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平 《声屏世界》2011,(8):19-20
法理性是电视法制节目的灵魂和本质特征。优秀的电视法制节目往往是故事性和法理性的统一,但在新闻实践中,"法理性"往往被忽视或弱化,"故事性"常常成为电视法制节目的立命之本或选题的一大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评论选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同等条件下,只有高水平的新闻选题才会优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竞争中处于优势。那么,电视新闻评论应该如何选题?如何独树一帜?本文拟从新闻评论选题的标准和方法两个方面加以探讨。一、选题标准1.有评论价值是否具有评论价值,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选题时的首要标准。评论价值是用来衡量一个或多个新闻事件是否具有值得评论的价值。一个或多个新闻事件,如果有评论的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新闻即是报道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时效是最熏要的。它要求尽量缩短事件发生的时间同刊登或播出的时间差。做不到这一点,交发性新闻就失去了价值。  相似文献   

4.
所谓的法制电视深度报道,除了具有法制电视新闻所要求的一切特性之外,它跟正常意义上的新闻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提供更多的新闻资讯和背景信息,也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新闻+背景”或“新闻+新闻”。随着电视法制栏目的纷纷涌现和法制类节目的走势红火,法制电视各种节目形态中“深度报道”在省级卫视和地方台颇受青睐。然而,深度报道这类法制电视节目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颇值得大家深思。一、问题首先,选题缺乏斟酌,新闻价值有待提高。一些电视法制深度报道的选题并没有完全尊重新闻价值原则,即按照显著性、新鲜性、接近性、纪实性、趣…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的发展在得到新闻学者以及受众肯定的同时,一些弊端也同时暴露出来.新闻报道的肤浅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主要是指电视新闻在制作的时候,从它的选题到它的报道方式、制作方式等都存在着一些深度上的问题,揭示的新闻事件不够深刻.电视民生新闻的题材源于市井新闻,在制作的时候,选题上只能是市井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也是民生的一个体现,优秀的新闻记者要善于发现新闻背后的故事.电视民生新闻报道要通过节目的制作,更好地实现其社会意义,新闻工作者就要不断地在原来的基础上对节目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做好电视民生新闻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拟从《焦点访谈》节目成品入手,通过对其中优秀节目的分析和1998年4月的连续观测,并参考主创人员的相关论文及创作体会,总结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成功经验,以期抛砖引玉,对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一、“焦点”: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众所周知,选题是电视评论制作整个流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第一步的工作。笔者将1998年1月至5月《焦点访谈》播出的132期节目的选题归类统计之后发现:该栏目的选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政治、经济、科教文卫、国际大事等无所不包;节目多因事立论。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事件本身的多面性,报道及评论的角度和落脚点也呈现出庞杂纷繁的表象。但仔细辨察,在一个时期内节日重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基本思路清晰可见,体现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选题取向。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7.
“本县新闻”是县广播站的重点节目。如何办好这个节目是县站研究的中心课题。我县广播站在“本县新闻”节目中设置了许多小专题,得到了广大听众的赞许。我们办的小专题,一属固定性的栏目,一是根据需要临时安排的。固定性的有“经济信息”、“法制园地”、“民  相似文献   

8.
李阳 《军事记者》2005,(11):44-45
目前的电视法制节目成为电视观众竞争的又一重头戏,法制栏目、法制频道成为从中央台到各省市台竞相攻占的又一块阵地。但由于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而在相关节目中产生的问题也随之暴露,法律意识的弱化成为电视法制节目发展的一个瓶颈。本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为电视法制节目开拓出更宽的发展道路提出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蒋朝霞 《视听界》2009,(1):110-111
电视法制节目如果仅仅是案例的报道,或者案例加上法律条文解释,而没有对人的关注,就失去了法制节目的张力和支撑。法制节目强调的知识性并不是单纯说教和灌输法律条例,而是以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去把握新闻事件,并融入电视人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关注法律背后的人物命运,将一种人文思想贯穿于节目的内容和风格之中,让观众有所震撼、感悟。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方言短剧也称“方言栏目剧”,陕西俗称“碎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电视艺术形式。“方言栏目剧”的起源无法详考,但从目前全国各级电视台开办短剧栏目的定位和节目形态来看,选题具有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类选题侧重于“新闻性”,即选取新近发生的、具有公共话题资源的新闻故事,进行艺术再现和演绎。相对于注重时效、注重事实、叙事简单概括的新闻节目而言,这类短剧既不失信息传播上的及时性,又更加注重情节、细节的展现和新闻背后“隐性信息”的解读和诠释,是“传播时代”新闻资源的拓展利用。第二类侧重于“法制”色彩,注重挖掘生活故事中的“法制元素”,通过演绎故事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实现法制教育的目的。第三类侧重于情感、生活,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百姓故事,记录市井百态,反映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冲突和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事件性新闻不是每个记者都能经常吃到的“美味佳肴”,非事件性新闻则是记者须臾都离不开的“家常饭”。养身体还得靠“家常饭”。因此把握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及其写作规律,对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实在非常必要。非事件性新闻的“时效”及特征一说改进新闻写作,很多人以为只要在所有稿件前加上电头就行了。其实,仔细琢磨一下,在有些稿件中,时效并不是决定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有的稿件今天见报与隔十天半个月见报其价值并无多大变化。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的稿件本来就没有新闻价值,不管何时刊登,无所谓价值变化;另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法制板块栏目的主持中,主持人应如何在保持节目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在各小栏目中实现节目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对于法制新闻板块类节目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许多主持人认为只要抓住主持人节目的形式特点就可以了,不用再因各栏目形式的不同而去细化内容表达。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往往就会出现播报要闻时,习惯性地加入语气词,认为这是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结果往往造成一条严肃的法律新闻被播成了邻里之间串门唠家常的小事,失去了法制新闻固有的庄重性和政策性,同时,也影响了受众对于信息的关注程度。再如,法制新闻板块节目中评论性的…  相似文献   

