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In this article the current empirical research on morality and giftedness is reviewed with an emphasis on moral sensitivity. The component of moral judgment has been the most studied aspect in morality. Although high-ability students have been shown to be superior in moral judgment when compared to average-ability students, morality includes other components as well, such as sensitivity, motivation, and character. Furthermore, the critics of Kohlbergian research argue that moral reasoning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moral behavior. The gifted students might be able to give “correct” responses in the Defining Issues Test (DIT) test but their actual moral behavior cannot be predicted based on these test results. Hence, the limits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findings need to be acknowledged. The component of moral sensitivity is introduced with case studies regarding Finnish gifted students and Finnish Academic Olympians. The beliefs and values in academic work ethics of the Finnish Academic Olympians are discussed to give examples of how ethics can be combined with excellence in science.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moral education of gifted students are suggest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相似文献   

3.
德育不仅需要让受教育者树立对于和谐社会的"共识、共建、共享"的重要观念,还要切实地在德育实践中体现这种"共识、共建、共享",在德育过程中形成一种以共享为基本特征,多主体共同参与并能尊重差异的多元、多层次的"德育共同体"。这也意味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德育应当与社会和谐共享的理念相适应,在教育过程的实践模式上实现适应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德性伦理何以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存本体论的建立为德性伦理提供了本体论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的生命存在在德化的过程中 ,体证着德性—规范—德行在生命过程中的统一 ,在德化的切己存在样式中 ,德性伦理化解了善与恶、善与善、生与死的冲突 ,最终在个性人格的不断完满自足过程中 ,为德性伦理找到了可以落脚的基点 ,使德性伦理在生活世界中获得了理性和实践的双重确证  相似文献   

5.
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作为道德教育的对象,不仅把伦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结合了起来,而且把两门科学与关于人的一般哲学学说及其方法联系了起来。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整体“框架”作用决定了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决定了必须建立相应的道德教育哲学对道德教育做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赫胥黎对生物进化论作出划时代创新。他汲取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直观辩证法,使康德宇宙整体发展观推陈出新。从人类发生学和人猿比较解剖学新视角,重新确定了人在生物界中的位置,使达尔文的人猿同祖论,从"假说"深化为科学的结论。他看到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的差别,纠正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他把猿与具有"至善伦理"的人和生物进化相统一,赋予人类保护生态系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由此成为生态伦理学说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7.
Heraclitus was the first presocratic Ionian thinker to describe the underlying nature of reality as a set of processes in flux and to affirm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nature of the cosmos. In this essay, I discuss four major doctrines of his thought which constitute the crux of the Heraclitean worldview. I then expound some thoughts on the relevance and implications of Heraclitean thinking for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8.
中国儒家从先秦时期就将"修身、齐家、平天下"立为人生格言。基于古为今用的视角,通过研究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探究道德主体,推己及人,上升到天下为公、仁民爱物的伦理高度,并从宏大和精微相互结合的意义上寻找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大学》与《中庸》的忠实理解,准确领会儒家心灵哲学中的道德哲学情怀,对于创造性地实现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具有基础性作用。首要的问题是,儒家思想中是否具有心灵哲学的基本要素?而儒家又是如何运用这些要素展开其思想逻辑的?如若把儒家的基于心灵哲学之上的道德哲学情怀视为人们实际拥有的德性、现实地践行的规范体系,那么就会在应然与实然之间建构起内在的逻辑关系,人们就会依据主体德性的致思范式和行动模式处理各种实践关系。可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人的德性结构乃是境遇伦理或德性伦理。从类型学视角看,儒家的心灵哲学也属德性论,但它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和康德的德性论似有极大差别,必须从环境或场域寻找这种差别的根源。儒家心灵哲学中的道德情怀究竟有多少要素可以为今天的人们所拥有?如何拥有?在实现传统伦理的现代性转换中,全面拒绝和全盘接受都是不可取的态度和方式。"过度"与"不足"是我们必须摒弃的态度,"适度"才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11.
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是必需品不可或缺,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是在共同生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彼此都抱有善意且表达善意。真正的朋友是德性上的适度,而且自身就是善的,令人愉悦而且相互理解和体谅,真的朋友数量不多但是却彼此相互信任,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全面深入,经济活动所伴生的伦理问题也日益成为热点、焦点问题,经济伦理逐渐突显起来。然而,经济伦理的论域是什么?它的理论原点何在?曾经有人以为,将伦理规范套用到经济行为,约束或限制经济行为,特别是不良经济行为,就是“经济伦理”。这种简单化的做法因其没有深入到经济行为的内部、没有契合经济行为的特点,自然于事无补。于是又有人采取“媚俗化”的态度,主张有效的经济行为就是合理的,无须道德品头论足。这一观点摒斥了对经济问题的伦理思考,拒绝担当经济行为中的道德责任。那么,应该怎样认识…  相似文献   

