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长期以来,教学、培训与基础研究一直主要是大学与相关学术机构的责任,也是这些机构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职能。此外,大学还具有其他职能,如社会批判、促进社会流动、普及科学知识、为民众(偶尔也会为附近社区)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但是,这些并不是大学的首要职能,因为,在这些方面,大学所能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极其有限的。例如,在一个民主化社会里,社会批判的功能主要是由出版社和政治家来发挥,学者所做的贡献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定位是其社会服务功能研究的逻辑起点。社会"三元结构理论"为大学定位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社会服务职能是大学对社会需求作出反应的一种外适功能,具有学术性、公益性、公共性、层次性等特性。学术独立以满足社会的根本需求,协调发展以保证大学的多层职能,规范产业行为、建立合作机构与制度是我们对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的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定位是其社会服务功能研究的逻辑起点.社会"三元结构理论"为大学定位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社会服务职能是大学对社会需求作出反应的一种外适功能,具有学术性、公益性、公共性、层次性等特性.学术独立以满足社会的根本需求,协调发展以保证大学的多层职能,规范产业行为、建立合作机构与制度是我们对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的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阶层跃升的重要手段,是青年学生教育生涯的重要一环。高等教育承担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社会职能。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系统较多地侧重于自身竞争力、学术影响力的提升,从而相对忽略了促进社会公平、提升困境青年教育收益的功能的发挥。为此,需要强化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社会支持,确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公正价值理念,做到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资源、国家发展目标的耦合与协调。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萌芽于19世纪后期,其意涵与形式伴随美国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逐渐丰富和多元,先后历经以"知识传播和技术推广"促进农业技术变革、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动工业繁荣、以"参与型学术"引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发挥了积极社会影响.以参与型学术为代表的新一轮学术革命撬动了社会服务职能转型,其价值理念从功利化回...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性共创活动是大学在创业时代为应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危机的学术回应,也是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嬗变的结果。作为可持续性共创的大学,致力于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上,通过合作创新建立起一种用于促进技术、社会和环境共同发展的方案,从而推动城市或地区的全面发展。以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欧柏林学院为例,探讨其在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路径,可以发现大学可持续性共创活动拓展了传统社会服务职能的空间,同时为未来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的基本操作单位,在学术生产和学术管理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却成为高教研究中的盲点。本文尝试对其进行职能探讨,以学科、学生、教师、社会四个服务对象为切入点,得出了以下结论:作为大学中的核心组织,作为大学目的性活动的承担者,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把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生成才、扶植教师成长、提供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能。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具有感染、教化、传承、创新的本质功能,是大学科学发展的精神源泉,同时,大学文化也具有开放、协作、实践、服务的社会属性,是社会文化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时代与人民的召唤,现代大学文化应发挥其价值整体性,构建社会共同思想基础;发挥其本质先进性,传播科学民主进步思想;发挥其内涵学术性,突显社会文化建设地位;发挥其交流活跃性,预热和谐社会文化变革。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入社会中心的进程中,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殖民地学院时代至二战后,美国研究型大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容是不同的,本文从剖析历史的角度追溯了研究型大学自社会边缘走入社会中心的历程,讨论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步入社会中心的国家因素:在研究型大学建设方面大学的需要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美国政府对研究型大学的信任与支持;研究型大学与美国强国战略相得益彰据此本文认为科学研究的价值不取决于科学研究本身,而是取决于它对国家、世界的服务和贡献。  相似文献   

10.
浅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四大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的基本操作单位,在学术生产和学术管理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却成为高教研究中的盲点.本文尝试对其进行职能探讨,以学科、学生、教师、社会四个服务对象为切入点,得出了以下结论作为大学中的核心组织,作为大学目的性活动的承担者,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把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生成才、扶植教师成长、提供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三大职能考量下的我国大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基于大学三大职能的视角来考量我国的大学,其存在着"人才培养的失职、科学研究的失范、社会服务的失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国大学应着重打造人才的成长摇篮,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并提供学术性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大学制度改革本身是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会受到人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的影响与制约。相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制度改革的影响是潜在而持久的。因此,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研究大学制度改革,有助于理解我国目前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存在的困境,并对我国如何顺利地推进大学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最前沿和最具影响力的概念之一。社会资本概念运用到高等教育领域中,使大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有了全新的认识。高校本身创造社会资本,反过来,高校社会资本促进知识的创新,高校与校友、地方、企业等的良好关系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的程度将使高校获得足够多的社会捐赠和科研经费,并改善学校的生活和政治环境,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文化引领是大学文化与生俱来的品性。在大学文化生命机制的作用下,时代要义决定着大学文化引领的价值导向和精神诉求。传承民族文化、探求普遍真理、化解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是大学文化职能回归的时代要求。大学文化引领职能的时代溢出与应然回归需要我们理性审视大学的文化动因、科学探寻大学的文化本原、全面拓展大学的文化实践。突显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导作用、体现大学制度文化的规范作用、彰显大学学术文化的引领作用、强化大学行为文化的示范作用等是大学文化引领职能回归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与秩序是贯穿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价值主线。现代大学制度对自由的价值追求,要求大学必须崇尚学术、发展学术,保持大学的自由氛围和独立精神,但是现代大学日益进入社会中心的现实则要求现代大学要适应社会需要,并被看做是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自由与秩序的价值冲突在大学之外表现为外部干预与大学自治的力量抗争,在大学之内表现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利益博弈。现代大学制度价值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在自由与秩序之间寻求平衡并最终实现“有秩序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社会竞争激烈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欠缺是关键因素.鉴于此,可以通过高校开展的生存体验活动为切入点探析大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促进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的提升,以期能对丰富高校的培养体系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总是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大学教育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教育是为了广义的大学生就业,而非狭隘的让大学生仅仅获得、适应某个岗位。大学是培养人的创造、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综合素养的机构,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适应并改造世界,具备适应并改造社会的能力,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就是说大学教育不仅培养就业能力,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它解放了生产力,是社会前进的火车头。同样地,创新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全世界的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化,高等学校的管理也应该改变传统模式下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建立创新型管理模式,以思想创新为指导,制度创新为保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营造一个有学术氛围,自由宽松的环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坚持校长遴选制度是哈佛大学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哈佛大学校长遴选制度源起于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遴选制度由遴选主体、遴选标准、遴选程序等构成,有助于大学制度的民主化和大学校长的职业化。适时适势借鉴哈佛遴选校长制度,将有助于我国民办高校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术界对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功能的忽视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把社会保障置于道德谱系中进行考察,从文化根源、对象和内容等方面去分析和强调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功能和意蕴,会有助于提升我们对它的意义的认识层次。不断发掘人们心中的文化道德资源,才能不断构筑人们对它应有的理解层次的道德平台,社会个体也会因此而凸现在生命的存衍中所固有的尊严和本真意义,这必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