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静  张友芳 《职教论坛》2006,(18):14-17
“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是德国面临新时期挑战而推出的课程模式,其课程构架与相应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模式。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按照“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进行了三年多的试验,尝试模拟实际工作过程,制定“教学工作页”实施教学,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试验取得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也提出了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20世纪职业教育课程几经改革始终未能跳出学科体系的樊篱。为创立更能适应知识社会需求、真正体现职业教育职业属性的课程模式,1996年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职业学校使用的被称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指南。所谓学习领域的课程指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1998年马格德堡大学巴德(Bader)教授及慕尼黑大学斯罗安讷(Sloane)教授通过两个典型试验,进一步细化了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方案,其目的在于对以要素形式、结构取向和认知复制构成的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强调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性知识——经验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学科体系知识不应通过灌输而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这一课程方案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具有整体性、合作性、个性化的特点。工作过程导向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主流方向.遵循“行动领域一学习领域一学习情境”的开发路径。国家级精品课程《商务谈判》采取的是典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即以商务谈判典型工作过程与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商务谈判典型业务的逐步深入为台阶,以培养商务谈判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为主线.对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标准、学习情境、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4.
文摘荟萃     
“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特征与问题姜大源在《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撰文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对“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一元”———职业学校的课程模式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尝试。改革的核心,是用“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取代了沿用多年的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模式。“学习领域”是指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它是按职业任务设置与职业行动过程取向的,它包括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相应的学习时间三部分组成。“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核心部分具有三个显著的教学特征:1.行动导…  相似文献   

5.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及其教学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职业教育在新的“学习领域”课程指南中明确规定,“学习领域”课程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而工作过程导向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础。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设计必然要注重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过程进行工作情境设置,以明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其目的在于使职业教育培训能更好地适应工业发展中注重工艺流程过程的需要,以及技术创新和机制改革的需要。本文在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作了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高职课程开发要经过“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做”的多次循环。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上达成了共识,提高了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套路——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3343”双循环式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模式;在学习领域的转换与构建中,成功运用能力递减法(逆向)、能力递增法(顺向)和能力分担法,创新了课程开发方法;洋为中用,改革创新,探索了中国高职教学的课程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是目前高职课程改革的趋势.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的本质可简述为“行动领域一学习领域一学习情境”。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换,即校本课程的设计,就成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商务英语交际》课程作为商务贸易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英语+商务”的综合技能性课程。在工作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情境设计。让学生能在完成商务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英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掌握商务工作技能,实现课程的综合技能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学习领域课程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即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具有传统课程模式不具备的特征和优势。学习领域课程的主要特征包括学习过程的工作性、教学场所的生产性、教学人员的“双师”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素质培养的全面性、学生角色的中心性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学习领域课程建设与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9.
探索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内涵和课程模式与专业的关系,从专业口径角度出发,提出了窄口径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和宽口径专业“平台——模块”课程方案,以解决不同专业的课程模式,并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实施时存在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该文针对目前高职课程“种类繁多,但学时紧张”的现状,尝试站在.NET全局的角度对.NET课程体系进行整合。然后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思想对整合后的部分课程进行重构.整合后的.NET课程体系将有效缩短教学课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应电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构建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借鉴和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高职学生智能特点及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际.重构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对应电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进行归纳与整合后形成行动领域,然后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经过改革试点表明,采用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和行动导向教学后,能有效解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下,新课程“分析检验工作概貌”的课程开发和项目化教学设计成果,并给出了课程教学组织和课程评价方法的建议。课程教学实施表明,课程项目和任务设计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以校企台作为基础,经历了从同步课程、协调课程、自主课程模式到“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演变过程。在校企合作关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国;教师职前教育密切 关注学校教育需要 当前,英国中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都强调教师教育机构要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教师的“所有培训课程必须包括学校工作和教学实践的主要方面”,在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上也注重与中小学教学相联系。目前,英国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教师职前教育模式:一种是学科专业学习与教育专业训练同时进行的模式,简称“4+0”模式,它以“教育学士学位”课程为代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正确的方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需要从任务载体的选择、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考核环节的设计等五个方面开展学习领域设计,并以“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情境为例实施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教研室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业务指导部门.其工作核心是听课、评课,并通过命题考试管理教学工作。在强调“校本教研”的今天.教研工作不再是自上而下的检查、评价了.应该转变传统管理的职能,加强服务意识:一是提出并协助组织实施课程更新与发展的建议.指导并帮助学校按照国家和地方对课程的规定,以及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均衡设置课程.协助学校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7.
通信类高职新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基于高职教育课程理论,探索了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及课程的开发路径,在分析通信类高职课程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职业技术实践活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目标.开发出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学习领域的新课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车床加工”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避免了传统职教课程中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弊病,设计和开发的过程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为‘‘工学结合”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课程实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习领域是一种根据职业任务和工作过程而设计教学主题单元并组织教学的课程模式。本文对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所涉及的三个基本要素——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通过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从教学内容设计到教学组织安排的完整过程,对我国职业学校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数控驱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护》教学模式探讨专业学习领域为突破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选用了“直流主轴转速不稳故障的检修”等8个以“过程性知识”为主的学习情境;按照数控设备维修工作过程,采取行动体系模式,串行地安排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