13.
儿童哲学与伦理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儿童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于“思想的思考”,鼓励儿童验证自己的观点,帮助儿童发现和使用推理的规则,使儿童成为富思考、明事理、具有判断力的个体。儿童哲学与伦理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运用哲学批判与反省的精神来审视伦理道德的价值,从而为传统哲学与哲学教育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自宋明以降,传统儒家的发展就其理论方向而言主要是孟子学一路的充分展开,此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世纪以来的当代新儒家那里。在此理论背景之下,儒家道德哲学的理论建构被简单地化约为孟子学意义上的情感主义进路。就思想史本身而言,这造成了对儒学内部丰富性和复杂性的一种遮蔽;就儒学之作为一种具有现实生命力的思想文化而言,更不利于我们充分发掘传统儒学内部多元性的思想资源以实现其在当代的理论重建。研究表明:作为孔子之后早期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道德哲学典范,孟子将道德基础建立在情感之上,代表了一种情感主义的理论取向,而荀子则以理性为基点展开其道德哲学,则代表了一种理性主义的理论取向,二者在理论建构上呈现出一副相映成趣而又殊途同归的图景。在儒家伦理学与德性伦理学会通的学术视野之下,从"人之所以为人者"、"涂之人可以为禹"、"是是非非谓之智"以及"积礼义而为君子"等四个问题的探析入手,揭示荀子道德哲学建构的理性主义进路这一独特的理论特质及其之于儒学重建所可能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5.
哲学视野中的生态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构成了生态德育的必然性;现代生态伦理学和环境教育实践等提供了生态德育的可行性。生态德育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默多克的道德哲学中,"善"是一个核心概念,它隐于人的道德生活中,是不可见的,是知识的源泉和人存在的根本.人的"意识"是道德存在的基本模式,是参与着一种现实化了的善的观念.人在善的指引下,消解意识中的"自我","关注"他者,从而发现"他性"世界的实在.  相似文献   

17.
教育伦理哲学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伦理哲学是以探讨教育伦理最一般理论问题的教育伦理学分支领域。它主要探究的问题有:教育的伦理基础、教育道德理想与规范、教育善恶矛盾运动的规律性、教育道德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育道德主体性和教育道德进步等问题。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教育伦理哲学问题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关于体育伦理学的研究开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在体育课题的很多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体育伦理学,并且进一步将其与心理学、行为学等挂钩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体育伦理学对于体育教学无疑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笔者通过伦理学的视角对体育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旨在为体育伦理学的促进提供能及之力。  相似文献   

20.
道德哲学一方面可以运用哲学的方法解决道德教育中的问题 ,对各种道德教育的计划、设想和实施手段进行理智的验证 ,从而提出可供参考的模式或建议 ;另一方面则通过对道德、道德教育领域基本概念的澄清 ,以及对道德、道德教育性质的广泛讨论 ,对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影响。道德哲学对这两种问题的讨论都对道德教育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