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网球运动如何如何好玩,但我从来没有亲身尝试过。那大约是五六年前吧,打网球被某些好事者冠之以“贵族运动”的美名,我不是贵族,自然对之不敢存非分之想。 去年夏天,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朋友带我到网球场,戏说要让我这个书呆子也沾染些贵族气息。接过朋友送给我的木质“航空”球拍,站在球场上,随着朋友  相似文献   

2.
最近初识一位朋友的朋友,听说我是网球教练,就非常自豪地对我说:“虽然我没打过几次网球,但我对发ACE球已经颇有心得了!”我无言以对。 如果说ACE球是个误区,尤其是业余选手的误区的话,它的制造者也许就是全世界的网球解说员了。而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ACE球就是速  相似文献   

3.
写下这些文字只为和网球爱好者分享心中那份对网球的执着,也希望我这份执着可以让更多的人喜欢网球,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我的父亲是一名业余网球选手,他是在我6岁那年开始打网球的,于是我也从那么小就开始接触网球了。当时,小小的  相似文献   

4.
我的最爱     
《网球》2006,(10)
上个世纪90年代,当一身摇滚打扮、留着长发的阿加西在美网成功夺冠,双腿跪地、掩面痛哭的那一刻,让我认识了网球,同时也爱上了这个使众人魂萦梦绕的网球运动。时光荏苒,一晃10年过去了,我也从当年的花季少女成为现在的成熟女人,当年少女时的偶像已在我记忆中慢慢淡忘,可我对网球运动的情结却一如既往地钟爱有加,并最终使我不由自主的参与进来。两年过去了,虽然我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不是学习网球的最佳时期,但对网球的挚爱,让我不断努力着,球技也在随着汗水的流淌逐步提高。可是隐隐中,每每在球场上,自己总觉得还有一丝丝遗憾;每每在汗洒挥拍中,似乎还觉得缺点儿什么?  相似文献   

5.
我喜欢打网球。网球运动不仅使我有了强健的身体,也陶冶了我的心灵。网球和网球球星们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相似文献   

6.
任科 《网球》2013,(7):85-85
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步伐;十年,一个征程;十年,一个梦想。网球运动陪伴了我十年,《网球》杂志伴随了我十年。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十年网球对于漫漫人生或许只是开始。网球现在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次接触网球运动,先要从《网球》杂志说起。2003年我顺利考入了体育界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入学的第一天我从学校的报刊亭买了一本《网球》杂志,当时的这期刊物封面是瑞士球王费德勒,纪念费德勒首次夺取温网冠军,初次品尝到了大满贯的滋味。也正是这期《网球》杂志让我从内心深处迸发出  相似文献   

7.
1.我是《网球天地》的忠实读者,得知杂志扩版非常高兴,希望在此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个人资料如下: 陈曦,女,白羊座,偶像:格拉夫、阿加西,心愿:结交天下所有喜爱网球的朋友。 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职业中专2001级法律文秘班27号信箱。 2.我出生在网球之家,父亲是一名业余网球运动员,也是我心目中的榜样,他引导我走上网球道路。 我现在还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杨轶光,绰号“天才”,网名休  相似文献   

8.
值《网球天地》问世之际,编辑部的同仁为了推动老年体育运动,要我在刊物上谈谈我是怎样喜欢上网球运动的。 我年近古稀,十多年来坚持网球活动,的确给我带来不少好处,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同时,使我有了一个十分健  相似文献   

9.
翻开每一本论述网球心理的书,我都会被作者们的苦口婆心所打动,同时也深深为他们展开的网球的另一个世界所吸引。幸亏我是个愿意学习的人,在大部分业余球手甚至部分职业选手都认为网球不过只是个体力加技术的活而拒绝用更多脑筋的时候,我把一本网球心理的书奉为圣经。我对自己说,我相信心理素质…… 我在去南京之前,也算是一个有一点比赛经验的常州冠军,现在回想起来,不过是我本身的运动能力强于在常州的其他伙伴而已,加上一点手感我竟成了“常胜将军”。直到1997年5月,我才在常州输了一场比赛,而当时我已经开始把所有的时…  相似文献   

10.
我的网球梦     
关于我的网球梦,一切都得从网球教练这一工作说起。 1994年我从成都体育学院毕业,回到了我的故乡抚顺。带着一股热情和激情,我投入到当时条件艰苦的抚顺网球队的教练工作中。在摄氏零下二三十度的冬季,我和队员们还在室外球场上刻苦训练。其实我当时比队员大不了  相似文献   

