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四篇课文,所写内容都是人物,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体会。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侧重人物的品质感受。落实“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发现人物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小语第八册看图学文《小球门手》是一篇描写人物的神态,展现人物的内心,从而突出课文主题的绝妙文章。课文开篇就描绘了一幅即将开始的足球比赛。这场比赛吸引了住在附近的小弟弟、小妹妹及路过的大个子叔叔。“这场球踢得太精彩了。”图画及课文虽然都没有出现双方队员激烈拼搏的场面,但却通过对球门手的描绘和对观众的介绍,表现了“留平头”的小球门手是课文及图画的中心人物。他那“尽管在上回守门  相似文献   

3.
本课文以“书”为线索,叙述了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鲁迅先生送书给一位青年汽车售票工人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和青年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感激。在写法上,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篇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本课时,可采用如下步骤。 一、抓住重点句弄清故事背景。 结合课文第一节,让学生知道课文中所说的书是“对中国青年有重大的教育意义”的书,包括鲁迅先生自己出钱印的《毁灭》和曹靖华翻译的《铁流》.  相似文献   

4.
《军神》是六年制第九册新选入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做眼球摘除手术时 ,拒用麻醉剂 ,以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坚持做完手术 ,被沃克医生誉为“军神”。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过多的叙述与渲染 ,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神态描写 ,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一、整体感知 ,初识人物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要入眼看得快 ,入脑想得快 ,边读边想 :谁因为什么事被谁称为军神?然后出声朗读 ,练习将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 ,并在自己感兴趣或有疑问处做上记号。本组课文阅读训练项目要求“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长期训练 ,才能使学…  相似文献   

5.
毛朋华  黄蓉 《云南教育》2005,(13):16-16
《放小鸟》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写“我”放飞一只小鸟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教学这篇课文,可通过创设情境,再现课文画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鸟儿,走近人物,在多种形式的对话中感受情境,感悟情感。  相似文献   

6.
《诺言》以人物对话展开起伏动人的情节,以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鲜明的主题,这是课文在构思上的突出特点。课文讲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为信守自己的诺言,以顽强的毅力坚守“岗位”的故事。作者没有采用第一人称的铺陈叙事的写法,而是把“我”作为连缀这个故事几个情节的主线,置“我”于事件之中。课文的情节是通过三对人物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要求: 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找出课文重点部分,联系全篇进行学习。掌握通过重点理解全篇的各种阅读方法。在理解课文中,学习主要人物的高尚品质。二、主要教法: 抓住课文的重点和特点,采取逆序教学法,分层深入阅读。以读为主,以议为辅,以讲为导,先从课文整体上理解重点部分,再通过重点掌握全篇。三、教学步骤: (一)导言:第一节课我们抓住了课题中的一个“和”字,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了段,加了小标题。现在大家再来看看这三个段中,哪一段最能体现课题中这个“和”字?(第三段)。那么,前两段跟“和”字有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小故事是怎样在《将相和》这个题目下联系起来的?表现了两个主要人物的什么高尚品质?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曼谷的小象》这篇讲读课文,通过一头小象帮助中国客人拉车,洗车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端庄、美丽,乐于助人的泰国妇女形象。在文章中,作者并未对要表现的人物大肆渲染,而是通过对环境、人物的外表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品格。环境——衬托人物形象。成功的环境描写,能为人物提供活动的场所,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这篇课文一开头,便展现了一幅色彩斑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语言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教育学生学习三轮车工人急人所急、助人为乐、不计报酬的优秀品质。 (说明:教学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大纲”,更要抓住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兼顾全学期的安排。千万不能按“参考资料”机械行事。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歌颂人物好思想、好品质是这篇课文的特点,也正是学生写作中的弱点。为此,确定了以上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交待学习目的。提问:这篇课文的类型是什么?学习这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中心。请一名学生朗读全文。大家思考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写谁?写他的什么事?作者要歌颂什么?  相似文献   

10.
刘伟 《山东教育》2005,(19):60-61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爸爸带“我”去爬天部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是学习课文的难点。通过人物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所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体会主人公由开始的扰豫、不自信到受鼓舞、  相似文献   

11.
《穷人》是紧扣“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朴实的语言,去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真实的感情,以达到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在于用语朴实,而含义丰富,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掘语言的内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课文开头写桑娜的家,我认为应抓住“温暖而舒适”这一短语,让学生去理解。从课文中的描写来看,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的火还没有熄灭,食具擦得闪闪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了。这和屋外“寒风呼啸”“又黑又冷”相比较,确实显得温暖而舒适。那么这“温暖而舒适”说明了什么呢?这就说明了尽管家境贫困,生活艰辛,但桑娜却把房间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表现了桑娜勤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少年闰土》一文,通过闰土对四件稀奇事的娓娓讲述和“我”的感想,表现了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敏的特点。文中“我”和闰土是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体现课改理念,突出自主探究。一、揭示课题,引导自学课文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后,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明确三项任务:(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提出疑难问  相似文献   

13.
课文分析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讲读课文,通过记叙王若飞同志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的英勇斗争,表现了王若飞为党的事业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让人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时,重点  相似文献   

14.
“背”了再“备”。文本的表现方法几乎“自动化”般从教师脑中弹出。 《画家和牧童》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故事情节引人人胜,语言充满童趣童真,人物角色个性鲜明,读来朗朗上口,细品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5.
《将相和》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题材是写人的,详细具体的叙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注重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认错的精神,说明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和加强团结。从教材特点和读写训练的任务考虑,教学这篇课文要教给学生“抓住人物特点”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莉 《学周刊C版》2010,(9):114-11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教学要落实“让学生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这一目标。这篇课文是叙事写人的文章,通过记叙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执着痴迷是法布尔成功的秘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月光曲》这篇课文,描绘的意境清幽,感情丰富。抓住心灵与艺术双美的契合点,按照“人物的心境——弹琴的情境——乐曲的意境”领悟贝多芬不同凡俗的情怀。一、感受“闻曲入境”的心境课文一开头,就从形、声两方面给贝多芬散步创设了幽静的环境。阅读时想一想“幽静”表现了什幺  相似文献   

18.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是学习课文的难点。通过人物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所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体会主人公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鼓舞、坚定决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是突破难点的关键。一、入情入境,读好第二自然段爬天都峰之前“我”的心情怎样?首先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自读自悟,…  相似文献   

19.
一、回顾旧知 授之以法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少年闰土》一课写人物的方法,知道课文是通过写闰土到“我”家来管祭器时同“我”的交往这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的,具体写了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语言(给我讲了四件事)和行动(看瓜刺猹),表明了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选自科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小青蛙为中心人物,通过它的思考和行动探究“做什么事最快乐”的内涵,最后阐释了做力所能及的、对别人有帮助的事就是最快乐的理。这篇童话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文中人物角色多、形象生动、趣味性强,非常适合学生朗读,使学生在不同语气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