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商业空间需要用不同的风格与个性吸引顾客,促进销售以追求最高利润为目的的,这是商业设计风格、选址与布局的原则。顾客是商业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设计风格、建筑布局与城市人口分布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城乡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聚落选址和布局的演替是城乡一体化过程的必然结果,它客观上表现为:发达地区的聚落由点状分布向面状分布演替,欠发达地区的聚落由点状分布向线状分布演替。聚落选址和布局的演替受到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的制约,同时,它也是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现代交通取向、现代市场取向、现代工业取向、现代人口取向是聚落选址和布局演替的驱动力。这些因素共同影响聚落布局模式并加速或延缓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集中分布与分散分布是高校空间布局的表现形态,它们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布局结构演变形成的典型现象,有着特定的成因.一方面,它是高校布局影响“力场”中向心力与离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它是高校布局演变的历史惯性使然,同时也是高校内部发展动力的诉求与外部效应的客观需要.探讨高校集中分布与分散分布模式的成因问题,可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苏州传统民居有着独特的空间形态,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平面布局、交通流线规划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与布局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在分析现代物流中心选址与布局的基础上,考虑物流中心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建立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与布局规划模型,进而对物流配送中心与布局方法进行研究,为物流企业提供优化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千年古镇——余西,南濒长江,因盐而生、因水而存,是南通地区历史上的盐业重镇之一。文章从古镇的发展演变、选址布局、建筑类型和装饰艺术等方面,介绍了余西古镇的特点,分析了余西古镇作为盐业集镇的独特之处,归纳了古镇的建筑特色,并针对其现状阐述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苏州市46家大中型商业健身俱乐部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系统的检验大中型商业健身俱乐部在城市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健身俱乐部在苏州5个区中分布较不均衡,属于分散分布;一般会在主干道上或者交叉路口并偏向于居住区附近选址;区位和交通、土地利用方式、人口数量及密度、人均工资、区域面积等都影响着商业健身俱乐部空间布局和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8.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审视徽州古村落,发现徽州古村落的建村选址、水系统、规划布局、色彩、建筑平立面等深受道教思想影响。深入研究徽州古村落形态与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崇尚自然哲学思想的关系对进一步做好古村落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苏州三十年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发展变化规律入手,探讨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诸方面存在的互动关系,包括产业结构演变、产业布局、产业转移与职业教育规模水平、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互动;对实施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战略、对产学研合作及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开发等具有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7,(6):37-42
分析福建省快递需求、农村快递发展模式以及农村快递布局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引入集合覆盖模型对县域农村快递配送中心进行选址。以漳州市平和县为例,依据集合覆盖模型对平和县快递网络配送中心选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尊重市场差异化、和本土乡镇商超合作以及吸纳农村便利店完善网络布局的农村快递布局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西本土人才萌生于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明清时期广西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的成长,一批广西人才在全国斩露头角。但是明清时期广西人才在地理分布上很不平衡,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从明代到清代,桂北的人才优势地位由于桂东人才的崛起而逐渐削弱,原先曾是人才空白地带的桂西也出产了大量人才,广西人才的分布呈现出由点的集聚向面上铺开的趋势。明清时期广西人才分布的这一地理演变是广西政治、经济、教育格局演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发生变性的原因主要有:遭遇突发事情而变性,大病后而变性和因孝亲行善的阴德果报而变性几种。对变性人的记载,魏晋和明清时期较多,而唐宋元时期相对较少;魏晋时期,人们对于变性人现象的记载显得较为简单,而明清时期记载的相对较为具体而详细;对变性人的态度,明清时期较魏晋时期的舆论更为开放,也更为人性化。相对于魏晋时把变性人现象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明清时期更加关注人性本身。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慈善事业发展最为成熟和完备的时期。在明清国家和地方官员的推动下,明清时期徐州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机构和慈善设施,其中既有养济院、惠民药局等慈善机构,也有预备仓、常平仓等仓储机构以及育婴堂、清节堂等善堂。这些慈善机构和善堂在救济灾荒、保障民生和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徐州地区黄运交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自然山川神、灾害神、水神的崇拜,也有对关帝、文昌帝君等人格神的信仰。民间信仰带有极强的普遍性和功利性特点,官方力量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明清时期的小说中,许多作品都借助了“因果”之说的模式。并且,在这一类小说中对于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刻画上,许多作品里都表现出了人物的命运主导性这一特点。我国明清时期小说中这一类依托“因果”之说、反映命运主导性特点的作品,表现了我国古代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6.
奴仆是中国古代家庭成员中的特殊阶层,地位卑微却又不可或缺,他们在明清家庭小说中有着广泛性的存在.相较于文学研究对于"主流人物"的热衷和关注,这个在历史和文学载体中数量众多、队伍庞大的群体却长久地处于研究者的视野之外.本文试从家庭小说中奴仆之分布、类型、来源、命运诸方面入手,对中国古代家庭蓄奴文化做一探讨和解读.  相似文献   

17.
王翠 《沧州师专学报》2012,(4):66-70,128
中国宫廷养象历史悠久,但宋代之前没有专门的官方养象机构。宋代始设的养象所,隶属太仆寺。此后元、明、清各代均沿袭设置类似机构,但机构名称、职责范围和所属机构时有变更。养象机构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直接产物,对于该机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对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对类书的分类及其对类书文献的著录进行全面的考察,寻找类书演进的轨迹,探求类书在古代中国知识体系和图书目录中的地位.笔者认为类书渊源于古代的抄书,肇始于汉魏,兴于唐宋,而盛于明清.然而从汉唐公私图书目录的分类来看,类书仅仅是子部杂家之附属,自宋代以降,类书已经成为独立类目,并有更为详细的子目分类,由此也突显了类书在中国古代知识体系和图书目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清议传统在中国古代形成较早,是民众向往清明之政的心理反映.从汉魏六朝至宋元明清时期,清议现象一直延续在社会政治和士人心目中,并对古代政治体制、士人风尚、民族文化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社会,妇女择业不占优势。至明清时期,社会结构开始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推动女性参与就业;官府政策调整、社会观念转变以及女性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的提高,促使她们参与经济活动,从事多种多样的社会职业,涉及农业、工商及服务等领域。此时的女性择业形成如下特色:形式灵活多样、择业优势渐显、家务与社会劳动兼有、从业群体扩大和职业层次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