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虽然以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之间冲突为代表的"府院之争"是袁世凯故亡后北京政治的典型特征,但是在承认既有权势的基础上,并不妨碍对影响政治发展的其他因素的考察。通过对"府院之争"中的国会(侧重在野势力)运作及其角色的初步考察,增进对这一时期政治变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北洋时期,交通部为了改变我国铁路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的状况,发起并实施了铁路职业基础教育,通过鼓励各路进行多样化的培训、指导帮助各路的职业基础教育、加强教育资金的管理等来促进职业基础教育的良好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交通部在此方面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缺乏对铁路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铁路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设察哈尔特别区,派都统以治之。都统统一管理察哈尔的军民两政,基本完成了该地的地方建制,为地方的稳定、交通的发展和商贸的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察地设省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4.
北洋时期,由于政府放松了对民间结社的控制,各种社团、刊物纷纷出现。其宗教出版事业繁荣的表现之一就是出版机构数量比较多,分布比较集中。北洋时期的宗教刊物,主要是宣扬宗教思想、研讨宗教义理的报刊杂志。这些宗教刊物为介绍新思想、传播新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信自清末创办以来,关于电信业的管理,电信主管部门只是"随时因事定立条规"。北洋时期,交通部颁布了《电信条例》,这是我国历史上首部电信根本大法,在此基础上,交通部又出台了一系列系统的电信规章制度。这些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系统的电信法规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近代电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电信自清末创办以来,关于电信业的管理,电信主管部门只是“随时因事定立条规”。北洋时期,交通部颁布了《电信条例》,这是我国历史上首部电信根本大法,在此基础上,交通部又出台了一系列系统的电信规章制度。这些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系统的电信法规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近代电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北洋时期,作为主管交通事业的职能部门,交通部一直与铁路有着难以分解的复杂关系,多年来史学界对两者分别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一、铁路外债,体现于外债的政治、情感、反思性倾向这三种不同的研究视角;二、铁路路权,主要包括路权的收回与丧失;三、铁路运营,研究则集中在运营环境、自身机制上。尽管该领域已呈现出内容多样化、视角多元化、分析渐趋理性化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交通部的评价较为空泛,对交通部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对交通部与铁路发展两者的关系关注不多等。  相似文献   

8.
历届北洋政府都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为其中央银行。北洋时期的中央银行与近代西方中央银行相比较,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一)产生途径具有独特性;(二)不具备对当时中国金融业的监管能力;(三)业务上商业银行化;(四)没有垄断的纸币发行权;(五)经历了一个从官办到官商合办再到基本商办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北洋时期历届议会都曾积极督促政府交议预算案,但议会主张的调整、会期的变换以及会计年度的反复等都使政府交议预算困难重重。少数成功交议的预算案,在审议中又因遭遇初读退回、委员会审查延滞、二读议决争持等问题而半途而废。种种困境促使议会一面完善相关法规,一面尝试调整权限,改善与政府关系,最终议决“民八预算案”。  相似文献   

10.
北洋时期中国政局进入了近代转型期,各政党蜂拥而起参与国家政事,政党活动也随之方兴未艾.陈独秀作为一名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在此时期对各政党活动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此时的多数政党党纲虚设,党派的成立以利益结合为基础.各党派之间为利害斗争激烈,并且政党内部分合不定.政党忽视民力,与广大民众联系薄弱.在此基础上陈独秀也表明了自己对政党活动的看法,包括政党不做意气之争,党派之间应相互尊重以及政党要加强与以工农为首的人民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北洋时期美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时期大批美国银行进入中国,美国在华银行业迅速发展。其活动除了基本的存贷款和汇兑业务,还有发行纸币,扶植美国在华企业,参与中国的社会文化活动和进行非法投机业务等。美国在华银行具有特权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两面性,利用各种特权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其商业性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研究这一时期美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洋时期最大的问题乃权势重心失却。袁世凯作为北洋最高领袖,本应固化内部,当上临时大总统之后,却悖论式地表现出"去北洋化"倾向。后袁世凯时代,北洋裂变,国家南北对峙,南与北内部亦纷争不断。皖、直两系在"北洋正统"招牌下,通过武力征讨及和平协商等方式,试图重新整合北洋,以为统一之基础,却未意识到,随着时势转移,曾经为国人寄予厚望的"北洋正统"已经在时人心中幻灭。而一直标榜维护"法统"的国民党则在苏俄指导下,跳出追求"合法性"的政治藩篱,改造自身,追求政治的"合道性",双方竞雄的最终结局,遂因此设定。  相似文献   

13.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状态,这同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由新文化运动而营造的思想环境、北洋政府在思想文化方面所采取的政策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原因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和研究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4.
律师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国家司法制度民主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以北洋政府律师法规的颁行为出发点,主要讨论了北洋政府时期律师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问题,并在探讨过程中,分析了其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5.
春秋和战国是同处于东周社社的两个大变革时期,其军事体制的诸多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本文试从军事领导体制、兵种的变化以及妇女的广泛参战等三个方面对春秋和战国的军制做个比较,以此展现其军制特色。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初文学重新确立了人在文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经历了寻根、先锋文学、到新写实小说,对于人的本质的重新思考,文学对人的认识更加接近了生活中的人的本真状态。这标志着中国文学对于人的认识正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后李鸿章集团基本上失去了对北洋的控制权,王文韶成为北洋首脑。由于多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王文韶的性格特征和政治资本条件所限,北洋大臣的事权较前大为削减。北洋编练新军之权则落入慈禧太后所崇信的荣禄与袁世凯之手。甲午战后北洋的这些变动,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局,并为其后事态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8.
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朝北洋海军在丰岛、黄海及威海卫三次海战中均告失败,并最终导致北洋舰队覆灭。考察清王朝甲午海战失败原因,可以发现日本侵略者在战备与作战方面与孙子诸多军事原则相一致,主要表现在情报上做到"知彼知己",战备充分而达成"先胜而后求战",战法上擅用"诡道""奇正",而清王朝则因情报无能、战备不力、战略战术僵化等方面原因导致失败。当前,学习研究《孙子兵法》对我国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创新发展海战战法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借鉴中国古代文官考选制度并将其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北洋时期的文官制度则在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经验,因而二者之间必然有着相似之处,但由于二者所产生的地域及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必然又存在着很多差异之处,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其中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