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亮与六便士》通常被解读为梦想和现实的冲突。从"月亮"的中英差异看,汉文化中"月亮"代表美好与团圆;英国文化中则常指反复无常的性格、阴森的气氛。书名中的"月亮"是否也表达了毛姆眼中不易被理解的艺术家个性。基于精神分析美学,把"斯特里克兰德是怎样的人"转换为"为什么斯特里克兰德是艺术家"来探究,寻找艺术创作和原欲升华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简·爱>小说中多次出现对"月亮"的描写,"月亮"意象在<简·爱>中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象征意义.在东西方文化意识和文学传统中,月亮作为一种神话象征存在于众多文学作品中,西方经典著作中的"月亮"常包含有褒贬两重相对对立的象征意义,中国文学中的月亮也往往带有特定的象征涵义.  相似文献   

3.
月亮的美--中国月亮文化的美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月亮文化的美学内涵为第一,月亮的色彩美,传统对月亮色彩的领会偏重于"银轮"、"玉钩";第二,月亮的形体美,圆月与弯月都有其美感特征;第三,"美在关系",月亮的美在其与周围事物、现象、环境的联系、对比、映衬中突出地显现出来;第四,月亮的美离不开形体、色彩、关系等自然存在,也离不开人的精神活动的参与,月亮给人的美感是一种"温柔的喜悦".  相似文献   

4.
王雪 《英语广场》2022,(4):18-2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唐诗又是其中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在唐诗中"月亮"意象的运用十分广泛,研究"月亮"意象及其隐喻翻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人的文化认知模式。本文通过对唐诗的分析,将其中的"月亮"意象大致分为无生命的物体和有生命的人,译者在对这些隐喻进行英译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采取对等翻译、等效翻译、明晰化翻译以及逆向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月亮文化有其深刻、厚实的思想渊源,远古自然崇拜是月亮文化历史源流中最早的表现形式,春秋之后的道家哲学所主张的阴柔之道是中国月亮文化最为深刻的哲学根源,唐以后兴起的禅宗又赋予月亮文化新的思想内涵,加之人类永恒追求的生的不朽,共同形成了中国月亮文化深刻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6.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亮来寄托深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为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月神,是中国民间最有影响的神仙之一。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普遍现象,这起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化中,月亮始终是一个神秘的星体,极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至唐代逐渐形成一种月亮文化。当时上自帝王下到平民,人们对月亮普遍有一种崇拜、喜爱之情。帝王举行月亮祭祀,民间广泛流传着月亮神话,文人学士们则大兴赏月玩月之风。形成了浓郁的关于月亮文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月亮是唐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意象之一,它常用来表达诗人悠闲旷达、离别相思、孤苦失意等诸多情感,展现了晶莹澄净的意境,负载了深刻的文化信息,凝聚着深厚的生命情感和审美意蕴。文章以唐诗中的"月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指出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兰冰 《云南电大学报》2013,(2):48-52,67
月亮作为许多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创作灵感的素材在中西方文化里占有重要的位置。汉英民族对月亮的原始认知所产生的文化联想意义有重叠、错位和反向现象,思维方式、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是影响月亮文化意象的主要因素,语言词语在传载月亮文化信息中也显现出其丰富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月亮"这一文学意象展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意象内涵和多姿的意象形态。从比较文学角度出发,借助"异同比较法"来重新解析"月亮"意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文化语境的差异,意在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化中,月亮始终是一个神秘的星体,极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至唐代逐渐形成一种月亮文化.当时上自帝王下到平民,人们对月亮普遍有一种崇拜、喜爱之情.帝王举行月亮祭祀,民间广泛流传着月亮神话,文人学士们则大兴赏月玩月之风.形成了浓郁的关于月亮文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侗族作家张泽忠的小说作了文化视角的观照,认为他描写侗乡本土文化的小说中深藏着一个“月亮”原型。本文提出侗族文化是“月亮”文化的观点,并认为在艺术成就上,张泽忠的小说是月亮下的诗,是月地上的歌谣。  相似文献   

13.
月亮是中国文人最青睐的自然天体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文学韵味的文化符号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月亮具有深永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语言文学、禅学和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一、怎样解释"月亮地下"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有些老师将"月亮地下"解释为"月亮底下",这是不对的。"地下"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读díxià时指"地  相似文献   

15.
月亮作为文学形象,最初来自于上古的神话传说中,它代表神秘的天神世界,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崇敬的图腾,月亮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感。中国古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喜爱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当千古明月穿越了不同民族文化视野,照在善于营造意象的中国传统文人身上时,它就具有了特定的文化意蕴,随之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的月亮文化。同时,随着远古以来先民对月亮文化的解读,不断赋予月亮以情感积淀和哲学内涵,对其认识也日渐丰富深刻。此外,月的身影广泛出现于人们的生活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文学韵味的文化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悬于夜空的月亮由于其月相变化蒙上了神秘色彩,成为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母题,它积淀了浓郁的人类文化情蕴,反映不同民族文化视野,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在中国,月亮自古以来就是女性的象征,月神也以女性形象出现;而日本的月神"月读命"却是位男神。通过对神话形象的比较研究,对两国月神的性别进行对比并探究其异同的原因,指出中日神话中月神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特征以及地理环境不同所决定。  相似文献   

17.
王强  罗永妃 《考试周刊》2013,(92):10-1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还是洒脱淡泊的文化象征,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民族的审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梳理出唐宋诗词中的月亮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中的"月亮文学"现象,感兴趣者多而深入研究者少.本文认为,阴柔之美与初民崇拜是"月亮文学"生成的条件;月亮的普照与诗人的人民性是"月亮文学"传播的前提;月亮的跨时空特质是"月亮文学"繁荣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望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文化传承及其教学演绎。在教学中,教师可在朗读文本,积累语言中感悟月亮神韵;在批阅"幻想之月"中抒写月亮情怀,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要少分析讲解,多诵读感悟,通过朗读感悟,真正领会语言文字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透彻内化之境界。  相似文献   

20.
黄景仁诗歌中出现大量的月亮意象,月亮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极深的渊源,仲则的月亮意象代表各种情感,本文试从他的人生遭际特别是亲人逝去的痛苦入手,解析仲则从月亮抒写中寻找精神家因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