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现代科学家依据信息论的计算,正常人脑的记忆存贮容量高达10~(15)比特(一个信息量的单位叫1比特),是电子计算机的100万倍。可以说,人脑的记忆容量是无限的。记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人们智力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心理学认为,学习是神经系统内信息的获得与保持,而记忆则是贮存于脑内的所有信息的总和,是对事物的识记、保持和再现。这三个环境的统一,决定着记忆的效果。识记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开始,是通过学习在大脑留下痕迹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无意识记和有意  相似文献   

2.
一、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在生活实践中,人们经常感知着许许多多的事物,产生种种的思想和情感,并且进行各种不同的活动,当这些事情经过以后,它们的映象并不全部消失,而能在人的头脑中保持一个相当的时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再现出来。这就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记忆与感知不同,感知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的事物的反映,而记忆则是人脑对过  相似文献   

3.
记忆是人脑的一种天赋功能,是人脑对感觉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能力。识记,就是认识所感知的事物;保持,就是把获取的知识贮存在大脑中;再现,就是把贮存的知识表现出来。这些是衡量一个人记忆能力的主要标志。我们说一个人记忆力好,是指他对事物识记得快而准确,保持得完整、持久,再现得迅速、清晰。记忆力对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智力诸因素藉以发展的基础。没有记忆,就不可能贮藏知识和积累知识,就难以发展思维。我国宋代学者张载说:“不记则思不起。”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诚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记忆力很好,知识也不少,但头脑仅仅是一个知识仓库,只会贮存,不会创造,终无建树。它说明仅有好的记忆力,而没有独创精神,也不能成才。然而,从来也没有一个孤陋寡闻的人成为什么人才的,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  相似文献   

4.
记忆被理解为信息的输入、编码、贮存和提取等过程。以信息加工论观点来揭示人脑的记忆过程,以及测量这些过程在脑内加工的时程和具有的性质,由此而建立脑内记忆过程的模式图和理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记忆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忆被理解为信息的输入,编码,贮存和提取等过程,以信息加工论观点来揭示人脑的记忆过程,以及测量这些过程在脑内加工的时程和具有的性质,由此而建立脑内记忆过程的模式图和理论。  相似文献   

6.
张文柳 《成才之路》2011,(21):45-45
作为文科政治教学,如何让学生掌握记忆技巧,提高记忆准确率,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的不懈追求。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长时记忆结构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时记忆结构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提出众多研究模型。最重要有语义记忆与情景记忆模型。研究者们强调事物按照一定的结构在人脑中贮存,而不是独立地存在。对有关长时记忆的重要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梳理、分析了不同模型的相通及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记忆是从识记开始,通过感知、理解、实际活动,使有关事物在大脑中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痕迹的过程,这些痕迹在大脑中贮存的过程称作保持。在一定的刺激下,保持在大脑中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能够活跃起来而再现。所以,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控制论观点讨论这个过程为信息的输入→贮存→输出。对此教师在每一过程中都要为学生提供方便,尤其第一阶段是记忆过程的开始,是关键,更值得重视。所以讨论记忆的生理基础,寻求记忆的规律,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对教与学都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与人类是宇宙演变的一个链环,是宇宙演变的产物.人体缩影了宇宙.人类越是进步,其自然性功能会逐渐弱化以至退化.远古人类的思维多出于直觉与灵感,理性觉悟非常低下.人脑是小宇宙,是宇宙的缩影.人脑贮存着整个宇宙的信息.人体是一个有机系统整体.人的五脏六腑各有独立功能与作用,可是它们之间的作用又互为前提,互为因果,彼此间有某种共性维系,具有相干性.人体系统从属于宇宙大系统,是宇宙大系统之中的子系统.人体运行规则受宇宙运行规律的制约与影响.人性是人的一种内在属性,是一种信息,人具有善恶两种潜信息.当在一定条件下,激发了善的潜信息,使之外化显化,就表现出善心善举.在另外条件激发下,恶的潜信息被激活而外化显化,就表现出恶行.因此世界上没有纯善纯恶的人.人的社会性最本质的东西是利益,利益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石.人类社会因人的智慧而登峰造极,智能会走向异化之途,最终否定人类自己.我们对人类自身的了解还很不够.人是什么?不甚了了.加强"人学"研究不仅具有科学上的意义,而且对治国安邦,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现实意义."人学"研究是极为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领域,全方位多视角展开对人的研究.期盼有更多的学者献身于"人学"研究事业.  相似文献   

