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修辞的作用体现为一种美感。它会使论述文更加准确、简炼地阐明论点;会使记叙文更加形象、生动地写景状物;会使诗歌更具神韵,光采夺目,以致开拓出更加深广的意境。古代文人十分注重和讲究修辞,字斟句酌以冀完美的表达效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耐人寻味的“斜”,不仅描摹出燕子随风飘浮的状态,还将燕子轻勇与顽皮嬉戏尽现纸上。如果作者拘泥于词性的对仗,用一个动词“飞”,那么原诗中燕子摇曳生姿的韵味便荡然无存。修辞讲究炼字、炼句,用好一字常会满堂生辉,这决非夸张。  相似文献   

2.
《燕子》(八册)是一篇看图学文。作者以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为主题,描绘了一幅情趣横生的阳春美景图。教学这篇课文可先让学生弄清作者采用的由点到面、由近到远的表现手法,并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去观察图画。第一段写燕子的外形特征。作者的观察点集中在小燕子身上,写得十分细腻。燕子“乌黑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似一个个特写镜头,把燕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  相似文献   

3.
师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燕子外形的?(学生自由读课文 ,分四人小组讨论。)生 :郑振铎爷爷写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介绍的方法有点像加法题 ,“和”是燕子。生 :对。羽毛、翅膀、尾巴是小燕子最具有特征的地方。作者用“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这些词语来修饰 ,很形象。生 :作者写燕子尾巴时 ,打了一个比方“剪刀似的” ,特别好。师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 ,说得也很全面学习语言 训练思维——《燕子》教学片段@葛青松 @吴丽华  相似文献   

4.
《燕子》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本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激越。理解和欣赏作者对燕子及春天景色描写的语句是本课教学重点。学习时应抓住这些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在体验与想象中走进春天,品味美丽。一、体验中感悟对于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美、飞行时的美、停歇时的美和春光美的几个重点语句,学习时可以结合每个句子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例如写燕子外形美的句子,用简笔画的形式勾勒出燕子的外形,再抓住重点词语“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可爱”来体会燕子活泼机灵的美;在体会燕子的飞行美时,可以通过表演“斜着身子、掠、沾…  相似文献   

5.
看图学文教材《燕子》选自现代作家、文学史学家郑振铎写的散文诗《海燕》,图文以燕子从南方飞来为主要内容 ,描绘了它的外形、飞行和停歇时的特点。全文不到四百字 ,语言凝练素净 ,意境飘逸俊远 ,言其为惜春爱春颂春精品之作实非溢美之辞。课文首节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作者刻画其羽毛、翅膀和尾巴的特点时紧扣颜色、质地及形状。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在轻巧灵活中透着英俊之气。这样的羽毛、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和谐凑合 ,勾画出整体的“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寥寥数语便描摹出燕子矫健俊美的轮廊 ,形象特点突出鲜明。…  相似文献   

6.
《燕子》是一篇看图学文,其图上的美景就已令人神往:远山、湖水、稻田、盛开的桃花、轻扬的柔柳以及竞相开放的各色鲜花,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燕子。它们或穿插于绿柳之间,或用剪尾、翼尖轻点水面,或歇息于电线之上,构成一幅天然的巨大“五线谱”,给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无限生气,将春光点缀得光彩夺目。加之作者又运用了精当的比喻、生动的拟人和优美的语言,紧紧抓住燕子的形态、动态和静态,将燕子描绘得活泼可爱、栩栩如生,更给人以无限美感。形态美作者抓住最能体现燕子外形特色的“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和“剪…  相似文献   

7.
膀的神韵,用“剪刀似的”刻画燕子尾巴的形状。最后用“凑成”一词综合全段,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主体的雕塑感。在这里,作者巧用一个“凑”字,使画面增色不少,它既传神地表现了小燕子极富灵气的形态美,又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的无比喜爱之情。接下来作者根据燕子的候鸟特点,描绘了一幅  相似文献   

8.
燕子以其矫捷的身姿、欢快的步点和梦幻般的呢喃,成为历代文学作品歌咏的对象,成为中国人心中化解不开的一种情结。台湾女诗人席慕蓉更是把燕子作为结构文章的线索,作为自己心声的代言人,以清新、质朴的文字,将郁结胸中多年、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细腻、含蓄地表达出来。文章虽题为“燕子”,却不从燕子写起,而是由一段歌词引出父亲的两个“好可惜”,然后宕开一笔,写自己在乡间生活的经历,写看见燕子后内心的感受,文章也由此埋下了伏笔,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一个“谜”。作者在描写燕子时饱蘸着情感:那只站在电线上、黑色羽毛、双尾似剪刀的小鸟,…  相似文献   

