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进青春涌动的语文课堂,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应该追求一点激情和诗意的。这是一方放飞创造诗情的绿茵。生命的跳动,灵性的宣泄,个性的张扬,传统的反叛,都荡漾在这如火如荼的青春绿波中。以人为本,释放创造的激情,让学生倾听自己的心跳,是语文“点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追求的无“我”境界。让我们从《雨霖铃》和《就是那一只蟋蟀》的课堂教学起程,一起走进“点拨——创新”模式的五彩课堂,感受语文的柔媚之光吧!  相似文献   

2.
<正>“宽语文”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共进、和谐发展”理念,旨在建构“一中心、两支柱、三联系”的理论体系,即以学生的“主动、健康、和谐”发展为中心,搭建“阅读”和“生活”两大支柱,着力打造具有“开放、整合、灵动、创新”等特点的激扬生命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在不断探索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最终回到了原点,那就是“语文”就是以人为本,促进儿童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提倡精瘦不失“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更多关注的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忽视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僵化成枯燥无味的文字教学。这不仅违背了“大语文”的观念,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扼制了学习兴趣的萌发,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育人理念。语文教师应还语文课堂教学以生命,探索把人文性放在核心位置、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朝气和热情。而将网络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中,实现语文教学与网络的“联姻”,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源头活水,为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性化提供了条件。一、利用网络的超时空性,实现课程资源的人性化网络使人们能够…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应以“生命人”为起点,也应以“生命人”为归宿。语文教育不仅“教生命”,而且要通过“有生命地教”来“教生命”。语文教育应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源,帮助学生构建精神家园,激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宇宙来源说”和“地球化学起源说”等各种观点,论述了生命的起源的问题。无论是“宇宙来源说”还是“地球化学超源说”关于原始生命的诞生,都必须经过地表化途经实现,由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现代生命。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是关注生命的教育,必须要凸显人本意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让语文课堂凸显生命的灵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宇宙来源说?和“地球化学起源说”等各种观点,论述了生命的起源问题.无论是“宇宙来源说”还是“地球化学起源说”关于原始生命的诞生,都必须经过地表化途径实现,由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现代生命.  相似文献   

9.
付启凤 《青海教育》2010,(12):21-21
叶澜先生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化的一种事业。”而语文教学是学生生命化意义建构的平台,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以其学科特色及地位性质,毫无疑义地承担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养成任务,是学生由混沌转向明朗,由单一转向多元,由朴素转向丰富的重要媒介。笔者认为,要实现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实现师生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必须让语文课堂开满生命之花。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体验语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生命的体验与表达,感受生命的涌动与成长。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从“习题化”走向“人文化”,关注生命价值,让语文课堂充满着浓浓的人文关怀与生命情趣。  相似文献   

11.
李慧娟 《考试周刊》2013,(99):37-37
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上不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真情和激情的积极投人。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我非常赞同于永正等著名专家提出的“简约课堂”,这让很多语文老师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练读写。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生活,生活是语文。语文的博大精深,就是生活的奥妙无穷。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走进语文;生活的丰富多彩,就是语文的思辨与顿悟;生活与语文一起喜怒哀乐,所以“以人为本”是生活的生命至哲,是生活追求、遵守的规律;同样“以人为本”是语文“人文性”的核心,是语文教  相似文献   

13.
近阶段的语文报刊上,关于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论越来越多了。缤纷繁杂的语文教学理论,在丰富语文教学理念、完善语文课堂建构的同时,也引发了课堂教学中“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乱局面,导致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迷失”。针对这样的状况,有识之士开始进行积极地反思。试图通过反思,找寻到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正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语文味儿”成了一个新宠,成了人们用来评价语文课堂优劣的常用名词。  相似文献   

14.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话”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法宝。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的提升达到最佳状态。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师应积极创设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情境。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5.
生活就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语文课堂应和现代儿童的社会生活相融,语文教学应和现代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语文活动应和现代儿童的心灵相通,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使语文真正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化的语文”。赋于语文教育以生活情趣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职高生这一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语文课堂要和谐,重要的是要以立人为中心,高举以人为本的“生命课堂”旗帜,运用对话教学建构课堂坚实的平台,提倡开放语文。  相似文献   

17.
有效课堂之有效,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生命教育”正是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语文性质 党长字(河南南召县红阳初中):“课标”把多年来专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进行了折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了起来。但却突出强调了它的人文性质,这就使得语文课堂被越来越多的“品味和赏析”充斥着,古诗词名句赏析已成为各省市中考时的必考题型。“课标”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9.
通常我们的语文教学.关注的是“划识点”的落实.充斥的是教师对文本理性的分析和讲解,而缺失的恰恰是师生的“内在体验”——情感的激荡、生命的激活、心灵的放飞和自身的觉醒。这样的语文课堂.也许能有效地传授知识,但却是以牺牲生命灵性和语育悟性为代价的.没有体验的课堂教学.就必然缺乏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有远见的教育家发出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呐喊。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必须更新语文教育观念,相信孩子,解放孩子,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励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