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于《红楼梦》,传统文化在其中得到深深地浸润,大大汇集了传统文化的精粹。在《红楼梦》中既可以看到封建文化落后腐朽之处,民族文化偏具价值性的一面更是不容忽视。服饰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人性情在传统文化中散发着醉人的芬芳。本文旨在通过饮食服饰、礼仪规范、宗教与哲学、婚姻制度、园林建筑等五点探讨《红楼梦》呈现出的传统文化的特征,指出《红楼梦》被尊为经典的缘由,重拾起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精深博大,气象万千。它有吐珠纳玉、张扬活力的艺术空间;其禅一般的“红楼”意象、与鲁迅相通的悲剧意识、满含生命哲学的人物性格世界、尽揽个性心灵解放史的丰富意蕴,都使它由“具体之学”升华为“理想艺术”和“优秀艺术”的“哲学”。“红楼美学”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由小说《红楼梦》改编的戏曲的剧种之多是文学作品中比较罕见的。改编成戏曲后的《红楼梦》在保留原著神韵的基础上,在美学品格方面与小说有所区别,发挥了戏曲特有的长处,同时也改交了些许原著的美学特征,而原著的美学特征也影响着戏曲固有的美学观念。可以说《红楼梦》的戏曲与小说各有其独立的美学特征,同时又互相渗透。另外,改编成地方戏曲的《红楼梦》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二者之不同:一、戏剧性与非戏剧性;二、再现性与表现性;三、中和团圆与悲切残缺;四、入乡随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与《飘》中人类的精神涅般木来源于人类自身的自恋行为,通常作为文学创作的问题出现;守望是对红尘世界人类精神的一种褒扬与肯定,常以正题出现。两部作品都对人类精神做出了超脱与皈依。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称谓是在社会中使用的,我们从交际双方所使用的称谓可以看出参与语言交际双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研究和分析《红楼梦》的贾府中数百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其交际中使用的称谓,论述其反映的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称谓的特征和文化内涵,可以看出《红楼梦》的家族网正是一个封建国家的缩影,整个封建国家就是一个扩大了的父权统治的“大观园”。封建社会创造出一整套世界上最复杂、分化最琐碎的称谓,来规定和强化复杂的亲缘关系,正是为了维护建于其上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6.
"趣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红楼梦》作为古典小说的高峰,作者将"趣味"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并赋予深厚的哲学意蕴和美学意味。《红楼梦》对"趣味"范畴的应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展现。"趣味"的广泛运用和丰富内涵,使小说具有生动新颖,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里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红楼梦》的中英翻译隐含着丰富的文化特色与文化语用含义,译者要把握原语的美学意图、读者的接受审美,关联文化美学再现的文化、语用、交际、美学层面等要素,灵活采用对等、部分对应等再现方式,以最终达成文化美学的再现,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文化翻译美学提供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翻译美学原理,文章从美学视角分析和阐释《红楼梦》及其英译本,对原作与译作的审美要素进行了比较和研究,从而认识作者与译者的审美情趣,评介译者再现原作丰姿的手法与功力,探索文学翻译中审美再现的规律,试图从《红楼梦》研究的困窘中体现其美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古典文学名著,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而且对封建传统思想是一个重大突破,《红楼梦》以它的全部艺术力量,对封建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家庭制度、奴婢制度和封建道德伦理观念等方面的腐朽的、落后的、反动的传统思想作了深刻的批判,创造出“令世人换新眼目”的伟大主题。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和脂砚斋生怕《红楼梦》不为人们所接受 ,而发出“谁解其中味”、“能解者方有辛酸的泪”的浩叹。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观点来看 ,2 0 0多年来广大读者群从“情而思、情而动、情而伤、情而痴”四个方面韵趣信息反馈了《红楼梦》作者美的情愫信息的施控 ,虽然大量集中在“恋情、爱情” ,但也不乏对“友情、亲情、人情”的积极反馈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诗学观包罗万象,体系完备.论文从书中潜隐的诗学观“峙如其人”入手,进一步论证了作者对诗人之“真”和“自然”之境的追求,以及作为主要载体的咏物题材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红楼梦》中,“数字管理”意识是一项颇为重要的管理经验。它在宏观上的表现是胸有全局,在微观上的表现是胸中有数,在深层次则表现为一种人口意识。这种“数字管理”意识主要体现在以王熙凤为代表的脂粉英雄队身上,但为贾府的主流贵族意识所压抑。  相似文献   

14.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5.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当前《红楼梦》研究中一些离开实事求是原则,以标新立异为"突破"、以"炒"为手段的种种现象作了批评,强调了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应该是今后"红学"研究的方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红楼梦>的题材、典型化途径,命题旨意,写作方法等四个方面,评价鲁迅论<红>的主要论点.并就<红楼梦>及鲁迅<红>评发表一些粗浅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文本中充满了悲悯意绪,这是由于作者曹雪芹秉承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具有浓重的忧患意识。但由于曹雪芹的家族变故和明清李赘、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的“异端”学说的影响,加之他个人特殊的秉性,曹雪芹的悲悯情怀又有着自己更为深刻的内涵。并且超越了他的时代,带有了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新质。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与秦观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第五回作者以秦观的字“太虚”称幻境,意在暗示秦观心性思想与“太虚幻境“陆质内涵的关联;二、小说中有秦观后裔无锡秦家的影形;三、秦观的诗词对《红楼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谜一样的梦,处处笼罩在梦的预言当中。因其人物乃至整个贾府、整个社会的命运都处于某种规律的支配之下。概而言之,即"平衡→打破平衡→恢复平衡"的普遍规律。如果试图把《红楼梦》中几位人物的命运轨迹与数字"三"结合起来分析,我们当能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