10.
记忆是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论角度讲 ,记忆过程包括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提取和输出。中学阶段的记忆力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佳时期 ,这个时期所掌握的知识在头脑中将会留下很深的痕迹 ,有的甚至终身难忘。在化学科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要求学生记忆重要的化学知识 ,以便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中学阶段化学学习中需要识记的知识很多 ,而且都属双基范畴 ,是学好、用好化学的工具知识 ,是义务教育要求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推进素质教育中 ,教材的改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记忆是一个人所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论角度讲,记忆过程包括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提取和输出几个步骤。法国作家伏尔泰说:“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  相似文献   

12.
王俊友 《地理教育》2014,(10):59-60
正一、心理地图的涵义美国《国家地理标准》认为:心理地图,是人们对地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化了的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位置和不同尺度区域的认识。心理地图首先是一种地理表象,具有空间性,是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的主体的反映,同时心理地图也是一种记忆表象,它具有记忆功能,能在头脑中将地理表象保持和再现,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帮助学生获得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和空间认知。本研究认为心理地图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地图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它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特征、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3.
记忆     
何谓记忆?记忆是个过程,即对经验过的事物能够记住,过后又能回忆重现,或当经验过的事物重新呈现时能再认的这样一个生理过程。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反映。从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来看,记忆又是信息的输入、贮存、编码、提取的过程。记忆十分重要,希腊诗人阿斯基洛斯说:“记忆是智慧之母。”记忆作为一种能力又名记忆力,它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学家培根说:“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人脑的记忆容量十分可观,目前被利用的只有4%,还有96%有待开发。故按照记忆法则,指导学生记记,提高其  相似文献   

14.
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学过的知识,都会或多或少地留有印象,形成经验,并且以后能再现这些经验,加以利用,这就是记忆。记忆的过程可分为识记、保持、再现、回忆四个阶段。识记就是记住事物的过程,它是记忆的开端;保持就是将识记的事物较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的过程,它是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再认和回忆则是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而再认和回忆则是识记和保持的表现,这就是记忆的规律。利用记忆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是要提高识记效果;增强保持,减少遗忘,以便迅速而准确地再认与回忆。  相似文献   

15.
<正>记忆是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的心理过程.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看,大脑完整的记忆过程,是信息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人人具有记忆,人人离不了记忆.记忆,对人类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个人的学问、技能要靠记忆来贮存、巩固;人类的社会经验需要靠记忆一代代地传递、发展.人类的思维等智力活动,如果没有记忆参加,就不可能实现.古希腊诗人阿斯基洛斯说:“记忆是智慧之母”.还有人列出公式:记忆=成功/2.这些说法都不夸张.  相似文献   

16.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而记忆方法则是加快事物反映的必要手段。良好的记忆方法不但能使记忆变得敏捷,而且准确性增高,保持长久,运用时能迅速提取。  相似文献   

17.
林中晨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1):129-132
心象是人脑中以感觉信息形式存储并再现的事物形象,它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认知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心象与阅读理解紧密相关,无论是母语阅读还是二语阅读,心象的产生均可促进读者对语篇的理解和记忆。双重代码理论认为,心象效应源于人脑中的言语码和心象码被同时激活。已有的研究成果启示我们,在中国EFL阅读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象策略培训,并注意教学材料的选择、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及学生情感反应的引导,以充分发挥心象对学生阅读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心象是人脑中以感觉信息形式存储并再现的事物形象,它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认知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心象与阅读理解紧密相关,无论是母语阅读还是二语阅读,心象的产生均可促进读者对语篇的理解和记忆。双重代码理论认为,心象效应源于人脑中的言语码和心象码被同时激活。已有的研究成果启示我们,在中国EFL阅读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象策略培训,并注意教学材料的选择、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及学生情感反应的引导,以充分发挥心象对学生阅读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联想是再认再现的记忆过程,也是由已知探究未知的推理过程,又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说到底是人脑由感知事物形成的表象,在刺激物的作用下想到与之相关联事物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一、识记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记忆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人们把生活中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从事过的活动;思考过的问题;总结起来的经验以及学习到的知识不同程度地保存在头脑里,并依靠这些生活实践的积累进行再学习,再创造.人类的生存,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必须运用语言和文字.而学习,运用语言文字首先就必须依靠记忆.在语文学科的综合检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诸方面都不如人意.究其根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忽视了识记能力的培养.由于“根底浅,腹中空”,所以不踏实,不灵活.这就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使之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