9.
小语十册《燕子》是一篇看图学文。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对燕子的外形特点作了这样一番描述:“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八册《燕子》一课节选自郑振铎的散文《海燕》。原作采用“联想和比拟的手法”,借海燕的可爱形象,抒发了作者“旅欧途中”“思乡念国”的情怀。经过课本编者的节选和修改,变成了现在这样一篇完全独立的赞颂美丽的春天的短文。文题是“燕子”。文中具体描写了燕子“俊俏”“可爱”的外形,“活泼”“伶俐”的动态和富有诗意的栖息。小小的、三三两两的飞燕,以它独特的舞姿和“唧,唧”的乐声出现在烂熳的春色里,使春光更显出无限的活力,令人振奋,发人遐想!全文借燕子赞颂了美丽的春天的生趣。课文中“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一句  相似文献   

11.
一、图文对照.品析外形描写.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状物的方法。教学第一段时,教师首先出示小燕子外形的挂图,让学生观察、描述小燕子的外形。然后指名读第一段,看看作者观察小燕子的什么,怎么观察、描述的,与我们的观察、描述有什么不同。这样,通过图文对照品析燕子的外形描写,学生就会体会出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抓住了燕子的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分叉这些突出的特点,简单几笔勾勒出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也掌握了“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状物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  相似文献   

13.
工作中我曾听过这样一节幼儿园大班画“燕子”的美术课。其基本程序如下。 1.猜谜语引出学画燕子的教学内容。 2.出示范画,教师讲解画面。 (1)画面上有大燕子、小燕子;  相似文献   

14.
刘庆邦发表于第9期《山花》“头条自荐”的短篇《燕子》,仍是作者多年来执着经营的矿区故事,质量略低于作者的水平线。一次鬼使神差使小女孩燕子将矿工林志文误认为父亲,林志文遂与燕子的母亲宋小英隐藏了燕子父亲的死讯,三人俨然一家。刘庆邦不直接呈现矿难之痛,而步步推进燕子那令人心酸的幸福,真可谓让阅读过程悲喜交加。在显然的矫饰性的行文中,刘庆邦依然给我们带来了微薄的暖意。  相似文献   

15.
燕子从庄周家飞来,带来了庄子哲学。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于是,在燕子眼里,人类和它是平等的,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共生,“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哲理是本文睿智的结晶,作者将燕子和麻雀的不同之处确定为两个字:距离。文中用了这么几个词,“伎俩”“狡诈”“摸透”等,对燕  相似文献   

16.
三月春光明媚,大地披上了一层新绿,可那些可爱的燕子去哪儿了呢?我们是读着燕子的诗长大的。小时候,我们仰望蓝天,目光追逐着在天空中飞翔的燕子,用稚嫩的童声念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相似文献   

17.
《燕子》首节中有这样的状物描写:“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倘若学生能在看图学文中体会作者借“一身”、“一对”、“一个”显示了由周身到局部的描写顺序,那当属可喜,但还不够透彻。大家知道:语言塑造的形象都为读者提供了一定的再造余地。我们应根据这特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媒介,合理地再造句中形象。为此,可先发问:“燕子全身的羽毛都是乌黑的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燕子的腹部和喉部就分别为白色和橙色。接着再问:1.作  相似文献   

18.
一、第八册教材为什么删去“习作例文”?二、课文《燕子》是借燕子赞美春天,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图文结合地进行学习?三、《梅雨潭》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看梅雨瀑景象的?四、课文《心愿》是写谁的“心愿”?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愿?为什么有这样的心  相似文献   

19.
《燕子》一课中为什么用“几痕”而不用“几条”、“几根”或“几道”“几痕”一词,取系上下文来理解,意思是指电线的几条。但作者为什么用“几痕”,而不用”几条”“几根”或”几道”呢?过是作者遣词造句准确、形象的表现。《新华字典》对“根”、“条”、”道”都有...  相似文献   

20.
《燕子过海》(浙教版第五册)一文记叙了一群南飞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畏艰辛、昼夜奋飞的情景,赞颂了燕子的勇敢顽强,寄托了作者对燕子的无限怜惜与崇敬。文章语言凝练,饱含深情。“言简情浓”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设计追求的目标。在真情的激荡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朗读、品悟、表达等诸多训练,并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洗礼和升华。为达到这一目标,本课教学可设计三个流程。一、创设情境———入情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