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东晋书法、绘画、雕塑和音乐等艺术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相对于艺术的繁盛,东晋的诗歌则有相对衰落之态。原因有:一、东晋文坛吹起的一股玄学之风,减少了文人的诗歌创作激情;二、东晋文人偏安江左的苟且心态,对东晋文学也有直接影响;三、东晋文人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诗歌的创作群体缺乏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对谢灵运山水诗影响最大的是汉魏西晋诗歌和东晋玄言诗。但汉魏西晋诗歌和东晋玄言诗怎样促成山水诗体的形成 ,谢诗与玄言诗有哪些本质的不同 ,谢灵运在山水诗形成阶段有哪些杰出贡献 ,这些问题还有待学术界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文章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上述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些观点和看法对客观公正地评价谢灵运的历史地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东晋是玄言诗流行的时期。玄言诗因以枯燥的说理代替形象的塑造,辞雕旨虚而日益遭到遗弃。东晋诗人将山水诗引入玄言诗中,清新细致的景物描写和玄远虚灵的意境使诗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随着山水描写成分的逐渐增多与玄言成分逐渐减少,山水诗最终取得了独立的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4.
东晋时期的诗的理趣美,是我国诗歌美学的重要内容。陶渊明在诗与理的结合上作了艰苦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实验。  相似文献   

5.
东晋是充满哲理与玄思的时代,在当时的文学创作领域中,玄言诗流行诗坛近百年,这种诗歌的特点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大多从抽象的玄思入手来阐释玄虚的哲理,缺乏对生命的深切感悟,在艺术上也不注重对感性形象进行直观描绘,景情理游离,语意晦涩,破坏了诗歌以艺术形象为表现手段的本质特征,不符合人们对诗歌美感的要求,因此缺乏感染人心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赵惠清 《甘肃教育》2006,(3A):29-30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陶诗则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他成功地将诗歌与日常生活结合,开创了田园诗题材。田园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也构筑了他以及后世文人士大夫痛苦勘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相似文献   

7.
卢宁 《天中学刊》1998,13(3):30-36
东晋僧诗是义解僧和译经僧的诗歌创作。由于义解僧与译经僧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不同使命,这使他们对佛教文化及中土文化的把握和理解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了他们各自诗歌风格的不同。东晋文坛玄言诗的盛行,启发僧人将佛理引入文学,以文学形式表现佛理是东晋僧诗的基本特征。佛理进入文学的负面效应是诗歌的抒情审美内质的淡化,这使经文偈颂与僧诗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间接影响了僧诗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8.
作为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东晋名士风流呈现出高度的诗性与艺术美。以?世说新语?为媒介,以风流蕴藉的人格趣尚为契合点,李白对东晋名士风流采取了一种诗性的接受方式。其飘逸不群的人格气质、入仕方式的设定以及平交王侯的干谒心态都与东晋名士风流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将东晋名士的逸兴勃发和任乐精神纳入到诗歌创作中,形成了飘逸俊发的诗歌风貌。  相似文献   

9.
玄言诗是东晋诗歌的主流,从诗史来看,这是对魏晋以来以玄理入诗的这种非主流诗学的发展的结果。两晋以来玄学的发展,特别是东晋时期玄佛合流,对玄言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玄言诗学也有一个发展流变的过程。对这一诗史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玄言诗学的基本内涵,理清两晋诗歌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论东晋玄言诗的抽象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玄言诗,主要是用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写的.本文从逻辑学的角度,探讨了它的特点。第一,它的语词表达的多是玄学概念,这些概念非常抽象,内涵又不大明确,因而显得深奥难明。第二,它的语句充满了判断单句多是简单判断,复句往往采用复合判断中的负判断,还有一些判断属于辩证逻辑的判断。第三,全篇充满了推理与论证,其论题多是玄学的普遍概念,其基本论据不是具体事物,而是一些玄学原理。因此,这些诗歌变成老庄哲学的讲义或注疏。  相似文献   

11.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至西晋三百余年间,僧诗可说是一片沉寂。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释子诗作起自东晋的康僧渊。这以后,僧侣们在修持之余,续有所作。至隋为止,有诗存世的释子诗人约40名,诗歌90篇左右。综观这些诗作,教理的宣扬是它最基本的主题,宗教制约,始终是这些  相似文献   

12.
谢混《游西池》在晋宋诗歌变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但限于史料匮乏,历来对其探讨较少。通过对现存史料的考辨梳理,西池应在建康城内吴旧宫太初宫的西面、东晋建康宫的西南方,是六朝重要的皇家园林。此诗当作于谢混任中领军、领军期间的义熙二年(406)至义熙六年(410)五月,最有可能作于义熙四年(408)之秋。诗歌旨在借西池美景书写人生的忧思,具有东晋诗歌渐由玄言向抒情回归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同其他事物一样,在诗歌史上,四言诗也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东晋末年诗歌向着“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方向一直发展,并且出现了像陶渊明这样的诗人,使此时的诗歌艺术出现了些许的复兴气象。从陶渊明入手可以揭示晋末四言诗发展的必然命运。  相似文献   

14.
论东晋前期南北佛教的交往周健本篇论述从东晋建立到前秦灭亡这一阶段南方和北方佛教界的互相交往。在后赵时,南北佛教界就有了联系。后赵灭亡后,释道安僧团南下,对东晋佛教发生了重大影响。释道安在襄阳和关中以及前凉建立了友好关系,从这些地区收集了许多佛经。他到...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真”作为一种诗歌意象在他的诗歌中多次出现,究其内涵,就是朴实无伪的自然本性。陶渊明的复杂思想、独特个性和他的出身阶层以及当时的生活环境都促使他在人格上追求率真朴实,在诗歌创作上也形成了一种描真景、抒真情、表真意、悟真理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6.
游仙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诗歌样式,在东晋时期蔚为大观.东晋诗人郭璞一生儒道双修,他的绝大多数诗均以游仙诗命题.游仙是他身处乱世,欲仕无门,欲隐不甘的一种精神超越,游仙诗是他仕途念想的诗性表达.  相似文献   

17.
孟献超 《现代语文》2006,(12):103-103
诗歌是一种凝炼地反映社会生活、强烈地抒发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节奏鲜明的学样式。充分应用这些诗歌材料进行语教学,对于加深课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语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晋中期,玄言诗风靡一时,《兰亭诗》就是一例。诗歌以散怀山丘为共同主旨;散怀山丘的途径是:直接领悟玄理,与古人思想共鸣,感受山水之美;诗歌又有文理喜好等方面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作者背景。诗以抒发感情为主,理解诗歌就要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作者的感情是与作者当时所经历的事情和所接触的人物密切相关的。任何感情不可能无事而发,无人而生。因此,理解诗歌的感情就必须理解诗人当时的经历,亦即诗人作诗的背景材料。   如初中语文第三册中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讲这首诗至少要向学生交待以下几个背景材料:一是王维的个人材料,二是元二的个人材料,三是安西都护府的有关材料。只有向学生讲清了这些材料,才能充分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体现出来的消极与失意的感情。   抓住诗…  相似文献   

20.
东晋哲理化诗歌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一是以诗演理的理语诗,二是缘理赋诗的理境诗,三是引思入诗的理趣诗。哲理化在诗歌中表现的层次不同,其艺术价值和对诗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研究中对它们应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