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自我反省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备好课、上好课之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一番反思也是必要的。对于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常见形式便是记"教后记",那么"教后记"应该记什么?记录的这些内容又会带来哪些具体的好处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1 问题提出 "我认为这节课应该这样上"、"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讲"、"我以前上这节课时就这样讲的"等等,这是物理教师在平常备课活动中经常脱口而出的用语,这些说法是基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主观经验判断而得到的.那基于经验的判断有什么不好呢?容易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学情、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等的把握被经验所蒙蔽,不能很好的定位教学,教学效果低下.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更需要的是一种基于实际的准确判断和定位,而不仅仅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要从"经验设计"走向"实证设计".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由于教材是"文选"型,导致其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语文教学是建立在语文教学内容之上的,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避免"泛语文""什么都可以讲"的情况,而应该依据课程目标、依据学生学情、通过教师细读文本来确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即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但作文教学现状是,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生"怎样写"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照应、开头结尾等详讲、细讲,对于"写什么"却是蜻蜓点水,甚至视而不见。因此,效果难尽人意。调查表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普遍存在写作兴趣不大,题材失真、平淡,思维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等问题。作文教学在全面施行素质教育中失却了它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试想,教师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如何找米、积米上,而是大讲特讲如何选料、配料、掌握火候、讲究色香味等,这如何能造就“巧妇”?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历来重视"真情实感",似乎有了真情实感,就肯定能写出好文章来. 不可否认,真情实感在中小学写作教学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唯"真情实感"是尊,则难免一叶障目.何况从语言品质上讲,真情实感类表达是一种比较"弱"的表达能力,是一种浅层面的粗糙思维;从中小学基础教育对语文的学科定位来看,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要培养学生应对现代生活所必须的现代语文能力,显然,"真情实感"在达成这些基本的课程目标时是很无力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看,存在着写作"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错位.  相似文献   

6.
陈健 《考试周刊》2011,(79):54-54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好作文,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作文课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感到疲乏寡味,可谓"隐其学而疲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相似文献   

7.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8.
《教育》2015,(1):8
《教师博览》2014年第9期刊登王旭明的文章指出: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不仅是一门教育课程,同时也是传达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取向和精神品质的课程。但由于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很多人对语文课的认识有偏差。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做了非语文范畴的内容,如讲麦苗跟谷穗的区别、讲大象的身体结构、讲各种自然现象等。在这样的语文课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语文。语文课上应该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千万别让语文教学变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某报上看到了一则转载的消息,标题是《一屋大学生不会写’钥匙”——在高校中强化中文教育是当务之急》。该消息称,在上海交通大学作了一次语言文字水平的测试,总及格率为20%。因而教育界及社会人士强烈呼吁,“强化学生中文素质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语文基本知识要到高校来强化,为时已晚,这是基础教育就应该解决的事,不能在中小学不抓好而到大学再来补课。要讲,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课时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小学教师基本教学能力标准的研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并应用于教师的培养与考核是当前之急需。我国中小学教师基本教学能力标准的研究应该以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发展和新需求为导向,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依据,以教师教学能力概念及其分类的厘定为基础,以规范性(科学性、专业化和可操作性)为原则。中小学教师基本教学能力标准的主体内容框架应该由能力类别、每一类别所包括的项目内容、每一个项目内容的观测点及其每个观测点的能力行为表现所构成。在研制中小学教师基本教学能力标准时应该秉承以教育实践为取向、体现能力本位观、洋为中用和强调中国特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中的古文占了大部分内容,在教学中举足轻重。某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不能掌握古文的教学要领,只是按照中学的传统习惯注重字词等基础教学,效果甚微。要想收到较好的效果,应该根据大学语文的特殊地位,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与鉴赏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古文水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来华学习汉语人数的剧增,中国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接受留学生学习汉语。地方高校在学校影响力、教学条件诸方面缺乏优势。为了克服先天条件的不足,提高质量,地方高校非常重视留学生的针对性教学和过程性管理。中国浙江省台州学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努力探索,逐步形成了符合学校和地方实际、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主要特色是:以非线性思维进行师资的整合和优化,打破专业、课程的壁垒,有效凸显语言学习的专业性,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体现课任教师的适用性,实现教学配置多元化;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地方经济资源、地方文化资源等课外资源,为留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经济和文化提供开放性的学习平台,实现教学平台开放性;在留学生常规管理之外,开展“1+1”活动。使留学生快速融入汉语氛围,了解相关规则。体验人文情怀。实现教学管理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缺乏与中学语文的联系,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注意:1.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情况;2.了解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水平;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语文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争论不休的问题.而要解答"怎么教"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教什么".语文的学习内容纷繁复杂,从思想感情到审美情趣,从社会生活到人生感悟,从语言表达到写作技法都是语文教学内容,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进行教学?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探讨语文的核心价值和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在了解其德育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途径应与其专业伦理发展相结合、与教师群体优秀文化相结合、与有效评价管理制度相结合、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但相对陈旧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观念束缚了学习基础本就薄弱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达成.改变这一现状应当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入手.教师应当着眼于中职教育的特点和当前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军 《考试研究》2014,(4):41-50
对外汉语口语教师是口语教学任务的承担者,也是留学生口语质量的评价者。教师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和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为依据,形成了自己的口语评价标准,并自觉运用于学生口语的评价中。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一线教师作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口语质量时,以"语音"、"词汇"、"语法"三项标准为主,以"流利度"和"内容"两项标准为辅;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这五项标准在评价时所占的权重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肩负着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责任的高师继续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为满足新课改的师资要求,高师继续教育应依托高等师范教育资源,构建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调整课程设置,实现教学内容职业化;重塑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培训专业化;拥有相对固定的师资队伍,建设自己的品牌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僵化与疲软的现状,为激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可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具体为:宏观历史格局下的理论教学专题模式,复兴"中国梦"视角下的主题教学讲座模式,"引导与互动式"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讨论模式,"整合与开发"行动中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杨佳欣 《成才之路》2021,(14):74-75
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动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等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