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成员认同并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与要求,是维系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的保证,也是社会成员实现其美好生活的保障.为此,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提出要求并促进它们的提升,社会成员也相应地依据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来塑造其……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道德》多卷本中的《德行卷》,介绍的是中国革命道德楷模高尚品德的典型事迹,反映的是中国革命道德的践行和道德修养的成果。中国革命道德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优秀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  相似文献   

3.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国革命道德》丛书的内容,本刊上一期刊发了丛书的总序和《理论卷》的序言。本期续发龚书铎、耿向东同志撰写的《名言卷》的序言和陈占安同志撰写的《德行卷》的序言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国革命道德》丛书已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中央各大新闻单位及有关教育报刊已较为详细地报道了这套丛书的编写和出版情况,我刊也于1999年第12期详细报道了丛书的出版座谈会并刊出了彭珮云等领导同志在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套丛书的具体内容和要点,本刊从这一期起,将陆续刊登丛书的总序及各分卷的卷序。这些序言既是对丛书的介绍,也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五四”以来中国革命道德的有分量的论文。这期刊发的是罗国杰同志撰写的丛书的总序和夏伟东同志撰写的“理论卷”的卷序。...  相似文献   

5.
“五四”以来的中国革命道德理论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革命道德·理论卷》(以下简称《理论卷》),作为《中国革命道德》丛书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划定了明确而独特的分工范围。本卷系统收集和分类编排的,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整个中国现代人民民主革...  相似文献   

6.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雅俗研究尽管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雅俗的区分仍然显得混乱。传统雅俗研究中的困惑与矛盾,根源于单一的思维方式与理论指导。在意识形态理论中,往往将雅俗进行简单的二元对立,容易忽视二者之间互相转化的运动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当作一种生产、一种动态的活动,能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从生产(艺术创作)——消费(艺术接受)的动态循环过程来对雅俗问题进行研究。在新的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主、其他理论为补充的多角度综合研究,将成为中国文学雅俗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1919年,中国在十月革命的鼓舞下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一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在国内,它不仅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同时又是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说:“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这场深刻的革命运动,揭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广泛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孕育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大报告在论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时提出,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首先是干部和青年中,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加强祖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党的历史的教育。这个任务的提出,不能不使我们史学工作者增添了对自己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而在贯彻十二大精神的过程中,认真讨论一下关于中国近代、现代史和党史研究的意义,分析研究工作的现状,并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仅就“五四”以来中国史的研究工作谈一点个人的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着手,对从“五四”至今近一百年来的中国皖籍翻译家进行整体性考察,并就其中主要代表人物翻译的作品、译作的影响力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似乎是一种巧合,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我们将迎来两个重大的纪念日,一个是五四运动80周年,一个是象征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这两个事件都是本世纪最具光彩的亮点,而且,当我们以后人的眼光回顾这段历史时,发现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还有着很强的...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大发展,从宣传旧民主主义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大批宣传社会主义刊物出现,创办了共产党报刊的雏形--《共产党》月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谋求革命文学自身的合法性,革命文学理论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是有其策略的。一方面将革命文学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继续,为新兴的革命文学寻求文学内部的继承脉络;另一方面则把五四新文化运动评价为失败、不反帝、反革命的政治运动,为树立革命文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提供了现实的依据。这种评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革命文学对新文学的有益探索没有进行积极的借鉴,以政治的标杆衡量文学的发展,暴露了革命文学理论的激进性和排他性,造成了革命文学流于政治口号宣传,创作方面发展严重滞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之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是一场复杂社会思潮革命及社会政治运动,是我国近代文化史上一次重要变革。美国文化学家、新进化学派代表人物怀特在文化层的基础上把文化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思想意识系统。本文即从文化学的角度来重新阐释并系统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文化必然性及对当时中国社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五四启蒙时代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纷争的时代,五四启蒙的意义时至今日也依然影响深远。本文试从五四启蒙的动机、启蒙的理论的不成熟以及启蒙主体的局限性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五四启蒙中存在的悖论,以反映出现代启蒙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5.
“五四”完成了反帝和提倡科学的历史使命,但是还有一个使命没完成,就是民主的使命。要继承“五四”,就要反思历史的功过,必须有一个纠过的任务,即把打倒孔夫子、全盘反传统这个偏纠正过来,应该把最根本的“仁”道树立起来,才可重塑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既是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也是救亡爱国运动。梁启超与五四运动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戊戍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日本,倡导“新民”学说和“文界革命”,反省传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先驱,对五四知识分子产生了极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游历欧洲的梁启超以私人身份旁听巴黎和会,维护中国权益,及时将巴黎和会损害中国主权的消息传到国内,点燃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虽然梁启超晚年思想渐趋保守,但他仍然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新文化运动所追求的个性独立、民主自由、科学精神、道德革命表示赞许,他是新文化运动的辩护者而非敌对者。欧游归国后,梁启超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意义,希望五四运动变外交的国民运动为内政的国民运动,建议青年致力于文化运动以光大五四运动的价值。同时对五四运动中科学万能论、科学口号化等缺点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政治民主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五四”运动前的政治民主化经历了宣传民权、宪政改革、共和政治诸阶段,这标志着人们对民主认识的不断深化,对政治民主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其进步是明显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宪政改革学习西方三权分立的制度,却没有制衡的机制;共和制度由于不能得到民众的实际支持最终为封建军阀所推残。这些进步与缺陷都反映出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必然性与曲折性。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的歌谣学运动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打上了思想启蒙的厚重烙印.胡适、周作人和顾颉刚担任了这场运动不同阶段的领导者,他们对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的关注和参与构成了各自学术活动和个人政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的研究表现出的不同学术态度和关注点,体现了“民间”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在启蒙的现代性主体力量的生成和知识分子自我身份认同等问题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在于她在中国的历史上起着重要的、若干个转折点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反帝爱国主义运动 ,也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她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革命的斗争 ,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