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建教育强镇是创建教育强县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教育强镇对于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促进镇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助推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根基,教育为本。历年来,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一直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把教育放在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的战略和“大办教育,办大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强化政府职能,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全力营造尊师重教环境,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不断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3.
《农村教育》2005,(10):16-16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教育兴镇”战略,把创建教育强镇当作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和谐城镇的重点工作和基础工作来抓。多年来,经过全镇人民不断的努力.我镇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10月通过市级教育强镇验收.2004年12月顺利通过省级教育强镇验收。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中,受省政府委托,陕西省教育厅组织验收组对合阳县创建教育强县(以下简称“创强”)工作进行了正式验收。验收组认为合阳县已经达到了《陕西省教育强县评估标准》,将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省政府审批。省政府批准后,合阳县将成为全省第10个教育强县。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2月3日,广东省教育研究联盟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斌伟、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出席大会并讲话。省教育研究院与各市、县(市、区)和各高校的教育研究机构,以及省一级教育类学会(协会)的负责人近200人参加会议,商议共建我国南方先进教育思想理论形成与实践高地,助推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  相似文献   

6.
《辽宁教育》2014,(12):12-17
正为夯实教育强省建设的基础,加快全省教育现代化进程,我省于2011年初开启了基础教育强县(市、区)建设工作。开展基础教育强县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搞好民生工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是落实《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牵动全省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大道启程,当快马加鞭。三年来,新民市党政联手,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向着基础教育强县(市、区)的辉煌目标迅猛掘进,在三千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的创业之歌……  相似文献   

7.
柳谋 《农村教育》2006,(9):10-12
近几年来,我省开展的创建教育强县和创建教育强乡镇活动,因其在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和促进教育为“三农”服务方面所发挥出的显著作用,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支持。目前,经省政府命名的教育强县共8个,省级教育强乡镇241个。这个被简称为“创强”的活动,已在全省范围铺开。省政府最近决定,“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创强”已不是单纯的教育活动,而是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互动。当前,全国正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既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证。如何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加深对“创强”意义的理解,使“创强”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1999年11月下旬,宝鸡市四大班子和县、区的主管领导、乡镇的领导与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欢聚一堂,在凤翔县隆重举行全市首批教育强镇和在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乡镇领导命名表彰大会,这标志着宝鸡市在实现“两基”之后又一项宏伟的教育工程首战告捷,标志着宝鸡市面向新世纪的教育骨干体系建设已  相似文献   

9.
10.
新集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集镇小学,现有教学班19个,在校小学生940人,教师50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近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把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大事来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被授牌为“全国小学作文教改课题实验校”“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汉中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汉中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教育导刊》2011,(8):F0003-F0003
(一)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和活文化”内涵 “和活文化”的内涵里,“和活”包含“和乐”、“合力”、“活力”之意。 “和乐”,即和谐,快乐。因为和谐,才快乐;和谐是过程,快乐是结果。和谐是手段,快乐是目的;同事相处和谐,部门配合和谐,关系处理和谐;工作中讲“和畅”,即和谐、通畅。工作各方合拍,工作关系和谐,工作环节流畅,工作运作顺畅。  相似文献   

12.
《陕西教育》2008,(11):10-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使“文明校园”建设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陕西省文明单位管理办法》,结合我省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3.
张勇 《教育》2011,(26):36-37
走进湖北省钟祥市彭墩村,呈现给我们的是一派富足、生态、文明气象:别致农家住宅、农村博物馆、农民公园、水上乐园、虫草鸡观光园等一系列具有浓厚乡村文化、民俗风情和现代科技农业构成的景点,形成一幅精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图。为这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提供科技服务、智力支持的,正是有着面向基层办学传  相似文献   

14.
熊丙奇 《成才之路》2010,(16):I0011-I0011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广东东莞石排镇从幼儿园到博士,实施长达25年的免费教育。这一石激起干层浪。被称为“中国最牛教育强镇”。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5月12日来到东莞石排镇,他说,“政府推进免费教育的钱来自税收,用群众的钱帮扶贫困者读书是非常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与个人最初由行动而获得真知。故以行动始,以思考终,再以有思考之行动始,以更高一级融会贯通之思考终,再由此而跃入真理之高峰。——陶行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镇坚持科教兴镇,不断加大投入,海内外乡亲热心兴教,鼎立助学;全镇上下群策群力,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办学环境大为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县、市教育的排头兵。2004年-2007年,我镇连续四年被评为博罗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初中升重点高中人数名列全县各乡镇前茅。  相似文献   

17.
在泰安市宁阳县,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字:——学前一年入园率和学前三年入园率分别达到100%、92%,全日制幼儿园的比例达到80%;义务教育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山东省标准;高中段入学率达到80%以上。——五年来,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达到16716人,每年可创收2.1亿元。——中小学校舍楼房化达到80%;微机室124口,大型多媒体教室352口,微机总数达到6000多台,生机比达到12:1。——“十五”期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年均增长43%。——2005年9月,作为全国3个先进县之一,“培训 输出 管理 返乡创业”的劳务输出模式,并被誉为“宁阳模式”在全国推广;仅2005年,…  相似文献   

18.
炜悠 《山东教育》2007,(1):20-22
在泰安市宁阳县,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号召各部门都要树立全局观念,积极主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高师院校,应该义不容辞地在这一历史大潮中充分发挥先导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把握时代脉搏,探寻高师院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教育的哺育和支撑。为此.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新农村教育.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机遇。 新农村教育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婆环节。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渠县从县域教育的角度.提出了要改变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建立一种升学与就业兼顾、普职融通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让农村教育真正姓农;宜宾县一中则就农村普高面临新任务如何主动调适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以期给新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子“人”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达到改造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目的。 新农村教育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教育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学校是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地.应该根据发展新农业的要求.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他们的综台素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示范者。为此,宜宾县柳嘉职中通过推广项目、联系村社、帮扶农户。开展“送知识、送技术下乡”等活动.扩大学校服务“三农”的影响力;宣汉县毛坝职中则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打项目。做“活”、做好“牛”文章。通过培训“星火带头人”、建立科技服务网点、组织学生“科技赶场”、帮扶科技示范村(户)等活动。大力传播新知识、新技术.带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这些地方和学校的实践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新农村教育只有在积极服务杜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才能发展自己。成就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