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该包括国家主体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和公共意识四个方面的内容;加强大学生意识教育需要高校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把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统一、正面引导与现实批判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方式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针对当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多样化、功利化,过度张扬个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相矛盾、相冲突,甚至相对抗的不良倾向,在教育实现方式上,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与社会思潮批判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平等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间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合作关系可以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自主、积极的精神状态;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具有感染、启示作用,引导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管理过程中学生参与管理、自我管理和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对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是个体发展就业能力的前提。当前,大学生主体意识发展不够充分,影响到就业能力的发展。高校可从开发大学生主体意识入手,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其教育教学途径有:一是尊重和强调大学生的主体性;二是强化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主体意识;三是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公民意识的内容是丰富的、历史的和具体的。新时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着重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宪法和权利义务相统一意识,以及公共意识、规则意识乃至全球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给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新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必须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明确其重要性,增强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主客体的针对性,发挥创造性,借助新媒体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理念和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8.
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是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与道德主体意识构成要素来看,"跟进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跟进式教育"必须在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大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大学生道德实践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不少高校都开设了校长信箱。这一平台的建立,既有利于学生参与校园的民主管理,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又有利于管理者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弘扬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渠道,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单一的主体模式向交互主体性模式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层面上的发展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学者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关于主  相似文献   

10.
注重培养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一个历史传统,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班级作为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基层单位,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任.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增强班级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1.
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归属意识和趋同感。当前国家认同教育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实践中取得长足进展,同时也凸显出了在"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上的脱节的问题。本文以外语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体,探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路径,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民族团结及国家稳定。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大学教育的主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新的要求,面临着新的挑战。拟从构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角度出发,论述从参与与自觉两个纬度入手,强化高校大学生主体意识建构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积极意义,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构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大学教育的主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新的要求,面临着新的挑战。拟从构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角度出发,论述从参与与自觉两个纬度入手,强化高校大学生主体意识建构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积极意义,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构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15,(4):88-93
"自媒体主体意识"是指自媒体传播者对自身的媒体主体角色、行为后果与社会责任的理性自觉。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在参与自媒体传播活动时,往往缺乏主体自觉,忽略了作为自媒体人的责任和使命,以及职业素养、道德自律与政治意识。为此,必须强化大学生自媒体传播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爱国主义情怀的涵养关键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力军。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是大学生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是面向新的历史方位的应然之举,是夯实教学主体的有力基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面临着意识形态渗透、信息浪潮冲击、教学互补不强等一系列现实挑战。高校只有坚持探索“明理”与“践行”相融合、“守正”与“创新”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显性”与“隐性”相融合、“内修”与“外治”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爱军 《文教资料》2009,(35):227-229
确立就业主体意识是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解决目前就业压力的内部动因。,高校德育课程在新生中强化就业主体意识教育.就是要以大学新生刚刚入学为有利契机.充分发挥德育课程中蕴含的有关就业指导的丰富教育资源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贯穿德育课教学的一条主要线索,启发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主体政治道德意识缺失的新特点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缺失日趋严重,文章通过2004年和2007年两次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对照,针对新时期大学生主体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缺失的新特点,分析了导致大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针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主体地位被忽视,主体意识发展水平与当前高校教育目标不符的现状,分析了培养主体意识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认为健美选项课能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并提出了利用健美选项课来促进大学生主体意识成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洋 《成才之路》2012,(3):25-25
目前,高职高师大学生文本本位意识和文本细读能力缺失,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着与大学生文本审美能力培养相脱节的问题。文本审美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重视与实践。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文本审美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素养,才能弥合现当代文学教学在实际效果与应该效果间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时俱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以下三个维度:价值维度:在思政教学中把大学生当做平等独立的主体给予尊重关爱和自由发展;方法维度:赋予大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时代维度:理论创新以改变认识视角,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底线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