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弹性”是在弹性力学基础上提出的心理学命题,该研究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心理弹性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本文首先对心理弹性进行了界定,进而探析了心理弹性的内在结构,最后论及心理弹性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一个人的心理弹性,就是培养人处于逆境时,具有创造积极情感的能力以及用乐观心态面对压力的能力.近年来,心理弹性的研究开始为国内心理学研究者所重视.心理弹性研究对教育的启示可归纳为四点:要注重家庭的基本功能;要重视学校的人际支持;要注重社会的支持功能;要注重培养个体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逆境、危机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中,心理弹性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以往心理弹性研究的成果表明,心理弹性研究达成了以下基本共识:心理弹性不是少数儿童的专利,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之间的关系复杂,需要从个体的角度转变为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这些研究共识对青少年发展的启示是:积极主动地应对所有青少年发展中的风险,加强青少年发展的各种促进因素的开发以及将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延伸至家庭。  相似文献   

4.
"心理弹性"是在弹性力学基础上提出的心理学概念,近二三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阐述了心理弹性概念、促进心理弹性形成的保护性因素、作用机制以及与积极心理学的契合等问题,然后探讨了心理弹性研究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理弹性目前已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并日益为,心理学界所关注.已有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给予心理弹性不同的定义,虽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在进行研究时,都认可两个基本的操作性定义要素:个体遭遇逆境和个体成功应对.有关心理弹性的研究目前大多停留在第一阶段,即对心理弹性变量的探讨;对心理弹性内在机制的探讨是心理弹性研究的第二阶段,这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在综合国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心理弹性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并提出注重生态学原则、进行细化研究、拓展纵向研究、加强认知研究和实施干预研究,将可能成为心理弹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汉语儿童识字的心理机制及其给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儿童识别汉字的心理机制对汉语儿童汉字学习过程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作者认为,在感知汉字过程初期,识别汉字与识别拼音文字的过程基本相似。儿童对汉字识别有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对其过程的研究有助于对儿童进行科学的识字教育;对汉字识别进行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失读病人的语言缺失和大脑的功能定位研究,这种研究从另一方面提供了对科学教育的思路。总之,对儿童识字的心理机制的研究启示我们重新思考如何科学地指导对儿童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文章回顾了心理弹性的不同定义,阐述了其内在作用机制以及部分应用成果.拥有心理弹性者在面对逆境时通过内外在保护性因素,积极应对,是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成为个体健康发展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心理弹性理论,对促进个体和社会健康发展以及潜能开发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弹性研究的历史还不长,但对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弹性理论对更好地认识人的发展有重要怍用。弹性是一种心理能力,通过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有弹性的个体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能够很好地应对,而不会被击垮。心理弹性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所以,弹性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启示怍用。  相似文献   

9.
心理弹性是一种处于逆境中能够克服危险因素,避免发展功能、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受损的稳定的人格特质或能力。本文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在对心理弹性内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就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的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改进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的过程:如果对象A、B都具有性质a,b,c,且A还具有性质d,则推断B也具有性质d.类比推理是有别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一种独立的推理形式,但又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紧密联系,共同构成数学思维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1.
挫折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心理弹性的视角,探讨开展挫折教育的策略。通过帮助建立保护性系统,增强社会技能,发展优势特质,形成良好社会支持,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2.
心理弹性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临严重压力或逆境时,其心理功能没有受到损伤性影响,相反表现出良好发展的现象。儿童心理弹性的形成受诸多内外因素影响。教师与家长如果能够很好地注意这些因素,让幼儿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引导幼儿抵御不利处境,他们就会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弹性,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很好地应对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心理弹性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的意义.基于心理弹性理论逻辑,可以从探索保护性因素、减少危害性因素、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不断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4.
心理弹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能有效地抵御自身受外界压力而产生的心理负担,促进个体向良性、正方向来适应环境。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调动学生潜能抵御能力、发挥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引导学生超我认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放缓、抵御心理压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高职学生的就业挫折现象反映了当代就业挫折教育研究的病理性取向的不足。从心理弹性理论的视角审视就业挫折教育,可以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弹性的内在保护因素,发展高职学生的外在保护性因素,进而提高心理弹性理论指导高职学生择业挫折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教师心理弹性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原因,除了由新课改所带来的外部压力这一直接诱因外,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其中面对压力、挫折仍能适应良好的能力——心理弹性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因之一。因此,重视教师的心理弹性的塑造和加强,对推进新课改的进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心理弹性研究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是其心理弹性的两大影响因素,所以把“心理弹性”这个概念引入到大学生群体中来,探讨其心理弹性,希望能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指导,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心理教育向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美国学校心理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教育的人员上需要全体(学校、家庭、社会)动员起来;在学校心理教育的内容上实行多方面与多层次相结合;学校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实行课堂教学与心理服务相结合;要建立起专业、规范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心理弹性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力使大学生在面对困境时,能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顺利度过挫折与压力。本文针对如何干预和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能力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育自我效能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学生活动四方面提出了具体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