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要对教师的角色作科学定位。课堂中,教师的理想身份》,是“主持人”和“导游”,他们是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激发者。教师应“主持”课堂,而不应“主宰”课堂;应引导学生自己“游览”,而绝不能代替学生“游览”。二、要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活动。在教师的巧妙激发下,学生受疑、质疑、思疑、解疑,思维活动频繁主动、积极活跃。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充分实践:自主地质疑、探讨、交流、积累、延伸,自主地创造,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才能充盈整个课堂。三、要变“圈养”为“放养”。解除学生的束缚,让其自由自在地觅食、成长。因为语文学习本…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情感氛围和教学环境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营造学习氛围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出现最佳状态。那么让学生处于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小学语文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儿童文化现象。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营造合适的课堂学习氛围,因为他们对这样的学期氛围十分感兴趣,学生能够发挥出他们极大的主动性,能够主动去思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等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本文尝试把语文“读”“说”引入思品课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要有效地提高中学议论文的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养法服务于教学目的,受制于教材。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中学议论文教学的基本目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与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之有序,只有通过“思”,学生才能“从‘道’解‘文””,掌握文章的语言,提高读写能力。为达到议论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在教学中必须把住“思维”这个核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能摸到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激疑与促思是孪生兄弟。“思”以“疑”为起点,有“疑”才有“思”,无“思”就不能释“疑”。激疑促思,不仅应是议论文教学的着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结合个人数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几种方法。一、激“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还要善于激疑,启发学生质疑。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瓶子里的水并没有增加呀。”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是因为石子有长度,还有的说因为有面积、有厚度等。正当学生苦思不得其解时,…  相似文献   

6.
课堂设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它是教师教育观念和自身素质的体现.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主要论述语文教学中应该在课前设疑、课堂设问、课后拓展三方面下功夫,以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大疑则大进”,在疑问中探究问题,提高能力。“质疑——思疑——解疑”是现代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大纲中有这样一句话:“高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探研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和多层次有效式的环境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精神。而“问”,尤其是巧妙的提问最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思考,在思考中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我常常利用“问”这一方法,以达到极…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通过让学生进行质疑、解疑,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思维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引导学生自主解疑,让他们自主“行走”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9.
“读”和“练”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注重和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读”和“练”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最佳方法.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读”得到位,“练”得充分,并把“读”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读”和“练”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读”和“练”中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打下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发展学生潜能的桥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去激发和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主动地参与解决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有效体现,是实现主动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课堂激思启疑环境,教会学生提问解疑方法,进而逐步养成学生敢问会问习惯,培养其善问巧答能力,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最有效成果。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文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有效方法。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文,我在教学中主要进行了下列尝试:  相似文献   

13.
学患无疑,有疑则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好是课堂提问,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设计问题是语文阅读教学成效优劣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我以为:应坚持“激其情,发其思,中其的、遵其序、巧引导”五项原则。 一、激其情,设问应有趣味性。设问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在学习中形成“愤悱”状态,使其变“苦学”为“乐学”。所以教师应把问题设在他们浓厚兴趣中,或在问题中插入些趣味性的词语,或创设出学生最易领悟的意境,使学生在兴奋的心理状态中激起思维。如在讲《蟋蟀的住宅》时,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应这样设计问题:大家知道蟋蟀是战场上的勇士,是出色的歌唱家,你们知道吗,它还是优秀的建筑师呢。同学们请认真读一遍课文,看看它是怎样建筑自己的住宅的?学生便会饶有兴趣地边读边想把握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一、变化教学方式,利于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是一门富于情感的学科.只有“情感”和“智慧”相融合,才有语文教育的有效和高效.才有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15.
倪华玉 《辅导员》2010,(13):101-101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把学生主动学习的提问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具有质疑的勇气、意识和能力是新基础教育各科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设疑诱导”已成为小学教学课堂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一、小学数学课堂上设疑的基本程度1.激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  相似文献   

17.
提问是每个老师都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 ,但传统课堂上的提问与当今倡导的探究性提问 ,其要求却不大相同 .探究性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为此 ,进行探究性提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问在有疑之处教师在学生有疑处 ,提出问题 ,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 ,他们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如果教师不是问在学生的有疑之处 ,而是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还会使学生产…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学的课堂就不能只是教师讲的“讲堂”,而应成为学生学的“学堂”。这就是说,老师既要传授知识给学生,又要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怎样把“讲堂”变成为“学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读法和学法两个主要环节。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之法。所谓读,不只是付诸嘴巴的“声读”,也是付诸脑子的“思读”,更是付诸情感的“品读”。读,其实是一种眼观、口诵、脑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了使这种学习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为此,语文教学应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各种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能随时随地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不断地学和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指导思想指出:“课程改革要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在语文新课程中非常重视学生合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而“课堂讨论”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讨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明确论题,设疑诱思,这是开展讨论的前提保证首先应针对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展开讨论。语文教学要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切入口,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