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42年至1943年间,郭沫若在重庆一连写出了《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多部历史剧。其中《虎符》一剧,借"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主持公道,维护正义的反侵略志士——信陵君的形象,用赵魏联合抗击强秦的历史,来讽喻现实,号召人们共同对敌的用心极为显明。该剧中有一件重要道具——虎符。剧名又径称"虎符",可见其在郭沫若心中,  相似文献   

2.
对郭沫若先生在抗战期间创作的四部战国题材五幕历史话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从创作背景、选材用意的分析中揭示其在当时掀起巨大波澜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审美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培坤 《教育艺术》2004,(10):34-35
说到历史剧的创作,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郭沫若先生。他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起了一面旗帜。他的《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6部历史悲剧,为革命“立了大功”,有大益于中国人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他又以其创作实践为历史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为中国话剧创作开拓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在对《孔雀胆》主题的几种不同理解中,很少有人注意到郭沫若曾表明他是“企图写民族团结”。本文从“和亲”这个故事核心入手,考察了阿盖公主等“牺牲”女性形象的来源,发现阿盖的不幸遭遇是献祭仪式中“少女牺牲”原型的“再现”。前人研究认为《孔雀胆》和创作于同一时期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等存在着明显差异;但本文发现,《孔雀胆》与上述剧作存在着内在联系——它们是同一个原型意象在不同剧作中的显现。对这种联系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郭沫若是如何创作了这些历史剧。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不仅是一位开一代诗风的伟大诗人,同时,他还写了很多历史剧,又是一位历史剧的著名大师.抗战期间,他连续写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作者通过这些历史剧,旨在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区黑暗的政治和腐败的本质.他的这些历史剧,都是取材于古代,而面向现实;落笔于往古,而归意于当今.毛泽东同志曾对郭沫若的历史剧作过高度的评价:“郭沫若在历史剧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在经过《屈原》、《棠棣之花》和《虎符》等一系列史剧创作的实践之后,为了回答对他的史剧创作历史真实的非难,也是对史剧创作的回顾和总结,他曾写了《历史·史剧·现实》一文,其中有几段这样精辟的论述: 说得滑稽一点的话,历史研究是“实事求是”,史剧创作是“失事求似”。 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 史学家是凸面镜,汇集无数的光线,凝结起来,制造一个实的焦点。史剧家是凹面镜,汇集无数的光线,扩展出去,制造一个虚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杰出的诗人和优秀的史剧家郭沫若在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之间,以他那卓越的艺术才能、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一共写了五个历史剧:《屈原》、《高渐离》、《虎符》,《孔雀胆》和《南冠草》。这些历史剧是“献给现实的蟠桃”。(郭沫若:《谈戏剧创作》)它不但真实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光荣传统,而且紧密地配合了我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借用“史事”讽谕“今事”,在中外文坛上“引起了热烈的回响,在当时起了显著的政治作用。”(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屈原》是郭沫若的历史剧中写得最为成功、又最能体现作者历史剧创作的特点的代表作,它给我国的戏剧创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为现代文学画廊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8.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选用了郭沫若《女神》的名篇之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题注注明该诗"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1].笔者是郭诗研究的业余爱好者,手头上有这本"文学编"第一卷.对照一看,发现:高一新课文与"文学编"第一卷上的文本略有差异.这就是该诗第二句有异文...  相似文献   

9.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当抗日战争刚刚跨入艰苦的相持阶段,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策动皖南事变之后,郭沫若把他的《棠棣之花》奉献给大后方的人民,以此迎来了作家历史剧创作的中期。由《棠棣之花》开始,作家便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创作了大型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这六部巨作,不但在郭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素以构思敏捷、落笔神速著称。以他的历史剧为例,《屈原》写了十天,《虎符》写了七天,《孔雀胆》只写了五天半!这种一气呵成、倚马可待的艺术天才,是和作者渊博的学识素养和深厚的生活基础分不开的。郭老对待创作又是十分严肃认真,作品即使完稿,他也  相似文献   

