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娜 《中国高校科技》2019,(10):112-112
文化自信指的是人们在面对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时始终保持强烈认同感,积极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和精神,并带领其发扬光大,让世界了解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独特魅力。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生缺乏一定文化自信,对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显得力不从心;而高校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途径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所以各院校应根据社会发展状态合理、有效地将文化自信渗人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网络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网络的魅力所吸引,上网成为大学校园内的一种时尚和文化潮流。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它在给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当前的大学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认清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教育问题,是提升大学生教育质量、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因其信息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捷、影响范围广泛等特点,给信息传播领域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独立自主,如何以责任教育为抓手,在分析、借鉴外国思政教育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推进我国思政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向世界打开了大门,与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文化。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中,不同的文化相互渗透,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和追求外国文化和生活方式。许多的初中生痴迷于日韩的动漫、电视剧和明星,可见外国文化的渗透给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进行探究以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坚定文化自信对我国民族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再创新,充分体现我国当代文化自信([1])。本文阐述了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介绍文化自信的形成、内容和价值,从历史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探讨了新时代文化自信实现的思维方法,并通过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理念、落实文化自信的战略任务探讨了新时代文化自信实现的工作方法,以此对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方法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和国际地位的稳定,中国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重建的需求日益迫切。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对于文化自信的立场与心态是国家成功重建并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来源,但是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并不容乐观。以传统文化滋养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重建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在"非遗"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当仁不让成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受众导向分析,探索利用"非遗"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刘园园 《考试周刊》2012,(53):152-153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社会、教育高速发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教育规模逐渐壮大,越来越被人们关注。"90后"作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主体,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目标树立、人文观价值观都有着决定性影响。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多样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建立产生了一定消极作用。本文重点研究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剖析原因,解决问题,促使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至关重要的文化价值作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各大高校实现思政教育自身价值的具体表现。对此,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分别从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强化思政教师团队建设,大力宣传马克思批判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批判观念与思维,积极运用思政教育文化载体、深度挖掘思政教育文化资源等维度,提出了当代文化自信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基于此,中国高校越来越注重培育大学生对世界文化包容、对中华文化自信的公民品格,培育大学生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公民品格,培育大学生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公民品格.通过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合作学习、参与学校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的包容、自信、责任、正义、合作、互助、协商等品格不断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对幸福感问题的关注热情越来越高。作为未来和谐社会建设重要力量的当代大学生,大学是他们人生中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研究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融合加剧,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科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体系则少有论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其中华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价值观、文化霸权、专业人才培养和跨文化交流三个方面提出了增强其中华文化自信的新途径,以期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科学生中华文化自信建立提供参考,推动中华文化在高校的进一步建设,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当代大学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强化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文化自信"角度切入,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目标,针对当前我国工科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对幸福感问题的关注热情越来越高.作为未来和谐社会建设重要力量的当代大学生,大学是他们人生中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研究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人们生活中遇到的的各种压力也日渐明显,人们适应并改变社会所需要的不断创造和思考的浪潮也给当代大学生提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方式需要创新思维。文中通过飞跃发展时代经济模式、创新人才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信息经济时代铸造创新性人才及现代大学生要有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素质等方面的阐述,讨论创新性思维对推进大学生从业的必要性,以及怎样让创新思维成为我们社会进步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方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本文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国家长期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在如今文化激荡的多元环境之中,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的新鲜血液和重要载体,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到国家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该文在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与新时代大学生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原因,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树立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自信程度、对国家道路的认同程度,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其是否具有扎实的文化自信,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的文化建设,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基于此,近年高校便不断强化思政课对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力度,力求当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理念、传播文化自信观念、落实文化自信指导;思政教育相关的研究学界也以大学生文化自信为主题不断展开研究.在众多研究成果中,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0年1 1月出版的《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就是以新时代为视角,研究如何发展与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论著作.该书虽然从整体上以高校思政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为研究目的,但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很大程度是围绕如何坚定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展开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着很大变化,并且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成长中的大学生面临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种转型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会产生相应的变革。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因此,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着个体的发展,还对国家命运有重要影响。此外,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基本工具,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法、行为方式和身心健康等各个方面。面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提高教育的效果,辅导员工作方式必须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