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教学科研水平精湛、师德师风高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对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青生  孙园  曾娜 《教育与职业》2020,(10):107-112
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思政课的价值旨归和评判思政课实效性的根本依据。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具有主体自觉性、内容现实性、师生互动性三个特征,影响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的矛盾关系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应然与实然矛盾、师生的对接与错位矛盾、知行的统一与隔离矛盾。文章提出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抓住创新“力”、把握协调“度”、培植绿色“情”、激发开放“气”、达成共享“境”五个途径促进大学生获得感的生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学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思政课教师积极构建有效课堂,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找准思政课为提升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发挥的作用,提升教师职业效能感,推动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重视加强师生链接,开展教师团队合作,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4.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现实困境从根本上表现为作为供给方的教师和作为需求方的学生之间难以同频共振。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对分课堂的实践,通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内化吸收,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达成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拓展,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检验思政教育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通过文献分析和大学生访谈构建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基本维度,运用扎根理论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明晰获得感提升路径包括学生主体性、教师授课、课程考核、教学载体和课程特色五个方面,并提出了教学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为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是评价高校思政课建设成效的又一新标准。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要坚持理念先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坚持内容为王,优化教学内容;坚持集成融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抓住关键环节,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实践最终需要校本落实,学校和教师是思政课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打造相辅相成的课内外、校内外思政课堂,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需要搭建有魅力、有引力、有活力的思政校本教研平台,提升教师的获得感。本文以广州市奥林匹克中学为例,走出了一条思政育人的生动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将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主要测量指标,使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团队自主学习的三个环节,即团队组建与课堂展示、课堂团队自主学习、课外团队自主实践和与之相配套的考核方式对学生满意度和获得感的影响。总体而言,团队自主学习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说明团队自主学习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模式。今后要使团队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更加有效,还需要在平衡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提升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以芜湖市五所高职院校5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相关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处于稍低水平,思政课获得感和思政课认同感之间存在正相关;高职学生的性别、年级、学科和独生子女与否与思政课获得感不相关,城乡高职学生在思政课获得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相互关系中,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与"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知识新颖的思政教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等相关,最突出的相关变量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获得感,高职学生对"任课教师思想开放,敢于抨击社会现实""课程知识对自己有用""教材生动有趣"三项措施的赞同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论视角审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涵盖了教学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等系统要素,并具有整体性、层次性、联动性、动态性等理论特征。随着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将系统思维运用于提升思政课获得感教育实践,明确大学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过程的目标引导性、贯通融合性、要素耦合性、成效聚合性,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责任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美感具体体现在职业人格美、思想理论美、方式方法美。增强思政课教师职业美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振教师精气神、提升学生获得感的关键手段。要立足“六个要”的基本要求,从职业本色维度强化政治,从职业本心维度加深情怀,从职业本原维度更新思维,从职业本分维度严格自律,从职业本领维度扩大视野,从职业本质维度端正人格,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美感,在学生心中播洒美的种子,引导学生遇见美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必须正确认识思政课学生学习获得感的构成要素,懂得获得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新维度,也是评价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努力探讨其生成逻辑,懂得学生学习获得感生成的实践基础与心理机制,不断探索学生学习获得感的提升路径,以教学活动为获得感生成的基础,努力做到主导与主体相统一、情感与道义相融通、内容与形式相适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教师做好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丰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内涵的应有之义,更是助推学生高质量成才的内在诉求.探赜思政课教师做学生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的内涵意蕴及其逻辑机制,促使思政课教师以“敢为”的工作主动做学生的知心人,以“乐为”的职业忠诚做学生的热心人,以“有为”的本领提升做学生的引路人,以塑造和完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定位、角色形象和根本要求,提高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陈丹丹 《教师》2023,(25):3-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要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发挥课程育人价值。文章以大学生获得感为视角,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在学生主体意识、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载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拓展教学载体等具体路径,以期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孙亮  马美妮 《成才之路》2023,(32):33-36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与策略的探讨,认为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有的价值追求,还提出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明确目标、选取恰当的内容、规范评价方式,并论述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行动举措。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和形式亟待创新、学生的课程收获感较低等问题。对应经济学领域的“供给侧”两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亦有共通之义,即教师为供给端、学生为需求端。本文聚焦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不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从教师、学生双主体出发,通过打造多维立体的供给环境格局、有效提升供给主体的综合素质、优化完善高职院校思政课供给内容、创新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供给渠道、开拓多样化思政课供给方式等改革措施,以期实现思政课内容的供需平衡,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吸收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当前,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高校为打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攻坚战,把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作为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但在此过程中仍面临着师生之间缺乏共情互动、学科特色不明显、课堂生动性不充分、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等现实困境,因而需要对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找出相应对策,增强高校思政课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善用“大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铸造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魂,“大思政课”教学方法夯实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根。践行“大思政课”理念,要因材施教:培养“大先生”,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育人“大队伍”;因事而化:化用新时代“大事件”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开展凸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以及“互联网+”新态势下的思政课创新教法;因势而新:建设“大课程”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应用协同育人“大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教改要以增强大学生获得感为目标,通过大学生的切身感受、知识结构完善、认知能力提升、政治思想进步、积极的心理体验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为全面反映学生的体验度、获得程度,通过编制《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测评表》形成评价指标体系,检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情况,为进一步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新路径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自教育部提出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要求后,各高校纷纷对课堂教学作出一系列改革与探索,高校思政课是改革课程之一。高校思政课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授课方式单一、理论灌输为主,教师唱主角、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不足。由此,在高校思政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模式,能够做到教师讲解与学生学习相结合,改变授课方式单一状况;师生互动频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得益彰。在高校思政课中,可以从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师生交流3个方面去构建对分课堂的教学流程。通过在高校思政课中采取对分课堂模式,最终取得学生的“三率”改善、师生的获得感显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