更赞同以19世纪初西方新教传教士译述活动为起点。关于西方史学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关系,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几个侧面做了探讨。一是重"民史"观念溯源:除《肄业要览》外,《泰西新史揽要》对于梁启超批"君史"、重"民史"观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二是"史学之界说"溯源:史学界说之文本虽是从《史学原论》直接借鉴的,但其进化思想与进化史观早在1896年以前阅读《泰西新史揽要》时就已奠定了基调;三是分期、纪年等编纂体例溯源等:梁启超关于中国史分期的观点,从立论的基点来讲,是直接从桑原处借鉴的,而《万国通鉴》却或多或少地奠定了他历史分期方法的大框架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43-146
在史学发展的历程中,学界不断推陈出新,"新史学"对史学界有着重大影响。在中国,"新史学"产生于20世纪初,由梁启超等人率先倡导。迄今,新史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对其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不仅有助于把握史学的发展方向、破解其中的固化问题,同时也对社会诸多领域进行深层次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师培没有创立系统的资产阶级新史学理论,但他却是最早应用新史学理论于写作实践并且成果丰富的早期新史学家之一。刘师培的新史学是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为20世纪初年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中国新史学的勃兴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902年,20世纪曙光初露之际,梁启超发表的著名论文<新史学>,犹如中国史学近代化正式发动的一声春雷,由此激起波澜壮阔的新史学思潮,其影响远达整个二十世纪.前一个世纪之交,是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演变的重要时期,而梁启超正是这一演进过程中的最关键人物.他在批判传统史学的同时,所提出的一系列的相关主张,已经贯穿着符合现代科学精神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1902年,梁启超撰写了他的史学名著<新史学>,该论著对封建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对史学近代化进程起了理论奠基作用,同时也有提倡民族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史学,广义上指20世纪西方各国各个新的史学流派,狭义上特指法国的《年鉴》学派,这里是从其广义上来讲的。当然,我们将着重谈谈《年鉴》学派,因为它大体上可以代表20世纪西方的新史学。 20世纪西方的新史学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下面我们依次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寻求本土文明内在的独特性成为学术界的首要问题。在这种氛围中,区域社会史以其强烈的本土关怀和历史学本位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门。本文立足于我国区域社会史现在的研究状况,通过对1949年以后的区域社会史研究作简要的学术史追溯,阐释近年来的区域社会史研究范式,强调以追求客观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在实际研究中对理论和方法不断进行批判和反思,并关注于挖掘这些理论所不能掌控的领域,这一中层路径的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尼克松研究的发展 ,是美国传统史学与新史学融合的典型 ,不仅有大量叙事体传记和传统学术研究成果 ,而且新史学的各种方法都得到应用。这些研究不仅考察尼克松的内政和外交的具体政策 ,而且分析他的人格和道德因素的影响。对于我们在学术研究中更新研究方法 ,扩大研究领域 ,拓展思维空间 ,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