13.
自古"法"就是理性的代表词,但是对现代作为国家普法工作工具的法制节目却不能仅仅是用理来说话,情也同样是法制节目赢得收视率的法宝,本文就法制节目在选题和技巧上如何运用情感因素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就是选择节目所要评价的事物和论述的问题,即确定一篇报道所要论述的对象和范围.选题是否妥当,从根本上决定着一条新闻评论节目能否制作完成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找到一个合适的选题,就成为一个节目成功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记者提出的选题经常会存在一些问题,有时一些编辑连续报上去几个选题都通不过,那么这些选题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在这里,笔者就选题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误区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单珊 《新闻前哨》2013,(3):54-56
电视法制节目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较之一般性节目更容易引发新闻官司。那么,电视法制节目如何防止新闻侵权,减少新闻官司,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事前预防和积极应诉两个方面论述了电视法制节目新闻侵权的防范。  相似文献   

16.
不少编导每天都在为选题犯愁,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天的新闻。老百姓每天都想通过看电视新闻知道很多事情,但是老百姓到底想知道什么?这才是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它考验我们是否了解大众的生存状况、语言交流习惯和信息需求,考验着我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度以及我们的反应能力。我们的敏感度越高,反应越快,受众的信任度和忠实程度便会水涨船高。我们了解老百姓吗?如果我们每选择一个节目选题之前都能够这样问自己一遍,我们就能够对外界信息更敏感,做出的新闻就会越好看,就会有更多的人看。编导每天都在找选题,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在…  相似文献   

17.
论电视新闻的故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故事化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这是近年来在电视新闻界比较流行的一种节目制作方法,它不仅仅表现在消息采制,还在新闻评论、法制节目、经济节目、生活节目、大型系列节目等领域中大显身手。我们知道故事所具有的要素是要有必要的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个性鲜明、在某方面具有代表性或突出特点的人物,由此新闻故事化也必定要具备这两个鲜明的要素,它主要是吸收了新闻和故事两者之间所具备的要素的交叉和互补的特点,形成了新闻故事化的特点。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观众是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百姓故事》栏目开始认识它的。在新闻…  相似文献   

18.
法制节目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重视人性的表述、传达人的呼声、展示人的命运,节目制作者在关注事件、案情的同时,必须时时处处把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将其与法律的历程和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关注不仅仅体现在我们把摄像机镜头对准人,更应体现在记者采访时带有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和认识去开启摄像机镜头、关注这个大千世界,这也许是每一位法制节目制作者在讨论电视采访技巧、形象美感、编辑手法之前应当完成的一次思考.  相似文献   

19.
蔡斐 《青年记者》2012,(17):71-72
去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法学院携手合作,开设“新闻一法学”实验班.这是法制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创新.此前,西南政法大学等院校也积极整合法学和新闻传播学资源,进行法制新闻人才培养的探索.这些努力的背后,一个共识就是,法制新闻迅速崛起,法制新闻队伍不断壮大,但法制新闻人才的培养明显滞后,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不断的检讨,以修正法制新闻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是指运用多幅图片,结合文字报道,全面深刻的介绍表现和揭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一种新闻摄影报道形式。十多年来,中国三峡工程报在摄影报道中运用专题报道的形式,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一、精心策划选题新闻摄影靠抓拍出新闻,讲求时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