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2.
胡林英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6)
灌输问题是我国德育改革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界定了灌输的内涵和特征,并进一步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论证了单纯倡导或反对灌输都是不科学的态度。要正确对待道德教育中的灌输问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基本关系问题:一、传授道德知识和培养道德能力的关系;二、道德教育中师生主体性的双向发挥问题 相似文献
3.
走出困境:“无灌输道德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德育困境,既有社会根源,也有教育自身的问题。对“灌输”的过分迷信和依赖.是德育工作缺少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倡导“无灌输道德教育”,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各种道德准则能够顺利地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增强德育的实际效果,帮助德育从当前的困境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4.
没有灌输的道德教育何以可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目的是要树立一种道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论--没有灌输的道德教育,为此,该书的作者在对道德、道德教育和灌输等基本概念进行语义分析的前提下,在批判并综合几种作者认为有借鉴意义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整合性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无论是对于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还是实践,该书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无灌输道德教育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灌输道德教育方式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合理性在于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亲身道德体验为基本途径实现道德的实践化;局限性在于片面追求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践中易走向放任主义和相对主义。最好的教育方式应是无灌输与灌输的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从灌输走向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道德教育必须由灌输走向对话。对话式的道德教育倡导关系思维、对话态度,又是一种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德性的生成观,实现教师角色的自我转换,道德教育联系实际生活,是构建对话式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灌输"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本质是输送传授知识和思想观念.开展青少年德育工作,需要"灌输"与时俱进的理念,应遵循青少年文化世界自我生成的规律,重视"灌输对象"的生命性和个体性,提高"灌输主体"的综合素质,归还青少年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世界,以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9.
10.
道德灌输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个性,脱离受教育者的道德生活和道德实践,造成了道德教育的低效.道德教育要实现自身的变革,应从灌输走向对话.道德对话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当代价值,具有平等性、理解性、生成性和建构性的特点,它能够使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建构自身的精神世界和道德世界.要实现道德教育的转型,要确立主体性道德教育思想,实现道德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思维方式的变革,从灌输走向对话是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林云青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103-104
我国高校历来重视德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充实德育的内涵,调整德育工作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2.
付绯凤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83-86
灌输在中西方德育不同历史阶段扮演着不同角色。在西方德育实践中经历了宗教式灌输、进步主义教育反对灌输和灌输的再回复,在中国德育实践中经历了小农经济宗法等级制的灌输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性德育兴起与灌输的矛盾。通过中西方德育历史的回顾与比较,可以明确灌输的价值所在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德育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评价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理论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收集信息,对德育活动及其效果所进行的在事实基础上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探讨德育评价的内涵、功能、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评价过程、原则和方法等问题。科学厘定德育评价概念,加强德育评价的元研究、实证研究,注重历史研究与比较借鉴研究相结合,运用系统科学和复杂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关照德育评价理论的发展以及重视人文主义价值趋向是促进德育评价理论健康而科学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15.
论灌输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输作为一种方法,其本身无所谓好坏。将灌输等同于“强制灌输”、简单化为“知识传授”以及对灌输一词理解的“西方化”倾向等错误是拒斥一切灌输的原因。在道德教育中,灌输作为一种方法依然发挥着作用,这是德育对象提高道德判断水平和道德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在道德教育中,灌输作用的发挥必须是在理清灌输含义及正确实施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6.
追求道德至善,还是退守道德底线?——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8(1):16-20
在这个多元化异质性的时代,在一些人追求道德至善的同时,难免有另一些人对道德产生怀疑、不屑甚至践踏。道德底线说的不断张扬及其与道德至善论的论战使得道德教育在至善的高标与底线的坠落之间徘徊犹豫,不知何去何从。道德教育要培养道德圣徒还是要培养守法公民?它们各自的局限何在?道德教育又该如何反思自身? 相似文献
17.
高艳萍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15-17
灌输理论是我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之一,坚持灌输理论是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灌输理论固然重要,但在其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把灌输与强制灌输混为一谈。灌输主体和客体应打破传统"强制灌输"的错误思想,既要发挥灌输主体的主导作用,又注重灌输客体的主体作用,增强双向互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提倡和遵循的,但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道德建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由此,道德建设要与时俱进。道德建设中的道德理论、道德内容、加强道德建设的方法等,都要随时代的发展而赋予其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张保明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1):61-65
德育灌输是教育无视受教育身心实际,通过简单强制方式向受教育传递社会认可的思想观点、政治信条、道德和行为规范,试图使受教育无可选择地接受这些观点和价值规范的方法。德育灌输经历了教务化专制型和权威教学型两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征不同,其影响因素也各异。 相似文献
20.
灌输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是教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历史上,灌输与教育的关系有一个从重合、分离到再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在批判灌输的消极作用的同时,也利用它为某些目的服务.西方学者对灌输与教育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应当辩证分析灌输的实际情况,消除教育中灌输的消极作用,为儿童的理智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