11.
李志安 《网球天地》2009,(9):108-108
2002年一个偶然机会,在朋友订阅的《网球天地》杂志上,我认识了杨曾宝。《静寂的网球之音》讲述了杨曾宝作为一名聋人运动员在正常人参加的全国比赛中夺得冠军的故事。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新体育》2005,(1)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愿意去尝,起码是勇敢的。在这点上,李娜是坦率的、是诚恳的,亦是真实的。   记者:经历过从羽毛球到网球,退出与复出。网球带给你的快乐多,痛苦多?  李娜:网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很复杂,又爱又恨,从小就是父母为我选择网球这条路,并非是自己的意愿。随着自己越来越成熟,就越感觉对网球了恨没有别的,因为它占据了我生命中太多的东西,然而它也带给了我经济入,我也说不清楚对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   记者:退役后,你选择了家乡的大学。对大学生活,你曾经有过怎样的憬?  …  相似文献   

13.
一年前看到褚松教练从美国移植过来的速成网球教学法,觉得很具科学性。后来我用这个方法引导了不少人加入到网球运动中。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热爱网球,现将这个方法介绍给大家,如果你有朋友想学网球,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4.
文俪原 《网球》2013,(7):79-79
《网球》杂志十年了,编辑们的约稿让我开始回忆,许多相关的片段从脑海的一角源源不断地在我眼前展现。2000年,央视体育频道组织拍摄30集网球教学片,我在其中做动作示范。随着光盘和视频的流传,全国各地有不少网球爱好者慢慢熟悉我的打球动作。2003年《网球》杂志创刊初期,我经常为杂志网球教学文章所需的配图做示范。再到后来,偶尔也会连图  相似文献   

15.
赵春昊 《网球天地》2008,(9):138-138
命运好似注定要让我的网球故事变得与众不同。2002年,上海迎来了一项相当重要的国际性赛事——网球大师杯赛。因为是一名网球铁杆粉丝,也有心要为上海举办这样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热爱网球的大学生,想通过《网球天地》广交天下球友。我的个人资料:印臻,男,18岁,5年球龄。我的心声:喜欢的球星就是我自己,我期待着同龄朋友  相似文献   

17.
王黎  班健图 《网球天地》2011,(9):132-133
每当我看到《网球天地》杂志“休闲吧”栏目呼吁读者大胆讲出自己与网球的故事时,心里总是痒痒的。我打网球十几年了,也想讲讲自己的故事。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银行工作,天天与数字打交道,几十年来写惯金融数据分析报告的手猛然提笔写故事,还真有点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8.
编与读     
《网球》2006,(3)
特别感谢贵社两年来为我们提供的每一道丰盛的网球大餐!我想问一下,还有没有2004年8月的《网球》杂志,虽然时间有些久了,但我想知道那一期的杂志里是怎样描写费德勒的。——褚京莉/北京《网球》:谢谢褚京莉朋友的鼓励。杂志社里的过刊每一期的数量和折扣价格都不一样,有的过刊只能寄希望于某地的经销商那里看看有没有存货。计划购买过刊的朋友请直接致电《网球》杂志发行部,电话是010-81952120。  相似文献   

19.
我爱上网球运动,得益于赤峰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几位老朋友的支持。1989年初,我从学校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市老年体协的领导同志建议我从事网球健身运动,并为我提供一把网球拍。孰料,从此我竟和网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网球是一顶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一招一式均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不下一定功夫从基本功练起,真正娴熟掌握技术不太容易。因此,初练时我不急于上场,坚持天天对着墙打,练习手感和挥拍动作。经过两年多的对墙“苦练”,动作定型后开始进入场地练习。以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深爱着网球运动。从5岁起我就开始打 网球,57年来我一直离不开球场。我手中的 “武器”,也从30年代的木制球拍演变成了超大拍面球拍。我母亲多罗西(Dorothy)是个很不错的网球运动员,她在球场上是个不好对付的对手。大约70年前,她曾在摩里恩获得过全国青少年比赛的亚军。我母亲的叔叔琼·韦尔(Joe Wear)曾在1935年当过美国戴维斯杯队的队长。那时的队员有唐·巴奇(Don Budge),威尔默·艾利森(Wilmer Alison),吉恩·马科(Gene Mako)和约翰·范·里恩(John·Van·Ry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