11.
《虎符》的思想意蕴,有现实的广度,历史的深度,哲学的高度;既是一篇讽喻现实的檄文,又是一曲先驱者的颂歌,更是一曲生命的诗意赞歌。这三重意蕴内在统一,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小说和散文家,而且是著名的戏剧家,尤其在历史剧的创作上,堪称为现代话剧选择历史题材开了先河。 早在《女神》诗集中,他就以诗剧的形式写出历史剧《湘累》、《女神之再生》和《棠棣之花》。二十年代初,他又相继写出《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安》等著名历史剧,一九二六年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抗战中期的“皖南事变”后,在一年多时间里,又接连写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等六个大型历史剧,从而轰动了国统区剧坛。解放以后,郭老又写出《武则天》、《蔡文姬》和电影文学剧本《郑成功》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编的《郭沫若全集》历史编一、二、三、四卷已相继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者对郭沫若原著中某些史料引用及立论明显错讹之处,作了注释,说明郭说之不确。这些都表现了编者注释时严谨的态度,这对深入研究郭沫若很有好处。但编者注释时亦有疏忽之处。如《郭沫苦全集》  相似文献   

14.
关于郭沫若《<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一文的完稿时间,一九八二年出版的《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卷一中收入的《<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一文的结尾标有“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该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上海《东方杂志》第二十五卷第二十一号、二十二号上,文后标有一九二八年八月一日脱稿。据郭沫若在《海涛集》中所记,他于一九二七年八月三日随张发奎到九江,获悉南昌起义已于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在1959年先后写了《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替曹操翻案》、《(蔡文姬)序》等文章为曹操翻案,做出了新的历史评价,在当时曾引起了一场各抒己见的热烈讨论,那场讨论从历史的角度澄清了一些有关评价曹操的问题。近读刘知渐先生《评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旧话重提,觉得大有商榷之处。想就有关曹操评价的三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集一《呐喊》、《傍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一一《野草》、《朝花夕 拾》。 杂文选一一共选三十篇。篇名(略) 郭沫若:诗集一《女神》、《前茅》、 《恢复》。 历史剧一一《屈原》、《棠棣之 花》、《虎符》、《高渐离》、 《孔雀胆》、《南冠草》。茅盾:长篇小说一《蚀》、《虹》、 《子夜》、《腐蚀》、《锻炼》。 短篇小说一一《春蚕》、《秋收》、 《残冬》、《林家铺子》。叶圣陶:长篇小说一《倪焕之》。 短篇小说一一《潘先生在难 中》、《多收了三五斗》、 《夜》。冰心:诗集一《繁星》、《春水》。 短篇小说一一《斯…  相似文献   

17.
文海博览     
鲁迅23岁发表著名诗篇《自题小像》,27岁发表著名论文《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等。郭沫若青少年时期就写了不少旧体诗词,打下了深厚基础;27岁时写下了我国新诗的奠基作——《女神》。叶圣陶20岁开始写文言小说,25岁开始写白话小说,28岁时已出版短篇小说集《隔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虎符"一词,当下各类中国古代史的考试中也多有提及它。但是,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古代的虎符,有不少误解。本文对中国古代虎符制度的内容、实施、沿革、实质等作了一些探讨,希望能以此纠正一些误解并引发我们的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郭沫若同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生没有见过面。但郭沫若对于鲁迅及其作品,是敬重和倾爱的。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他曾坦率地表示:"在今代学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1936年鲁迅逝世后,郭沫若的挽联中有"钦诵二心,憾无一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郭沫若同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生没有见过面。但郭沫若对于鲁迅及其作品,是敬重和钦佩的。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他曾坦率地表示:"在今代学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1936年鲁迅逝世后,郭沫若的挽联中有"钦诵二心,憾无一面"之句,表现其无限钦敬之情。之后,郭沫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