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评点中,王伯沆关于《红楼梦》情节设计的技巧,明确提出了"化出"的方法,认为人事叙述可以变化而得,场景描写也可以从别处"化出"。而这种方法体现的无疑是古代小说创作中的一种重写行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张竹坡认为小说人物的塑造应以“情理”为出发点,须合乎生活逻辑与性格逻辑。在具体的方法上,他强调要在复杂的、相互依存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突显其性格。  相似文献   

3.
鉴于古典戏曲“叙事理论体系”中的人物“类型”论,回归小说文本,换角度对小说人物进行塑造.从小说文本的戏曲观演文化切入,重新审视、体会小说中各异的人物形象.根据演剧活动中受众群体的不同,进而分析曲目、唱腔以及演唱方式的态度差异性,从而呈现出性格、文化修养、精神面貌以及价值追求各异的观众类型.  相似文献   

4.
苦观是佛经中极为重要的义理,贯穿在早期佛经的四谛观中,但是佛教传播日久,各派之间义理分歧,各自为是。《成实论》的出现就是因为当时的佛教学者不满于当时各家各派对佛陀教义的纷乱阐释,有心重新组织四谛的义理,显扬佛教的基本教义。而在它的苦观论述中,则是着重从受的角度来说明苦,即苦、乐、不苦不乐三受皆是苦因,乐受是假相,不苦不乐受亦是假相,真实的只有苦受。故,要获得佛经智慧,或者摆脱由三受引起的贪嗔痴等烦恼,需要对诸受作真实的观想,认识到诸受只是苦受,才能趋向泥洹。  相似文献   

5.
以花喻人是《红楼梦》塑造人物的一种艺术方法,清代《红楼梦》评点于此亦有关注,"牡丹"与"宝钗"就是其中之一。以"牡丹"喻指"宝钗",诸家评点一致认同,但于宝钗所掣牡丹签上的题字和诗句的阐释却持论不一。关于题字"艳冠群芳",或从才德,或从世人喜好,或从容貌、运气等角度进行分析;关于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或揭宝钗老练处无情,或责宝钗于宝玉无情,或评美刺宝钗,或示宝钗被弃,不一而足。无论是基于褒钗还是抑钗,这些观点丰富了《红楼梦》中"牡丹"喻指"宝钗"的内涵,且深刻地体现了同处封建时代的评者关于礼教道德、处事修养、生存策略等的传统儒家立场。  相似文献   

6.
基于认知隐喻理论,采取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英汉商业杂志中的商界人物特写语篇中的"战争"隐喻为考察对象,对比分析"战争"隐喻的使用频率、使用效果、应用范围、生成机制以及性别差异等。结果表明:在汉英文本中,"战争"隐喻的使用频率均为最高。人们通常用将军、士兵、斗士等战争形象描述商界人物;英汉"战争"隐喻在使用效果、应用范围和生成机制等方面比较相似,但也存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还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成为中国文学人物长廊中的典型形象,与作者刻画出了人物的"颊上三毛"——"心多"密切相关。作诗谈论、善感多情凸显了林黛玉的灵慧之心;言语含酸、行动多恼体现了她的猜疑之心;贾宝玉某些颇令世俗起疑的行事,林黛玉却并不猜疑,显现了林黛玉的知止之心。林黛玉"心多"其实是她的恋爱之心绾合身世之感的细致表征,它凸显的是"真心",当与"妒"字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8.
赞赏女性的才干。关注女性的命运。同情女人的不幸遭遇,是曹雪芹女性观的核心。提倡自主婚姻,倡导以共同理想为基础的婚恋观是曹雪芹反对男尊女卑,抨击封建礼教的基本观点。《红楼梦》通过无数女性的悲惨命运,呼唤女性觉醒。期盼女性个性解放。  相似文献   

9.
唐继尧自订的《东大陆主人言志录》是海内外刊行的唯一一部唐继尧诗集,反映了作者从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到二次回滇各个历史时段的观念、情感和心态。全书以同、家、友为主题,再现唐继尧从游学日本期间的热廊爱国,到辛亥革命前夜雄心犹在、壮志未酬的痛苦、紧张与焦虑,再到理想落空,迷信武力,步人中年的沧桑无奈。诗集还呈现出唐继尧对待夫妻关系的儿女情长,以及与留日好友惺惺相惜的醇厚情感。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涉及的人物众多,而且人物特色鲜明,形象各异。以家族族谱、判词内容、人物性格为重点等方法去解读《红楼梦》人物,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是比较好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之一,能够而且已经起到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作用。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凄婉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兴衰史。作者流着他心上的血,眼中的泪,通过描写人物的哭态,对人生和社会悲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讲的是女娲补天时遗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的一块顽石从思凡降凡到历劫红尘,最后回归青梗的故事。这种叙事类型是道教文学的典型结构。笔者认为《红楼梦》所反映的“道教文化”是深刻全面的。它反映的道教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教人物形象;二是道观文化;三是道家思想。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本文将具体阐述《红楼梦》与“道教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解读“道教文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红楼梦》细节描写的深入剖析及不同角度和视野的全面阐释,让我们看到《红楼梦》是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将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特点以及社会现象等通过生活中的"笑"与"哭",人物服饰、饮食文化、优美意境等加以勾勒。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采用了细致入微的潜意识的描写手法,在人物形象和心理刻画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既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又能让小说的艺术形态高于生活。  相似文献   

14.
《唐诗鉴赏辞典》(以下简称《辞典》)认为李白《将进酒》“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中的“主人”是作自称。我们认为,“主人”当指作的好友元丹丘。  相似文献   

15.
“是书,就有版本问题。”[1]《红楼梦》的版本问题也是随着《红楼梦》小说的产生就出现了,并且由于其复杂性与重要性,一直是红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但一直以来,《红楼梦》版本研究存在着重脂轻程的倾向,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程本是经过后人删改加工的产物,相比之下脂本更接近曹雪芹  相似文献   

16.
薛姨妈在《红楼梦》中不是一个重要人物,但在贾府老太君的座上,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因为她不只有时会成为帮闲凑趣的“清客”,真到难堪的节骨眼上,还是个有层次的排忧解围的“贵客”.薛姨妈很会做人,但心机却深.曾雪芹用生花妙笔刻画的这个人物形象是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的人物心态特点的.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宗雷雨还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砺志创业园。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创作100多年后,《儿女英雄传》问世,这部作品的出现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试图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比较《红楼梦》与《儿女英雄传》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女性的地位、小说人物对自然与神秘的崇尚以及孤独感这三个角度比较了《百年孤独》与《红楼梦》这两部小说中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思想观念及中国和拉丁美洲相通的民族个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共同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作人物设计时,对比映衬是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作者运用他变换的逻辑视角,搜寻可资比较的对象。其中,贾府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三妯娌王熙凤、李纨和尤氏正有着全面的可比较层面,从而塑造出既具有逻辑联系而又有鲜明个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