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价值意蕴角度说,习近平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对现实需要的回应,也反映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要求。在融入过程中,要遵循正确的工作原则,做到政治性与思想性、全面性与针对性、时代性与实践性、内化性与渗透性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在新时代,推进习近平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做到挖掘内容与创新方法相结合,确保融入工作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大历史观兼具全程、全球、全局的视角,通过开启重大时代问题的新范式赋予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要求。将大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赓续中国共产党历史观的应有之义,是推动思政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入侵的现实需要。因此,要立足贯通古今的纵向视角提高历史自觉,立足联通中外的横向全球视野加深历史认识,立足把握历史主流的全局观念进行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3.
以大历史观引领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加强师资保障,通过理论小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实践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网络新课堂创新思政课的基本路径,重点把握运用大历史观分析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从全局的高度全面、客观地认识与把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增强大学生思想认同;运用大历史观认识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位置,将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情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念融入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激发青年大学生对国家担当和世界担当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4.
基于教学需求、传播效果和现实意义三大维度,推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历史观融入高校“纲要”课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实现这一目标,唯有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法四要素,才能切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脉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并进一步解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难题。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最新结合,是新时代的重要理论成果。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生态问题仍然存在、生态制度需要更新,以及培育新一代学生生态信仰等角度分析,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亟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容。因此,可以从教学原则、教学能力以及教学助力等方面,打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思政课堂的阻滞点,探索思政课传输时代文明和时代思想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做出了细致阐述,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与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基于需求维度、现实维度与实践维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全面融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此课程的历史意蕴以及理论内涵充分体现出来,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相结合,以确保该课程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得到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它符合思政教育的基本原理、《纲要》课的学科性质以及当今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丰富了教师、教材、教学的内涵品格。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路径、内容、方法层面做到精准把握。同时,教师务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诚挚历史情怀、锤炼高超育人艺术。  相似文献   

8.
徐升 《高教论坛》2023,(11):5-8+33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伟大实践中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党中央对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特别是要在进教材的基础上实现进课堂、进头脑,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时需要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即处理好大学和高中的纵向衔接关系、高校思政课相邻课程的横向衔接关系、教学方法上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之间的关系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容上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些关系,有利于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最终实现进课堂、进头脑。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深层次地动荡调整。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变化、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及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等一系列创新性观点,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从高校思政课教学角度系统学习习近平关于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引领青年大学生把握经济发展大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价值旨归说,习近平劳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抵御西方腐朽思想影响,有助于充分发挥思政课功能,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劳动观。在融入过程中,要遵循正确融入原则,秉持政治性与学理性、时代性与实践性、全面性与针对性、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在新时代,推进习近平劳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做到注重教学内容挖掘与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相结合,多种举措协同并进,确保习近平劳动观真正有效融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史和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真实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表达。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史国史学习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其重要指向就是以史为鉴,资政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通过承担新使命、构建新格局、用好新技术等方式讲好党史国史,发挥党史国史的铸魂育人作用,培养出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不同问题向不同领域的不同人群撰写书信,在书信中阐发治国理政思想、突出价值导向、密切和群众间的交流。其书信亦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有机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发挥构建情境、知识传授、价值升华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然后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最后提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建设现代化法治中国的政治要求和现实需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在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主体法学专业性欠缺、教学内容设置不够系统深入、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僵化单一的现实障碍。要激发教师主体能力,夯实“全员”育人基础;提升课程客体吸引力,形成“全过程”育人局面;推进思政介体创新力,构建“全要素”育人模式;打造校园环体活力,构建“全方位”育人生态。  相似文献   

16.
关于英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思政教育资源.基于要素论、功能论、方法论、认识论四个维度,概括习近平关于英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阐释习近平关于英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从设定习近平关于英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前提条件,设计习近平关于英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框架体系,多元路径推进习近平关于英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增强习近平关于英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大中小学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功能,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法治素养。青少年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可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平台,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有效衔接、深度融合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8.
19.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创造实践,指导着百年大党的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和高度凝练。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需要,也是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应从提高政治站位、优化教学内容、探索多元方式等路径入手,实现育人目标与精神传承同向同行,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融入思政课具有时代价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稳定国家和社会安全、实现学校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实需要。融入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理论层面的法治中国思想和实践层面的平安中国思想以及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融入的路径包括: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增强思政课教师"学透"、"讲清"、"善教"的教学本领,夯实"全员"育人基础;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形成其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全过程"育人局面;提升校园文化的主场所教育功能,构建多元主体的"全方位"环境育人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