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把文学、文学翻译、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等紧密联系起来,莫言作品的主要翻译家葛浩文也进入人们的视野,其翻译思想与翻译风格成为学界的评论焦点。研究葛浩文莫言作品的各种翻译批评,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死疲劳》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的优秀作品之一,具有浓厚的中国乡村特色。作为其作品翻译家之一,葛浩文也为其获奖的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分析《生死疲劳》译者葛浩文在翻译的第一阶段中如何进行自身适应而选择翻译此作品,第二阶段中如何进行多维度转换的选择来完成译本,如何发挥译者的中心地位,较好实现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唐书哲 《新高考》2013,(10):7-13
【导读】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获奖离不开葛浩文(HowardGoldblatt)教授对其作品的翻译和引介,葛浩文出色的翻译让英语国家的读者接触了莫言的作品,了解了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传播,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必要学着以英语为工具向西方人介绍中国的文学文化。  相似文献   

4.
莫言是最富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海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焦点。在法国,莫言作品被广泛地翻译出版并屡次获奖,客观地反映了国外读者大众对其作品的喜爱,从而说明了莫言作品在海外的接受度。本文通过对莫言作品法译本的传播进行梳理,探讨并分析其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在中国和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有关莫言作品的书评在极具影响力的报纸和杂志上发表,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对西方英语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与译者霍华德·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的翻译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目的论视角下试析葛浩文翻译莫言《丰乳肥臀》的策略及策略达到的目的:为了迎合广大英语读者而运用归化策略,使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作品及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莫言在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学者关于莫言作品的日译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为基础,分析吉田富夫日译本《蛙》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期望对莫言的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写作与生活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 2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对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认为,自己的作品受到大众的欢迎和作品中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一向是学界争论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莫言作品《天堂蒜薹之歌》的原著内容和英译文内容的对比,指出翻译家葛浩文翻译该作品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对原著某些富含中国特色的内容进行了再创造,这种创造是合理适度的,不仅成功地传达了莫言作品的精神实质,也成功地向西方世界传播了中国文学和文化.  相似文献   

9.
朱佳琦 《语文知识》2013,(3):104-105
莫言的作品在全世界受到广泛关注,而在读者文学素养较高的法国,更是受到追捧。本文将从莫言作品在法国的出版、获奖、研究状况等角度探究莫言作品在法国的传播与接受。  相似文献   

10.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作品将幻想与现实、历史和社会视角等融合在一起,他作品中营造的世界,会令人同时联想起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同时又从中国的古老文化和口头文学传统中寻找写作的出发点。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果最近几届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网快讯: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自19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作品中充满了"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他也因此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的著作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当媒体发出莫言折桂诺贝尔文学奖(以下简称诺奖)的消息后,国内关于莫言及其作品的议论热潮持续高涨,形成一股"莫言热"。莫言无疑成了2012年最火热的话题之一。莫言和"莫言热"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祖籍浙江龙泉,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公开大学荣誉  相似文献   

13.
1.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颁奖词】和名字相反,他天生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小时候讲述他的梦想、伙伴、邻居,爷娘是他的听众。长大了,他讲述中国,以20种文字传播,全世界都是他的读者。那一天他走上了殿堂,世界一片安静。【事迹材料】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代表,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在莫言小说英译中,葛浩文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翻译大家。他在践行追求忠实、关注读者、创造性叛逆等文化翻译观念基础上,采用了彰显主体性、化解"悖论"、积极改写等文化翻译策略,为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在日本的译介及传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9-2002年是曹文轩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在日本译介与传播的起步阶段,2003-2012年是曹文轩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在日本译介与传播的艰难前行阶段,2013-至今是曹文轩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在日本译介与传播的繁荣阶段.以拉斯韦尔传播理论为指导,分析曹文轩文学作品在日本的...  相似文献   

16.
, 《初中生》2013,(1):4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上世纪80年代,莫言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通过天马行空般的叙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的译介与传播是近年来翻译学的前沿话题,其中翻译与传播的效果、功能、影响与机制等问题值得关注。本文立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理论和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的范式,尝试从多元视角考察译介模式和接受情况,探寻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译介传播历程、现状、特征、效能与机制等核心议题。总结分析在韩译介传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从国家层面统筹和重构对韩译介与传播机制等相关对策,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国人为之振奋,使得中国小说在海外的推广度和接受度有所提高,意味着中国文化在海外的认可度进一步加强。然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依旧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本文着眼于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中的著名短篇小说《灵药》,立足于葛氏英译,结合“翻译原型”以及“译者比喻”,尝试寻找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灵药”。  相似文献   

19.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与坚持,不但让莫言问鼎诺奖,也终功成名就,甚至成了"社会公共资源"。高密诗人李丹平点评:"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它是中国的‘文学高地’,‘国家的圣地’。"在以英、法为主流的阅读市场中,莫言的作品是被翻译最多、最精准的华...  相似文献   

20.
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英译过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向外传播中较为成功的例子。在葛浩文对莫言小说长达二十多年的英文翻译过程中,他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都有所改变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本文以葛浩文在不同时间段英译的三部莫言小说《红高粱》《酒国》以及《生死疲劳》为例,分析葛浩文翻译策略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出去"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