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上,常常出现一些泛语文、窄语文、非语文现象,让语文界忧心不已.语文课堂的低效现象症结在哪儿?如何让有限的40分钟高效起来?需要我们在深入的追问中探求清晰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新课标和正在实施的语文课程改革,给长期以来死气沉沉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空气和勃勃生机.广大语文教师在努力探索、寻求一种能体现新理念、新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专家学者们也纷纷献计献策.这次课改的力度之大是近年来所未有的,它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民主和谐,灵动活泼,异彩纷呈.但是,我们在看到很多教师大胆创新、张扬个性、追求教学风格的同时,也应看到有的教师追求"虚伪的美丽",使得语文课堂充满了喧嚣、浮躁和形式化的流程.  相似文献   

3.
陈军 《考试周刊》2008,(24):22-23
<新课程语文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价值现,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来进一步拓展延伸语文知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有益于丰富学生的人文观和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收视课,是语文教改"课内外衔接"实验中的一种特色课型.为了打破山区学生信息闭塞、孤陋寡闻的落后状况,我们把电视机搬进了语文课堂,让学生通过收看相关内容,开阔视野,沟通山里山外世界,生动、形象、便捷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5.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味"缺失,主要存在以下原因:语文课堂变得更像舞台而不是学习平台;语文课堂过于偏重语文的人文性而忽视其工具性;课堂教学滥用多媒体课件等等.笔者在本文中论述了相关解决策略,即语文教师要精心备课,备出语文味;认真授课,上出语文味;作业设计,体现语文味;重视实践,练出"语文味",让"语文味"真正回归语...  相似文献   

6.
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借着改革的春风,异彩纷呈,着实让人兴奋。当我们沉浸在这些美景,欣喜振奋时,有些现象也应引起我们的深思:语言文字的训练少了,一些花哨的、非语文的东西大量涌入了课堂,使语文课堂失去了本真。笔者认为: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应先为语文课堂“瘦身”。  相似文献   

7.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的地方去掉."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语文课也要尽可能地把不是语文的或不具有"语文味"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可谓是"删繁就简一树花""削繁去冗存真淳".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我们就要做减法,减去那些附加在语文身上的种种"外加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美味。  相似文献   

9.
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与纽带,是学好语文的根本方法.让学生读得文通字顺、琅琅上口、入情入境、自然生疑,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永远充满活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乐学"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老师上课时会设置导入环节,好的导入会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走进语文课堂.笔者在语文课堂上尝试使用"微活动"导入,即每节语文课上课伊始的三分钟(下文统称为"课前三分钟"),做一个小小的语文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经过日积月累,我们的三分钟微活动已经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相似文献   

11.
陈洁 《教育文汇》2003,(7):32-33
纵观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传统的语文课堂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语文是与现实生活有天然联系的课程,所以在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呼唤生活的回归,让语文课走向生活,让生活与语文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教师通过美感的语言熏陶学生的诗情,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体验文本的情感。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努力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诗意地栖息。  相似文献   

13.
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大多被遮蔽,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桎梏了语文教学活动,"课堂导语"阻断了语文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分割了语文教学活动,"德育教育"标签化了语文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澄明遮蔽,还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开创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现今的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自主探究"百花齐放"、生活语文"花样百出"……所有种种都被看做是新理念的生动演绎.可浮华背后,认真审视、反思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我们却能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华丽的臃肿:很多教师仅仅是模仿了课改的"形",未真正领略其"神".似乎大千世界都可以让语文课堂来承载,而承载的结果是面面俱到,又面面不到,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在语文教学"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坚持"真实、扎实、精致",让语文课堂教学"固本清源显本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是充满独特韵味的所在,语文教学也有其特有的"语文味"。然而放眼当下的语文课堂,哗众取宠,舍本逐末,流于形式的语文课堂仍占据一定的市场,这不仅背离了课堂改革的初衷,更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弱化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返璞归真,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应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美的:美的辞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特级教师盛新凤所崇尚的“和美教学”,更让我们明白了,好的语文课堂应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审美享受,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把语文学活了,学美了.  相似文献   

17.
我当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已十年有余,对现今语文教学情况堪忧.语文课堂中出现了种种怪圈:学生无读、厌读、假读、浅读现象占领着我们的课堂;教师仍然讲得太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18.
有位名师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所以教师应该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就要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那么,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又是怎样的教学境界呢?笔者就自己在语文课堂中的思考与探索,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19.
想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最重要的是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需要教师通过“搭设舞台”、创设情境、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在低年级语文课中,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追寻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动感地带",让学生有目的地"动"进来,从而打造活泼、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