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相传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各家各户的门楣上插着菖蒲、艾叶,江河上龙舟竞渡、锣鼓喧天,而香粽却是人们必尝的食品。 据说端午吃粽子的风俗是因纪念屈原而兴起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得更加明白:“今俗以五月五日以为节物(指粽子)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食粽祭屈原,寄托了人民对爱国诗人的敬意和哀思,故千百年来约定俗成,并广为传播,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齐白石画鼠     
齐白石喜欢画老鼠。 在上世纪30年代,他就画了一幅《鼠子啮书图》:一盏油灯,火焰徽微,两只老鼠正在拼命啮咬一叠线装书;另一只老鼠正朝书奔来,形神俱备,画家自视为得意之作。不幸的是,这幅作品为一只更大的“鼠”——他的一位同乡悄然“袖”去。画家不得不重作二幅,并题上款识:“一日画《鼠子啮书图》,为同乡人背余袖去。  相似文献   

3.
国画大师齐白石,平时不苟言笑,却是一个极富幽默感的人。他对时政、社会的一些看法,往往以幽默的形式表达出来。他画不倒翁就是一个例子。齐白石画过许多不倒翁。每次画都赋予画面以不同的涵义,充分表现了他的幽默和机敏。  相似文献   

4.
齐白石画虾     
舒乙 《少年读者》2009,(1):80-81
齐白石以画虾而闻名。当然,他是大师,几乎什么都画,白菜、桃子、牡丹、山水、人物,样样好,无一不能,无一不精。虾,齐白石不光画得多,而且是他的“发明”,他的“专利”,成了他的“象征”和“符号”。  相似文献   

5.
齐白石画鼠     
齐白石喜欢画老鼠。在上世纪30年代,他就画了一幅《鼠子啮书图》:一盏油灯,火焰微微,两只老鼠正在拼命啮咬一叠线装书;另一只老鼠正朝书奔来,形神俱备,画家自视为得意之作。不幸的是,这幅作品为一只更大的鼠——他的一位同乡悄然袖去。画家不得不重作二幅,  相似文献   

6.
齐白石画虾     
齐白石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国画大师。他几乎什么都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连螃蟹、蝴蝶、虾这些小动物在他笔下也栩栩如生。特别是虾,是白石老人一绝,几乎成了他的“专利”和“标签”了。  相似文献   

7.
齐白石画虾     
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历来被公认为以画虾最著名。他笔下的虾,活泼生动,就像正在水中游动着一样,一节节的虾身透明而富有弹性,长长的虾须和两只虾螯也好像在不停地摆动着。而且,这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水墨虾,在齐白石的笔下不到一分钟便能画一只。后来有不少人学他画虾,但这份功力都是望尘莫及。与齐白石有过交往的吕宜园所撰写的《看齐白石作画》一文,就详细地记叙了齐白石画虾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齐白石画鼠     
齐白石喜欢画老鼠。在上世纪30年代,他就画了一幅《鼠子啮书图》:一盏油灯,火焰微微,两只老鼠正在拼命啮咬一叠线装书;另一只老鼠正朝书奔来,形神俱备,画家自视为得意之作。不幸的是,这幅作品为一只更大的鼠——他的一位同乡悄然袖去。画  相似文献   

9.
1927年农历五月初,时年65岁的白石老人家中来了一位求画的客人。这位客人与其他求画者不同,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鱼雏鸡,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单求白石老人从未画过的《发财图》。 齐白石有些为难,脱口便说道:“这发财门路太多,到底您要画哪一种财路呢?”客人见白石老人无法猜到自己  相似文献   

10.
梅兰芳带来假画消息 1930年,齐白石迁居北京已经10年了.这10年,是他含辛茹苦、艰难奋进、绘画艺术大放异彩的10年.而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他也是备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然而,在这期间,接二连三的伪画又无端地耗去了他不少的时间与精力——他不得不不断地费时耗力地去同伪画作斗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受到了很高的礼遇,被当作“国宝”级人物看待。而此时的他却仍与解放前一样,不担当任何公职,也不拿国家的工资,仍靠卖画度日。  相似文献   

12.
著名画家齐白石少年时代就喜欢虾,经常到溪流里观察这种逗人喜爱的小生物。他晚年曾画《儿时钓虾图》,在画幅上题诗道:五十年前作小娃,棉花为饵钓芦虾。今朝画此头全白,记得菖蒲是此花。少年时代的这种兴趣,使他萌发了画虾的艺术种子。但他60岁以前画虾主要是摹仿古人,学习八大山人、李复堂、郑板桥等画虾的技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齐白石到达北平,打算以卖画为生。然而,虽然他经历了五出五归的磨砺,对自己的篆刻和书画也颇为自信,但因为他走的是八大冷逸的一路,不为北京人所喜爱,所以画卖得并不太好。有时为了生计,他也不得不画些神佛、罗汉之类的东西摆地摊出售,生意倒还不错。有一天,齐白石在鬼门关附近的街头待了一天,也没卖出去几幅。傍晚,正当他收画准备回家时,有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人走了过来。青年  相似文献   

14.
正张学良十分酷爱传统艺术,对于中国古画尤其喜欢。东北易帜后,少帅张学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因为喜欢古代字画,所以,即便在南京参加会议期间,他也要换上便服,在副官、秘书等人的陪同下,去夫子庙几家文物字画店选购古画,以便带回沈阳收藏。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有一次张学良去北平,特意拜访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都出自我国古代优秀的诗词之中。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1.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即春节。例如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含有深刻哲理,告诉我们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6.
民俗是反映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特征的一种生活文化,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真实客观地记述了那个时代的民风民俗,为我们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民俗风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18.
齐白石是一位画坛巨匠。他的诗、画、字、印都很精湛,在中国现代画坛上堪称一绝。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了。齐白石收到了毛泽东写给他的亲笔信。读了毛泽东充满真诚亲切、谦逊有礼、尊老崇文之情的信,白石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表达对毛泽东的一片崇敬之情,齐白石精心选出了两方名贵的寿山石章料,  相似文献   

19.
四月节令     
正~~  相似文献   

20.
齐白石在1946年到南京、上海卖画,带去的二百余作品被抢购一空,盛况空前。回到北京时,他带回的“法币”一捆一捆的,十分可观。可是,不料这一大堆的“法币”,拿到市场上,连十袋面粉都买不到。他活了86岁,经历了从前清到民国这段漫长的历史,遭遇这样的笑话,平生还是第一次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